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自闭症教育事业起步较晚,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才刚刚开始。目前自闭症教育训练机构中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来自幼教、普教、社工康复专业。对于这些缺乏特殊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大都由资历老的一两名骨干教师提供师资培训。这种类似师徒制的培养模式效率不高,而教师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也远不够系统。从我国开展自闭症教育训练至今已有十几年,但是一直以来国家和相关机构并没有有计划地培养人才,建立人才储备。这也是现在的自闭症教育工作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主要是几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和不多的大专院校,而专业课程方面也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盲、聋、哑、智障等残疾人教育方向上,涉及自闭症教育的课程非常少。不仅专业缺乏,而且教学与实践脱节,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很少能在教学一线真正发挥作用。国内的师范院校里尚无自闭症专业,同时高校里缺乏自闭症方面的专家与学者。建议政府开发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师资培养计划,以缓解目前专业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
为了尽快地增强我国大专院校自闭症专业专家和学者的力量,建议与国外大学合作,我国特殊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可以到国外大学进修、访问,国外专家也可以到我们的师范院校讲学、授课。
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涉及多学科知识,除了特殊教育教师之外,离不开其他专业人员的参与。美国的特殊教育法中要求至少有16种不同专业人员的参与,如语言治疗师、职能治疗师、体能治疗师等。目前国内缺乏自闭症康复专业人才的培育机制,职业技能基本是通过实践培训获得,不能满足长远的职业发展需要。所以,国家要引导高校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建设,要多学科、跨专业合作,培养专业的自闭症康复教育人才。
我们可以参照一些发达国家实施的双认证体系,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加强继续教育,实现规范的职业化发展趋势[5]。但目前实施起来并非易事。规范自闭症服务行业,引导其健康发展,我们还任重道远,需要国家能逐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和管理。
目前到处都有对于自闭症干预教师的培训,很多培训单位也发放自闭症干预教师的资格证书,但并不被行业统一认可。建议政府建立行业管理委员会,对我国当前专业人员资格认定的混乱现象进行正规管理和监督;设置颁发全国统一资格证书的相关机构或专职部门;积极引进国际上公认的资格证书,如应用行为分析治疗师、语言治疗师、职能治疗师,体能治疗师等。目前国内有这种资格的专业人员寥寥无几。
政府加大购买服务的力度。各级政府和残联积极鼓励和扶持具备一定规模、管理比较规范和康复效果较好的民办机构。目前“七彩梦”计划已经启动。能否争取到这一次或这一类的扶持,对于民办机构能否顺利发展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据悉中国残联康复部正在调查摸底、开展培训和制定标准、方法、规范;中国残联组织联络部也在探讨机构评估标准和准入条件的衔接;推动政府向残疾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等等[6]。
对于已经在岗的一线教师,部分城市的残联部门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弥补了一些小型民营机构培训能力不足的情况,给在岗教师的专业水平打下了一定基础,但仍需要后续的提高和延伸。
此外要广泛宣传自闭症领域的知识,解决专业人员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方面的问题,才能保证社会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及人们选择这个职业的可能。构建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关系到整个自闭症康复事业和各类自闭症康复机构的发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