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教子自立(1 / 1)

巴人是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巴人,原名王任叔,浙江奉化人。巴人1920年毕业于宁波第四师范学校,1923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此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小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巴人在上海从事抗日活动和文学创作,还和许广平共同组织《鲁迅全集》的编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中国驻印尼首任全权大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等职。巴人的重要著作有《文学初步》《文学论稿》《邻人们》《鲁迅的小说》等。

巴人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王克平,但也注意对其各方面都严格要求。王克平初中毕业后考进了一所上海的技校,当时,巴人在北京工作,心里非常高兴。可是儿子离自己远了,以后教育起来没那么方便了,这可怎么办?于是,巴人就经常给儿子写信,教育他生活上要勤俭朴素,学习上要刻苦认真。

有一次,巴人正好出差去上海,他决定抽空去学校看看克平。为了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儿子在学校里的具体情况,巴人特地找到儿子班上的学习干部小虞,非常虚心地向他了解克平在学校的表现,从学习成绩、思想情况到道德品行,都问得非常仔细。问完之后,巴人还交给小虞一百块钱,说:“这是克平的生活费,交给你们班干部管,在他确实需要用钱的时候,请你给他,他要用几元,你就给他几元。”

随后,巴人把克平找来,当着班干部的面对孩子说:“克平,你在学校里一定要为祖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生活上一定要艰苦朴素,不能够追求享受,不能乱花钱。”

在父亲的严格教育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克平在学校里表现很好,政治上要求进步,生活上艰苦朴素,学习上成绩优良。巴人知道儿子的表现后,感到十分欣慰。

巴人临终之前把稿费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而没有作为遗产留给孩子,他希望儿子能够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而获得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成为寄生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