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作类
1.史尚宽:《宪法论从》,台北,荣泰印书馆,1973。
2.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4.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上海,三联书店,2002。
5.蔡定剑:《监督与司法公正——研究与案例报告》,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6.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北京,中国政法出版社,1999。
8.王俊民:《律师与公证制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何勤华:《法国法律发达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0.谭世贵:《中国司法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11.刘金华、俞兆平:《公证与律师制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12.顾理平:《新闻法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13.周永年:《人民监督员制度概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14.李本森主编:《法律职业伦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5.李本森主编:《法律职业道德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6.王新清主编:《法律职业道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7.陈长文、罗智强:《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8.朱景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9.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0.张慜、蒋惠岭:《法院独立审判问题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
21.周道莺:《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22.张森年:《司法职业道德概论》,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3.时显群:《律师与公证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4.田文昌:《律师制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25.马宏俊:《〈律师法〉修改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6.石峰主编:《律师法学》,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27.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28.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法律出版社,2004。
29.沈忠俊等编著:《司法道德新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0.许玉秀、陈志辉合编:《不移不惑献身法与正义——许廼曼教授刑事法论文选辑》,台北,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31.[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一卷),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2.[美]F.雷蒙德·马克思、柯克·莱斯温、芭芭拉·A.弗金斯基:《律师、公众和职业责任》,舒国滢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
33.[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34.[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5.[法]爱弥尔·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6.[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贺卫方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37.[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38.[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学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9.[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0.[美]安索尼·克罗曼:《迷失的律师》,周战超、石新中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41.J.A.Crook,Legal Advocacy in the Roman World,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5.
42.Donald J. Newman, Introduction to Criminal Justice, New York, J.B. Lippincott Company, 1975.
二、论文类
1.陈光中、龙宗智:《关于深化司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载《中国法学》,2013(4)。
2.龙宗智、李常青:《论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载《法学》,1998(12)。
3.贺卫方:《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7(6)。
4.苏力:《中国司法中的政党》,载《法律和社会科学》,2005(1)。
5.李红丽:《论律师职业道德的特点》,载《法制与社会》,2008(21)。
6.周章金:《论律师执业的行政法律责任》,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7.石茂生:《法律职业化与法律教育改革》,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8.毕东升:《论法院内部监督》,载《法律适用》,2000(9)。
9.王进喜:《中国律师职业道德:历史回顾与展望》,载《中国司法》,2005(2)。
10.蒋超:《三十年来中国法官违法犯罪问题:一个统计分析》,载《宁夏社会科学》,2010(4)。
11.张喻忻、周开松、覃志军:《对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关系的法理学思考》,载《江西社会科学》,2004(11)。
12.宋晓娟:《浅析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载《法制与社会》,2010(5)。
13.冷霞:《大津事件》,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6 )。
14.何家弘:《检察制度研析》,载《法学家》,1994(4)。
15.肖金明:《论检察权能及其转型》,载《法学论坛》,2009(6)。
16.[美]欧文·R.考夫曼:《维护司法独立》,载《法学译丛》,1981(3)。
17.周永坤:《政法委的历史与演变》,载《炎黄春秋》,2012(9)。
18.孔力:《“眼花法官”事件追踪》,载《侨园》,2012(6)。
19.孔力:《“眼花法官”炮制错案》,载《廉政瞭望》,2012(7)。
20.熊培云:《守住良心的“一厘米主权”》,载《中国新闻周刊》, 2010(40)。
21.闾丘露薇:《香港法官和流动小贩》,载《学习博览》,2011(5)。
22.蒋惠岭:《论法官角色的转变》,载《人民司法》,1999(2)。
23.李红丽:《论律师职业道德的特点》,载《法制与社会》,2008(21)。
24.李兰英、孙杰、何霓:《刑法第306条存于废:倾听法律职业人的声音》,载《河北法学》,2011(10)。
25.李春芹:《情理法理,孰轻孰重——以法官判案为视角》,载《消费导刊》,2010(4)。
26.高杏:《大检察官丁鑫发的“黑色星期五”》,载《检查风云》,2004(18)。
27.云日、汉祥:《首位被立案审查的省检察长》,载《法律与生活》,2005(2)。
28.吴小亮:《江西检察长易人》,载《财经》,2004(16)。
29.汪习根、武小川:《权力与权利的界分方式新探:对“法不禁止即自由”的反思》,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4)。
30.曹亚茹:《法治社会法理、伦理和情理的互动》,载《经济师》,2006(8)。
31.连岳:《好人陷阱》,载《视野》, 2011(12)。
32.丁国强:《法官的司法良知与司法公正》,载《法制日报》,2012-09-05。
33.龙宗智:《大津事件与司法独立》,载《检察日报》,2000-08-24。
34.魏东、任慧娟:《法官要严守职业道德》,载《南方都市报》,2001-01-30。
35.王彦钊:《新中国检察制度:起起落落教训深》,载《检察日报》,2011-12-30。
36.谢鹏程:《忠诚是修炼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载《检察日报》,201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