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教子做一名普通士兵(1 / 1)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美国陆军五星上将,是美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后便在美国陆军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一直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协助罗斯福总统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指挥美军作战,并最终获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曾任国务卿,推行了著名的援助欧洲复兴经济的“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二任妻子凯瑟琳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把所有对孩子的爱都倾注在这三个继子身上,小儿子艾伦尤为得宠。但宠爱并不意味着放松要求,他对孩子们要求十分严格,从不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子女们提供什么方便。妻子也十分支持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小儿子艾伦已结婚,仍抛妻别子志愿到装甲部队服役,并作为列兵送往诺克斯堡训练学校受训。有一次艾伦从学校放假回家,在马歇尔家中工作的一位陆军老军士为不知该怎么称呼艾伦而犯愁,于是去请教凯瑟琳,凯瑟琳让他仍像以前一样叫“艾伦先生”。这话被马歇尔听到了,他立即说:“他现在在军中服役,你该叫他‘列兵’,他该叫你‘军士’,是你该对他下命令的时候了”。

艾伦在训练学校表现出色,得到了军官委任,该校主任写信邀请马歇尔前去参加其继子艾伦的毕业典礼,然而遭到拒绝。马歇尔回信说他希望艾伦正常训练,不要暴露身份,毕业之事不要涉及他,一切荣誉都要靠艾伦自己的努力去赢取。后来艾伦奔赴北非前线,马歇尔叮嘱知道内情的人,一定不要因为他的关系而给艾伦特殊照顾,任何提拔都要与他的成绩相称。凯瑟琳抱怨说这样对儿子不公平,马歇尔却说宁愿让儿子多吃点苦,也不能失去原则,让人说他为继子捞取好处,同时也养成孩子的坏习惯。艾伦因此比大多数与他同级的军官经受了更多的战争磨炼,但他毫无怨言。1944年5月,艾伦在罗马不幸阵亡,这使马歇尔全家悲痛万分,马歇尔生平第一次痛哭失声。

艾伦的哥哥克里夫顿也在陆军部队服役,他对自己当时的处境十分不满,想摆脱在弗吉尼亚军中的枯燥生活,与他弟弟一样出国驰骋战场。他受兵种限制未能如愿,便请求母亲帮他说服父亲给他一个出国作战的机会,但他母亲坚持不干涉军务。后来克里夫顿找到马歇尔的助手弗兰克·麦卡锡诉苦,麦卡锡向上司请示此事。也许因为已痛失艾伦,马歇尔表示不会为难克里夫顿。于是,麦卡锡将克里夫顿通过陆军人事行政部按正常手续补缺调到北非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一支高炮部队。当马歇尔得知继子被安排在阿尔及利亚最高司令部的高炮营时,立即给该部参谋长发电,希望不要将克里夫顿与他的关系泄露出去,而且不要给他继子以任何照顾。克里夫顿被调到更接近突尼斯战场的炮兵旅指挥部工作,而且在后来的防空战中表现得很出色。当战线推到意大利时,克里夫顿却因脚病再犯,不得不做手术。由于不希望在国外医院就医,他写信给继父,希望继父能批准他回国就医。当时美国需要回国的军人很多,只要轻度的长期残疾不致加重,任何人都没有理由通过医务系统或其他特殊渠道回国。马歇尔看信后很不高兴,他写信给继子的上司问明情况后,立即表明他不给继子开后门的立场。同时又写信给继子,要求他听从医生安排。因此,继子不敢利用熟人关系找门路回国,唯恐激怒继父,使母亲为难。直到欧洲战事完结,他才得以回国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