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眼里的女儿——范姜国一不是神童(1 / 1)

自从女儿跳级和出版几部书,并得到广泛关注后,无论是媒体还是读者都认为:“范姜国一是个神童!是个天才!”无论是接受记者采访还是听众的现场提问,我都一再说:“范姜国一既不是神童也不是什么天才。”

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范姜国一的智商只是一般偏高一点,像她这样的智商,一个班就有几十名,全国有一个亿。从出生到现在,孩子没有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任何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天津卫视《沟通》栏目的主持人李强老师曾经问依依妈妈,孩子出生的时候,是不是连啼哭都与一般小孩不同?她妈妈开玩笑说:哭声倒没什么不同,只是第一眼看到孩子的时候,她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乃至于她以为孩子的另一只眼睛有问题。于是李强老师就势开玩笑说:看来,谁家再生小孩,在孩子诞生后,一定要看看孩子是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是的话,将来长大了就会如范姜国一这样,成为天才。

这当然是笑谈。

可是,当我说依依很普通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认同我的说法,他们用一致的腔调反驳我:“不是神童,怎么会如此出色?三年半上完了小学,写出《玩过小学》,两年半读完初中,又出版《范姜国一的快乐初中》……普通孩子怎么可能做到这些呢?”

我曾开玩笑地说过:“如果当初孩子出生时被抱错了,被抱错的那个孩子就是今天范姜国一的样子,而范姜国一被谁家抱去就是谁家孩子的样子。”所以,我想说的是,范姜国一所做的这些事情真的是没有什么神奇的,只是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别。其实,只要引导得当,教育得法,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做到这些。

世界上真正意义的天才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天才都是经过后天的挖掘、培养以及自身的努力之后才成长起来的。范姜国一当然不是天才,她的成长如果说是一种成功的话,我想她得益于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如果其他孩子的父母能如我一样了解自己的孩子,及时发现和挖掘孩子的长处,并加以科学引导,每个孩子都会成长为“神童”和“天才”。

人如植物,千人千面,只有用适合于个体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大地激发其潜能,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也就是说教育必须符合一个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自依依出生后,我就以一个父亲的身份,随时随地观察她,从而做到对孩子的性格特点、智力能力等方面的特性了如指掌。然后,在学前以及送孩子上学后,我一直坚持按自己制定的教育方针对孩子因材施教。比如,依依在语言表达方面看起来很有天赋,不仅早早学会了说话,而且口齿伶俐、表达流畅,我确定在这一方面对孩子进行强化。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在这方面下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直到《玩过小学》出版后,孩子随我到各地签售和演讲的时候,所有听过依依演讲报告的人都流露出惊诧:这孩子,小小年纪面对几千人竟然不怯场,不仅落落大方而且思维敏捷、表达全面,真是了不起。我想,这与孩子的天赋分不开,更与我这些年有意识的培养分不开。还有,我针对孩子喜欢思考、提问这些性格特点,着重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现在,依依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同龄孩子要突出一些。很多时候她妈妈都自叹不如。

我对依依因材施教,成绩最突出的一件事,我想莫过于孩子成功跳级,用三年半的时间学完小学课程和两年半读完初中的事。前文已详细表述,此处不赘述。

而在写作方面,我更是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科学引导,逐渐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曾经有一段时间,依依对学校老师布置的统一命题作文很反感,我就支持她不写,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支持她写她喜欢的童话。当我对她的童话大加赞赏的时候,孩子的写作兴趣越发被激发出来,我借机和她一起回忆她经历过的一些有趣的往事,然后鼓励她拿起笔写下来。

就这样,依依的作文越来越成型,直到那篇《我跳级了》发表以后,孩子的写作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当确定写书之后,依依以平均每周三篇的工作量,在半年内轻松完成了10万字的写作。当厚厚的书摆放在我面前,我自己都觉得这对于一个只有9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工程。可依依轻松完成了,而且写作的过程中她是快乐的。

如果我如大部分家长那样,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以为没自己事了,那么依依在学校里只能按部就班地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她身上具备的好多特质都无法得到挖掘。那么她就不会顺利跳级,更不会写出《玩过小学》和《范姜国一的快乐初中》,以及与我合著《好爸爸,好孩子》,也不会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理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综合素质。

有很多家长认为范姜国一是个优秀的孩子,一定很听话,从不犯错。其实不然,依依恰恰是个很叛逆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讲理。再说我也不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我总是告诉她,不管是谁,即便是爸爸妈妈或是老师,你认为他是错的也不要听,谁的正确听谁的。

再者,孩子成长中犯过的错误,范姜国一几乎都犯过,但是孩子能够正确认识错误,虚心改正错误。我告诉她: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为啥犯错和不改正错误,同时安慰她:不犯错的孩子长不大。

所以,范姜国一是个普通孩子,她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唯一不同的是,她除了接受传统的学校教育,还接受着来自我的因材施教的“雕塑”。所以,她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她的个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优化。

因此,我还是那句话:只要你的孩子智力正常,身体健康,那么投入精力、因材施教,你的孩子一样可以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