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盛,字伸芳,河北容城人,明代著名谏臣。他从小胸怀大志,刻苦读书,终于得中进士,后任南京吏部主事、户部主事和刑部员外郎等职。他虽然官职不高,但廉洁正直,不畏权奸。他数次上奏本,列十大罪状,弹劾大奸贼严嵩,被捕遇害。
杨继盛不但自己刚直不阿,至死不屈,而且还对子女严格要求,希望他们继承自己的志向和品格,做光明正大的天下第一等人。他的教子观点有三方面:
第一,教育子女立志。
据史书记载,杨继盛弹劾严嵩的奏本送到皇帝手中,结果皇帝听信严嵩谗言,立即将他重责百杖,交吏部定罪,落入严嵩党徒手中。他在狱中三年吃尽苦头,常常因伤重而半夜痛醒,但他决不低头。有时痛醒后,他打碎瓷碗,手刈腐肉,腐肉刈尽筋膜挂落,他又忍痛刈去。狱卒见到这种情形,心惊肉跳,连手中的灯都拿不住,可杨继盛却面不改色。临刑前,他悲壮赋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他在给儿子的遗训中说,人必须要立志,幼时立志为君子,后来多有变为小人的。如果一开始不先立下一个坚定的志向,做事就没有方向和目标,便会无所不为,成为天下的小人,令所有的人都以鄙夷的眼光瞧他。因此要发愤立志,做一名正人君子,这样不论是否做官,别人都会敬重他。
第二,希望儿子正心。
杨继盛认为心乃人一身之主,就像树的根须、果实的蒂一样,最不能先坏了心。他希望儿子日后如果做官,必须正直忠厚,随时准备报效国家。他希望儿子不要像自己一样有时比较愚钝,但更不能因为自己忠于国家身陷祸端而改心易行,放松了“为善”的志向,让人们嘲笑父贤而子不肖。
第三,教育儿子见贤思齐,见善必行,绝不为恶。
他教育儿子在读书的时候,凡是见到一件好事,就要想到自己将来一定要做到;见到不好的事情,则要想到自己将来一定要避免和杜绝。见到一个好人,就要立志向他学习;见到不好的人,则要明白以后一定不要像他那样。他说只有这样,心地才能光明正大,做事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松懈和敷衍,如此,便成为天下第一等人了。
杨继盛要求儿子将遗训的手稿装入布袋,日后放在他的灵桌上,每月初一、十五,全家老小都要在灵前听读遗训,足见他教子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