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字介,南北朝时梁朝建业(今江苏南京)人。他生活在动乱的时代,个人经历十分曲折。他出身于士族,家中有儒学传统,因而他从小就受到儒学熏陶。他从小博览群书,善于写文章,而且喜欢思考,不拘小节。在南北朝政权更替中,他先后在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做官。颜之推笃信佛教,又认为要以儒学思想指导社会生活,主张两者调和,以佛学为主体、儒学为附庸。晚年他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和学术思想,想以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教育子孙,鼓励子孙继承家业,扬名于世。于是他写了《颜氏家训》二十篇,教育后代如何立身、治家、处世、为学。
他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应从胎教抓起,即使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时期开始。幼年时期性情纯洁,未染恶习,容易接受积极影响。颜之推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思鲁,一个叫敏楚,从他们刚刚懂事时起,颜之推就开始教他们读书,跟他们讲道理,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他在《颜氏家训》中对子孙们说了他小时候的故事,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管教得很严,九岁时父母不幸双亡,于是由哥哥管教他。但哥哥却一味疼爱他,舍不得对他多加管束。由于管束太松,他就在外面闲逛,沾染上了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到十八九岁时已形成顽习,难以改正了。直到二十多岁他才有所醒悟,在改正恶习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所以他要求子女对后代的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使他们在才德上都有好的启蒙。
他平时从不溺爱子女,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父母教育子女时把慈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子女才能有出息。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熏陶,他平时非常注意以身作则。自己做得正,孩子们就会以他为榜样,也做得正。
他对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悉心照顾和教育,认为偏爱孩子会养成孩子骄横放任的坏毛病。他讲了历史上四个真实的故事来说明偏爱孩子的害处:“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为之;刘表之倾宗复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他要求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友爱,父母对子女同等对待。
他平时很注意观察孩子们与什么人交往,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语,要求孩子们结交正直的朋友,这样才能促使自己上进,受到良好的影响。如果结交坏朋友,就很可能走上邪路。
他要求子女勤奋学习。他对子女们说:“自古以来贤明的帝王都勤勉地学习,一般人就更应如此了。”他提倡虚心务实,博学广师,反对目中无人和骄傲自大。他说:“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便自以为了不起,于是便瞧不起长辈和同辈……这样用学习来损坏自己,还不如不学。”他赞扬那些刻苦钻研、虚心求教的人,要求子女以这些人为榜样。学习也不能一个人孤陋寡闻地读,而要经常向良师益友请教,多和他们探讨切磋,这样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避免犯很多错误。
他对那些依仗门第高贵而终日无所事事、既不肯劳动也不肯学习的人非常反感,告诫子弟不可成为这种人,白白浪费了青春,而要年复一年地勤勉学习,不可中断。他要求子弟学习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培养实际能力,要有一技之长。除了要求子女学习儒家经籍之外,还要求他们读诸子百家的书,而且要广泛接触社会实际生活,学习农、工、商等技艺和知识,特别是不要轻视农业生产。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使孩子不依赖父母也可以自立门户。
颜之推还要求子女要有爱国情操,鄙视那种卖国求荣的言行。他给儿孙讲了一个故事作为反面例子。齐朝有一个士大夫对颜之推说:“我有一个儿子,年纪只有十七岁,却已经通晓古今了。教他学鲜卑语和弹琵琶,他也学得又快又好。让他去侍候公卿大员,没有一个人不喜欢他,这真令人高兴啊!”颜之推告诫子孙绝不可效仿这种行为,应当忠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去掉那种浮夸和求官的思想,提高自身修养。
他还讲了许多古代历史上勤学苦读的故事给孩子听,要求孩子向他们学习。他还告诫子孙要勤俭持家,不可受当时士大夫那种奢华的风气影响。在主张不浪费的同时,他又赞扬那种接济穷人的行为,要求子孙多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