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章严以教孙(1 / 1)

吴玉章,名永珊,字树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他很早就从事教育工作,抗战时期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和延安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吴玉章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和中国教育工会主席,期间还组织领导了全国文字改革工作。吴玉章早年参加过中国革命同盟会和辛亥革命,192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和文化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生。

1949年,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吴玉章同志唯一的儿子在成都被反动派杀害。成都解放后,吴玉章派人把儿媳和孙子、孙女们接到北京。从此,孩子们也就在爷爷的身边,在他的直接关怀、教育下成长。

吴玉章以他光荣的一生,以身作则地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他给孙子们讲过一个故事。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了临时政府大总统。吴玉章作为四川省的代表赴南京。当时有些投机革命的人,乘革命胜利之机大捞一把。他到南京后,有人对他讲,你来晚了,官都分完了。他听后十分气愤,说我们革命不是为当官,而是为推翻清朝统治,使国家富强起来。后来,他应孙中山的邀请在总统府秘书处工作。吴玉章常常用这段历史教育孙子,干革命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为官,不为名,不为利。

在延安时代,人们就尊敬地称呼吴玉章为“吴老”,解放后他又担负着重要的领导工作,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都享有很高的威望。但是他始终把自己看成是人民中普通的一员。他常常教导自己的孙子们:“我时时觉得对国家、社会贡献太少,不敢不力求进步以报答党和政府及人民对我的厚爱。你们也一样,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作风。”

吴玉章对自己的工作总是高标准地要求,对自己生活却是低标准。他的儿媳和孙子们一到北京,就和他同住在东四六条39号,一直到他逝世,吴玉章住两间北屋,一间睡觉,一间会客、办公、吃饭。儿媳带着孙子们就住东屋一大间,孙子们长大后就用布从中间隔开。吴玉章的房间地下水道坏了,臭气触鼻,总要点香。房间又阴又暗,会客室的墙明显倾斜。有一次李宗仁先生要来见他,就是因为房子太破旧,他们的见面地点改在了人民大会堂。吴玉章的衬衣破了,补了又补,呢子衣服上的绒都磨光了,还是穿在身上。延安时期发的衣服对他来说特别有意义。有一件小羊皮袄,有些地方毛都掉光了,灰布面不知补了多少次,他一直在穿,直到去世。有一年冬天,吴玉章的儿媳看到他的围巾已经又旧又破,不能再围了,没有商量就给他买了一条新的,结果受到了他的批评。

吴玉章在生活上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们要艰苦朴素,而且还特别注意教育孙子们不能搞特殊化。孩子们小时候,上学离家较远,常常要坐一个小时的电车,他从不让他们搭自己的车上学。有一次孩子们陪他去郊外访问农民,看庄稼,回家路上解放军同志正在修路,看到汽车过来,抬了几块木板让汽车过。车过去后,吴玉章马上让汽车停下,要孙子们下来把木板抬开,并向解放军同志表示感谢。外国朋友送给他的礼品,不论贵重与否,他一律交公。一次有位外国友人送给他一套绘着渔夫和金鱼故事的文具,几个孙子非常喜欢,但是他却严肃地对孩子们说:“上交是党的纪律,我们要带头遵守。”在给孙子们的亲笔信中,他教导他们说:“你们这一代要负起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责任,路子要自己走,不能因为是干部后代就骄傲自满。不然,就可能像林育生一样,甚至更坏。这是要时刻警惕的。”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一直到社会主义革命,吴玉章同志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但他从不把自己看成是一贯正确的。他常常跟孩子们讲他在革命道路上的经验教训。他教导自己的孙子们,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认识真理,掌握真理。

新中国成立后,吴玉章已经年过七十了,但他的工作热情很高,对自己要求更严。给孩子们印象最深、最使人感动的是他在1959年给自己写的一个座右铭:“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学问而学问无专长,喜语文而语文不成熟。无枚皋之敏捷,有司马之淹迟。是皆虚心不足,钻研不深之过。年已八一,寡过未能。东隅已失,桑榆非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毋荒。”孙子们看到年迈的爷爷作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辈,尚且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越发感到刚刚开始生活的自己,更应该刻苦学习奋发上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