第四节 我国对外信息服务贸易发展(1 / 1)

一、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一)全球信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据CCID统计,2005年,全球信息服务行业实现收入7 414.2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0.2%,是全球信息硬件产业增长速度的两倍。其中,信息服务业中支持与维护服务、专业服务、网络服务收入都有同步增长,专业服务中信息运营管理服务是增长最快的领域。

2005年,美国、日本继续引领全球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形成了以IBM、HP、EDS、富士通等大型全球专业服务集团企业为产业龙头的格局。经过多年发展,这些企业已具备全球化的品牌和规模。它们在支持与维护服务、专业服务和网络服务等各个领域展开全方位的激烈竞争,并通过并购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在软件外包服务领域,印度、中国、菲律宾、爱尔兰、罗马尼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分别在亚洲、欧洲、南美市场展开了竞争。在北美的软件外包市场,印度软件公司一统天下,而爱尔兰则在欧洲的软件外包市场一路领先。中国在日本的软件外包市场占得优势,对日软件外包服务带动中国软件外包服务产业迅速增长。

(二)我国的信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万亿元,是2005年的3.5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0.2%提高到2010年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产业结构向服务化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新兴网络软件和应用服务快速发展。

2011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增速呈前高后低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 2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1.0%。其中,出口6 6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2010年同期下滑17.4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4.8%;进口4 680.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增速比2010年同期下降23.0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额的26.8%。出口额前三位的产品为:笔记本电脑1 058.8亿美元,增长11.1%;手机627.6亿美元,增长34.3%;集成电路325.7亿美元,增长11.4%。

表13.3 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续表

(三)我国信息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1]

1.支持与维护服务

支持与维护服务可划分为硬件支持与维护服务、软件支持与维护服务两类。

在硬件支持与维护服务领域,以IBM、HP、SUN等为主的国外厂商和以联想、华为、中兴通信、清华同方等为主的国内硬件设备厂商,凭借其产品和技术优势,同时加大服务销售渠道以及服务品牌体系等诸多方面投资,提高了服务附加值,成为该类产品支持与维护服务市场中的领先者。在主流服务商中,本土联想和华为等在规模上缩小了与国际化公司的差距,在支持与维护服务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软件支持与维护服务的主要内容表现在版本升级与维护。以Oracle、SAP、东软、中软、清华同方、用友、金蝶为代表的软件企业凭借产品、技术及其渠道优势占据着软件支持与维护市场的主动权。而一些中小企业与跨国信息服务企业间加强合作,弥补企业内部技术力量不足,满足用户对软件支持与维护服务的需求。这种竞合互补的格局将成为中国中小软件企业维持生存的一种主要手段而得以长期发展。

2.信息咨询服务

在高端战略和管理咨询服务领域,最具有竞争力的仍然是国际化背景的大型信息服务公司埃森哲、毕博等。以信息咨询为核心的国际知名咨询服务公司和IBM、HP等大型综合信息服务商常作为大型集团型企业的战略和管理咨询服务商和信息工程总包商出现。它们针对集团型大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实施,进行项目的总体管理。本土信息企业神州数码、华为等正向高端领域发展。人才、业务经验不足,使本土信息企业在高端咨询领域发展竞争受到一定的制约。

2004年,IBM、HP、Oracle、SAP虽然加大了对中低端市场开发力度,但其提供的中低档服务并没有明显优于本土信息企业,神州数码、清华同方、东软等本土企业对中国企业把握准确,与企业更容易沟通,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3.系统集成服务

系统集成是中国信息服务企业行业特征最明显的业务领域。电信行业系统集成企业主要有华为、中兴通信、神州数码、联想、联创等。在金融市场上,国际跨国企业IBM、惠普与本土企业神州数码、高阳、长天等在与银行业多年的合作中已与客户建立起信任和长期合作关系,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在中国制造业系统集成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系统集成商是管理软件厂商及其合作伙伴。它们是从事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规划的咨询公司和具有丰富的ERP管理软件实施经验的大型系统集成商。活跃在中国制造业市场的管理软件厂商主要包括国外厂商SAP、Oracle和国内厂商用友、金蝶、神州数码、利玛、和佳以及一汽启明等。

4.信息教育与培训服务

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对信息人才需求的迅速增加,以软件开发、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为主的认证培训机构也随之增加。目前,中国信息培训服务市场中参与竞争者众多,但拥有一定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机构数量有限。主力品牌主要包括北大青鸟、阿博泰克、NIIT、中科院软件所等。国内市场被众多中小品牌所瓜分,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品牌集中度偏低,呈现出一种相对分散的状态。培训机构之间的价格战已成为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

5.信息运营管理服务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仍然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的主力。它们依托垄断性的网络资源、规模经济和品牌优势,占据了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大部分市场。世纪互联、263在线、中国万网等电信资源零售商也以其灵活的服务机制,逐渐成为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的重要力量。

在业务流程管理服务方面,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依托强大的网络资源和规模优势,是呼叫中心管理运营外包市场上的主导性力量。

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等流程管理服务上,外企服务集团(FESCO)是中国市场上的重要力量,不仅为外企提供人才招聘等HR服务,而且进一步拓展到运营维护等信息技术的外包服务领域。中华英才网、无忧工作网等人才招聘网站也依托其网络信息资源为一些企业用户提供人才招聘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流程管理服务。

6.网络服务

宽带的迅猛发展和产业链的良性循环给各方面都带来很多机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经逐渐成长出一些综合服务网站和专业服务网站。盛大、网易、金山、九城等是围绕网络游戏产业竞争的主体;百度、Yahoo、中国搜索、Google等围绕搜索引擎竞争激烈;在即时通信市场,QQ、MSN、雅虎通、Tom.Skype、网易泡泡等竞争激烈。

二、我国信息服务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信息服务贸易总体状况良好,但仍存在盈利率不高、软件与服务业比重偏低以及本土企业能力较差等问题。

(一)电信监管政策尚需完善,企业期待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我国虽在网络和用户规模上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人均通信、企业管理、创新及效益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电信市场的不规范竞争及电信服务质量的问题仍然存在。

1.不规范竞争加剧,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企业间竞争实力严重失衡,迫使小运营商为了尽快成长,采用价格战的方式来扩大市场。恶性价格战不但在各种业务、各个市场间蔓延,而且从隐蔽走向公开、从短期走向长期,从而使整个行业的效益大大落后于业务增长。有实力的运营商则依靠自身的优势在价格与互联互通方面予以抵御和还击,使得互联互通的问题持续不断,形式变得多样化与隐蔽化,并呈现出从传统业务向新业务蔓延和转移之势,严重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2.重复建设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

存在部分重复建设。这主要表现在自然垄断性很强的固定网,特别是接入网,其运营商高达4家以上,如果包括变相经营的小运营商,则数量更多,使得网络容量出现相当程度的供大于求的状况,资源利用率低。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必然采用价格战的方式来消化多余容量。

3.监管政策不完善造成诸多漏洞

虽然中国的电信业已建立了政企分开的管理架构,出台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为代表的一系列管制政策和措施,但总体来说,管制政策的不完善是目前电信服务市场竞争不规范、服务质量存在的主要原因。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本土企业发展相对落后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比重较低,集成电路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基础电子产品发展相对滞后,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电子信息产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行业处于产业高速增长与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并存、产业规模扩大与效益低下并存和外资大量进入与本土大企业缺失并存的状况。

1.结构性矛盾导致经济效益下滑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2005年,由于部分行业技术层次低、产能相对过剩和库存积压增多等原因,导致效益大幅下滑,在结构升级上面临严峻的考验。本土手机行业也因为核心技术掌握有限、市场决策失误以及产能相对过剩等导致经济效益大幅下滑,部分厂商的退市又引发一系列售后服务问题。

2.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中介服务相对落后

由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本土企业缺乏对产业核心领域技术和关键元器件的掌握,国内产学研的技术合作水平不高、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相对滞后,企业在完全依赖技术引进的同时,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日益加大的知识产权与专利收费的压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本土企业无论是在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研发实力、品牌建设、营销渠道和经济效益与外资企业差距都在加大。特别是国有企业,2005年,其规模以上销售收入增速仅为3.2%,远远低于三资企业25.8%的水平;利润为4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仅为三资企业利润的1/20。

总体来说,尽管中国本土的电子信息企业在部分领域已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在整体上仍难以与跨国公司展开全面竞争。

(三)软件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规模、核心技术与人才等因素困扰产业发展

随着中国软件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持续扩大以及政府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大力推进,跨国软件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越来越深,外资软件企业对中国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微软、SAP等大型跨国软件企业相继在华成立了研发中心或宣布大型研发的投资计划,并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大进入中国市场力度。

跨国软件企业进入中国,将加剧国内软件市场的竞争,这对企业规模偏小,利润率偏低、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地区间差距不断拉大、资金和管理都与跨国公司存在较大差距的国内软件企业,将是巨大的考验。而软件人才结构性失调及不断流失,更加剧了对软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困扰。扩大软件企业规模,掌握核心技术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将是下一步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用户应用系统和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网络安全环境日趋恶劣。2005年发生了多起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连一向防范较强的银行网络系统都受到了侵扰。2005年6月份发生的由黑客入侵导致的万事达、VISA等银联组织的4000余万张银行卡用户资料失窃,成为受害范围最广的一次网络安全事件。因此,满足用户的全面网络安全需求也成为软件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四)国际化经营经验不足,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较差

由于本土企业品牌知名度不够、技术含量低而在国际竞争中优势不强,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和程度都不高,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相对于产品的出口明显滞后。尽管目前很多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跨国并购和对外投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也暴露出如国际经营经验不足、资金人才短缺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因并购带来的国际债务问题,也影响了产业整体效益的增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基于自身利益,将部分利润较低的中低端产业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中国由于具有比较明显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和资源优势而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目标地。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与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不仅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加剧,而且与墨西哥、巴西、土耳其和南非等一些发展中国的贸易摩擦也明显增加。目前,国内产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整体意识和能力都不强,特别是在利用国际规则与惯例保护产业利益方面更薄弱,从而使中国在进出口额巨大、产品量增价跌及产业利润日益微薄的不利局势的同时,也面临国际贸易摩擦接踵而至的尴尬境况。

三、发展我国信息服务贸易的对策与措施

(一)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提高我国信息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是信息服务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发展信息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要依据我国信息产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一体双翼”来进行。即围绕一个战略主体--自主创新,增加核心竞争力,选择两大发展方向--面向发展瓶颈和重大应用两大方向实现技术突破。

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从跟踪、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是实现信息服务业由大变强的重要举措。

(二)我国信息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改善信息服务贸易环境,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拟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第一,把信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财税、金融、人才、国内市场保护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第二,在扩大信息服务技术引进的同时,努力增强本国信息服务技术创新能力。

第三,大力调整、优化信息服务业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第四,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应有行业次序、重点与非重点、先后顺序之分。

中国软件业已经拥有一定优势,应继续发展。要集中力量攻克计算机信息技术难关,达到自主研究、开发和生产的能力。在最薄弱的信息服务网络方面还应加强研究与开发。

第五,制定适度保护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进口政策、政府采购和投资政策,加强对进口商和国内销售代理商的管理,严厉打击信息产品走私活动。

第六,加强对信息网络服务的管理,维护国家信息基干网络的主权。

第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保护知识权利人的利益,严厉打击侵权活动。

第八,改革科研体制,使科技成果的发明创造者参与利润分配,鼓励、调动科技人员、专家学者研究、创造和开发的积极性。

(三)我国信息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中国信息服务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信息服务出口将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中国信息化进程的纵深推进,以及加入WTO后面对全球竞争挑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更加迫切的市场需求,是拉动信息服务市场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

同时,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和集成化产品的出现和完善以及宽带互联网的普及,也将会对我国信息服务市场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预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服务市场将会以2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0年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100亿元。

未来中国信息服务市场将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行业需求将更注重专业化与个性化。

第二,高端服务市场增长将更为强劲。

第三,品牌竞争将成为服务商市场竞争的焦点。

第四,全方位、多层次的集成化培训服务。

第五,信息外包市场将快速发展。

第六,价格竞争将让位于以综合实力为基础的比拼。

阅读链接

}pc我国软件外包业正转向高端

据统计,2011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达到3 835亿元,同比增长3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323.9亿美元,同比增长63.6%。其中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38.3亿美元,同比增长65%,比上年提高了22%。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2011年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占全球的23.2%,比上年提高了6.3%。

“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成为重点发展方向,将释放巨大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需求,内需市场仍将成为我国软件外包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主要市场。与此同时,整个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正在逐渐向高端发展,一个表现趋势是由操作层的外包转向职能型的外包。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由此带来了巨大的软件外包市场。从最初的呼叫中心到如今的云服务,软件外包自身也在不断转型并走向高端,从而孕育出更大的市场。

资料来源:黄鑫,《我国软件外包业正转向高端》,《经济日报》2012年2月29日,八版。

综合训练

【基础练习】

(一)概念解析

信息信息传递手段ICT技术产业信息服务贸易

(二)概念比较

信息与消息ICT制造业与ICT服务业有形信息服务贸易与无形信息服务贸易

(三)问题与思考

1.广义和狭义的信息界定?

2.狭义信息的公共特性?

3.信息服务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提高练习】

(一)分析题

1.如何理解信息的产生与传播?

2.如何理解对信息产业的界定?

3.如何理解对信息服务贸易的界定?

(二)应用题

1.我国加入WTO后,信息服务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通过与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化程度比较,找出我国信息服务贸易相对落后的原因。

(三)案例解析题

瑞友科技领航IT服务自主创新

一、技术立业创新为本

瑞友科技成立于2003年,是全球化专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瑞友科技致力于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放在首位,凭借技术专长、领域知识、便捷的交付体系、CMMI5级的项目管理,为客户提供技术创新驱动的价值型IT服务与解决方案。

瑞友科技在创立之初就建立了前瞻性的研发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具有组织保证的软件生态周期服务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业务的需求,保证公司的创新机制,2008年11月,公司成立了国内首家专注于IT应用研究的企业研究机构--IT应用研究院(ITARI),深入行业应用研究,不断提升IT服务能力。ITARI研究的范围涵盖IT服务模式研究,技术工具、行业应用以及IT服务过程,从而组建与商业价值链前后贯通的IT生态系统,为客户创造价值。

瑞友科技的核心技术创新产品是瑞友科技国际化应用开发平台(RayooTech.GAP)。GAP平台是瑞友科技集多年应用开发实施经验所提炼的快速应用开发平台,提供了高复用度的大规模软件定制开发模式。作为开放性的开发平台,GAP致力于解决当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三个关键问题,软件架构设计问题、软件复用问题,以及快速开发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软件质量、降低客户的总体成本。

瑞友科技从2003年开始构建瑞友科技国际化应用开发平台(RayooTech.GAP),至今已经有8年多的积累,到目前最新版本是3.6。公司95%以上的定制化项目都在使用GAP平台进行研发,效果显著。自发布以来,已经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并获得北京市优秀构件一等奖,相继入选北京市火炬计划和国家火炬计划。GAP平台在构建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创新性的技术,包括面向业务服务的开发(SOA),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基于资源文件的组件技术、工作流技术、数据字典、组件库等,基于此可以实现企业应用软件开发的敏捷构建,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应用软件生态圈,技术、业务、解决方案、外围应用集成相辅相成,极大地提高了IT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应用开发领域中的模式创新。

在北京第二届优秀构件评选中,瑞友科技GAP平台的构件主框架和工作流平台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2009年瑞友科技GAP平台入选国家火炬计划。瑞友科技针对典型项目进行度量,使用GAP平台进行项目开发,平均可以提高生成率36.4%。目前,该产品及其相关核心技术已经获得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二、推动模式创新,强化管理能力

1.商业模式创新

目前,国内IT服务外包企业的模式依然处于低端,人力资源外派是很多公司的主营业务模式。此种业务模式没有风险,收入稳定,对企业能力要求不高,所以在一定阶段,对市场以及外包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长远看来,该模式没有核心竞争力,对外包企业也形不成技术及管理上的积累。在任何商业模式、任何服务模式之下,企业提供的价值将决定服务的竞争力。IT服务外包要提供怎样的价值,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是做如同中东国家供应石油那样的资源型供应商,还是做基于价值能力的高端服务供应商?这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瑞友科技提供的IT服务外包中,贯穿了以自己独特的价值来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理念:基于企业自身的集成整合能力,以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工程管理能力和行业方案能力为“两翼”打造符合客户需求的个性化IT服务,为客户提供基于能力的价值外包。

下图描述了瑞友科技在以价值为核心的IT服务商业模式:

瑞友科技这种IT服务外包的业务模式,对快速开拓市场、行业发展壮大、大量培养人才、积累行业经验,都有着巨大的意义,这无疑为中国IT服务外包价值提升,开拓了一条道路。

2.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管理能力

随着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成熟,尤其是软件企业经验的积累,项目质量和准时交付将成为客户的核心需求,中国软件外包管理规范化需求上升到新的高度。成熟的工程管理能力贯穿在瑞友科技的项目开发、离岸研发中心等业务形式中,不仅是项目得以成功,并为客户提供价值的保证,而且是赢得客户信赖的重要砝码。瑞友科技着眼于世界一流水准的质量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创新,目前已经通过了质量管理的美国SEI CMM5、CMMI5级认证、英国标准协会BSI ISO27001信息管理体系资质、ISO9001企业管理资质认证,率先确立了行业中领先的IT服务工程管理能力。

三、创新引领发展:打造专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

经过八年多的发展,瑞友科技已经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国内市场上,与国际领先的IT咨询服务商激烈竞争并赢得了一批大型战略客户。面向全球市场,瑞友科技全球交付体系开始运作,ODC、On-Site、Off-Site等服务模式成功运营。根据客户的需求,以及自身的自主创新,正在逐渐形成自己成熟的全球交付体系。在日本市场上,成功地开拓了多家国际知名的日本企业客户。在面向欧美的外包市场,瑞友公司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垂直行业上,瑞友科技在金融、电信、能源、教育、政府等领域建立起自己成熟的解决方案能力。瑞友科技为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软件产品和开发服务,而是覆盖从业务咨询到流程优化、从全面的信息化方案设计到具体系统的开发实施、从IT服务能力建设以至于长期的系统运营维护服务的全方位、高端IT咨询及相关服务。

通过业务模式、管理模式、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的突破,瑞友科技不断打造自己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及时跨入产业链高端,实现与时俱进并引领了产业发展。

资料来源:《卓越实践:瑞友科技领航IT服务自主创新》,原文出自《China Sourcing》杂志中文版2011年11月刊,瑞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稿,转自中国服务外包网,2012.01.05

结合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1.瑞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如何拓展软件外包市场的?

2.瑞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模式对我国软件行业的启示?

[1]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年鉴(2005).北京: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05: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