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和谐的关系(1 / 1)

一讲到关系,似乎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其实,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为重要,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基石。所以,我们需要确立一个新观念,即夫妻关系第一,亲子关系第二。同时,如朱小蔓教授所说,完整的家庭教育是三代人的互动,我们需要加强和改进三代人的关系。

2011年11月30日《南方日报》刊登了记者张俊写的《抽烟怕被告发14岁少年弑母杀妹》的报道:

14岁少年小何(化名)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父母对他期望很高,管教也很严厉,从小时候起,只要小何犯了错就要被罚跪搓衣板或者扇巴掌。

谁知,升入初中后,小何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也开始退步,父亲曾就此事多次打骂过他,经常找不到人就去网吧,看到儿子就是一个耳光。青春期的小何也染上了吸烟的坏习惯。

2011年3月初,小何偷偷抽烟被母亲发现。因害怕母亲将抽烟之事告诉父亲会遭到严厉打骂,小何竟萌生了杀死母亲的念头。3月7日晚,在母亲与父亲的电话通话中,小何得知父亲将于次日从湖南老家回来,于是决定当天晚上动手。

3月8日凌晨5时许,小何悄悄从三楼卧室**爬起,来到二楼厨房拿起刀,走到四楼母亲的卧室,趁母亲熟睡之际,将母亲杀死。此时妹妹被挣扎吵闹声吵醒,见状大叫并拉住小何,小何也将妹妹杀害,母亲及妹妹因失血性休克死亡。随后,小何还撬开抽屉、衣柜,拿走了家里的现金,伪造了遭人入室抢劫的假象。

早上7时许,小何去找伯父称发现母亲和妹妹死在**,并与伯父一起到派出所报案,后侦查民警发现小何有作案嫌疑,当天将其捉获。小何曾在案发后供认,自己杀人时并未感觉害怕,拿刀砍杀母亲和妹妹的方式是模仿网络游戏的情节。

小何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小何犯罪时刚满14周岁,且因对父亲长期暴力教育心有恐惧,仅是害怕母亲将其抽烟一事告知父亲,可以认为被告人小何心理上受到压抑而产生杀人动机,足见小何的心智极不成熟。小何最终因故意杀人罪被清远市中级人民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小何的智商很高,学习成绩很好,造成其弑母杀妹的悲剧,主要原因来自其家庭缺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自幼给小何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通过抽烟和上网来释放自己的压力,但换来的却是父母更严厉的惩戒,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我曾说,如果教育得好,孩子会像天使一样可爱;如果教育得不好,孩子也会像魔鬼一样可怕。所以,父母要反思自己。有些父母工作很忙,回家跟孩子说的就是三句话:“吃饭了吗?”“作业写完了吗?”“睡觉!”

一个15岁的女孩子给我写信,说:“孙老师,我知道我妈妈很爱我,但是爱得我都想去死,因为她爱得我一点儿自由都没有了!我梳什么发型,背什么书包,跟谁来往,全都是我妈说了算。”很多父母说,孩子不听话,却从未想过,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告诉我:对人讲话重复三遍就是折磨。许多父母对孩子讲话,岂止重复三遍?如果把你对孩子说的话用录音机录下来,你会发现你365天说的几乎都是一样的话,孩子能不烦吗?

一家儿童教育中心开了一节“我的幸福”的生活主题课。孩子纷纷发言:“老师,我不幸福!”他们说: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多,每天很少有时间玩;每天早上要早起床,周末还要学钢琴;爸爸妈妈每天都在外边忙,只有阿姨陪着我……幼儿园的孩子说:妈妈答应给我买冰激凌吃却没有买;爸爸说周末陪我去动物园却没有去;上课老师不让我动,老说我不听话;我喜欢看动画片,奶奶却让我学英语、背唐诗;我不想上学,爸爸妈妈还打我……

对于幸福,孩子们是怎样理解的呢?一个10岁的男孩说:“只要平时老师少留点家庭作业,爸爸妈妈不要唠叨,周六、周日可以睡懒觉,放长假的时候到沙滩上去玩儿,我就太幸福了!”8岁的女孩说:“我的幸福是买一堆零食在**吃,和同伴一起玩游戏,看动画片,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5岁的男孩说:“爸爸妈妈总是不要我做这做那的,说这样会弄脏了小手,那样会碰破流血的。我的幸福是自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3岁的男孩说:“幸福就是搂着。”

怎样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呢?我有一个观点: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首先,孩子再小也要把他当一个真正的人。不少父母总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培养孩子,既不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也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施高压,搞强迫,结果弄得父母与子女关系很紧张。

2013年3月22日下午,我应邀去北京牛栏山一中,出席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大赛启动仪式。见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教授的时候,因为我多次见过他的父亲陈伯吹老先生,我问其受父亲影响的情况,他笑呵呵地说:“影响很大啊,所以我写过《难忘的游戏》。”

陈佳洱记忆最深刻的是在一个雷雨天,父亲教自己科学知识的场景。那时陈佳洱还小,一天下午突然雷电交加,雷声轰鸣,陈佳洱吓坏了,哭着跑到父亲的书房。

父亲安慰他不要怕,并问他为什么害怕打雷。陈佳洱说:我当然知道了,是雷公公要劈那些不孝之人!”父亲问他:“你怎么知道的?”陈佳洱说:“是邻居老奶奶给我讲的。”父亲告诉他:“不对不对,雷是云层里面带的阴电和阳电中和的结果,比如你这一只手是阴电,另一个手是阳电,两个手一拍就‘打雷’了。”

父亲一边说,一边还比画着给陈佳洱看,并拿来一块玻璃板,两边用书垫起来。让陈佳洱的妈妈剪了一些小纸人,放在玻璃板下面,当他用绸布在玻璃板上面摩擦时,陈佳洱看到这些小纸人竟在玻璃板下上上下下地跳起舞来。陈佳洱一下子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魅力,从此更加喜欢钻研科学知识。

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先生一生从事的是儿童文学工作,他非常希望儿子陈佳洱能继承自己的事业。

孩子上中学的时候,陈老不断鼓励他翻译儿童故事,创作儿童小说,期待他能成长为一个作家。但是当陈老发现孩子对科学更感兴趣的时候,他不但积极支持孩子,而且自己也更加重视少儿科学文化的教育和创作。每当有好的科技文艺作品,他都建议孩子去阅读或观看。他会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陪孩子去看电影《发明大王爱迪生》,也会冒着大雨把孩子从寄宿学校接出来,带他去看电影《居里夫人传》。

陈伯吹先生营造的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使陈佳洱心中爱科学的种子健康地发芽滋长,逐渐走上科学的道路,后来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北京大学校长,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是培养良好亲子关系最有效的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而且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认可和喜爱,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用心。父母眼神里流露出的欣喜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真心对孩子的鼓励,更能拉近孩子与父母心与心的距离。

1964年9月10日,马云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户普通人家。他从小身材瘦小却爱好打架,还因此缝过13针,挨过处分,父亲为此帮他转过三次学。

母亲不无惋惜地对父亲说:“儿子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说教只怕已无用途!”父亲苦笑道:“那我就当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从初中到高中,马云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平庸,唯有英语,他几乎包揽了大小英语考试的年级第一名。有一天,父亲发现无论他对马云唠叨什么,马云都用学到的英语回敬时,父母没有生气,反而很惊喜。父亲为了发展马云对英语有兴趣,就骑着自行车带马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马云用所学的只言片语与老外们越聊越开心,越聊越过瘾,学习英语越来越带劲了。

因为数学成绩差,马云两次高考落榜后,正是父亲的一次次鼓励,他才重振精神去复读,终于第三次如愿考上了本科,还被调配进入英语专业。进入大学,所学专业正是马云的专长。专业成绩十分优秀,自信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马云开始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团活动,随后不仅成为学校学生会主席,还成为杭州市学联主席。

毕业后,马云因为英语的优势,被聘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英语教师,并凭着独到的教学方法而当选1995年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随后,他作为英语翻译首次访问美国,从而得以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他很快组建了中国第一批网站,此后又创立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网,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开创者。

这些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让你真正爱孩子、真正让孩子能得到最适合他的发展。

“非典”期间封闭在家,我特别喜欢读老子的书。老子的《道德经》,充满了智慧。在《道德经》第二章里,老子在论述了美与丑、善与恶等事物对立统一之后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段话的意思是:“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问题,实行不言的教导,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以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自恃己能;功业成就而不以此自居。也正因为他们不立功自居,因此其功绩就不会失去。”(陈国庆、张养年注译,下同)

这段话的核心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也是老子首次提出“无为”的概念。必须指出,老子的“无为”之说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去做事,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

也许可以说,无为的思想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科学发展观。无为就是不强为,不妄为,就是按规律去做。今日教育出现的问题,许多都与违背规律的强为妄为有关。无数个走上歧途甚至绝路的孩子,都是父母或教师太有作为的悲剧作品。因此,今天的父母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遵循教育规律,选择好的方法,为孩子健康成长而努力。

最后,我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一个家庭如果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家庭教育;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如果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教育教学。所以说,让我们来很好地读懂“孩子”这本书。我们如果是做一个明智的父母就要不断地学习,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们会越来越发现,孩子在很多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会因为孩子的成长而快乐。

教你一招

给孩子写信可能是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交流方式,效果取决于亲子关系的质量。你可以把你想对孩子说的话,用写信的方式写下来,然后把这封信放在你孩子的床头,但是千万不要问他看了没有。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坚持越久效果越好,因为写信可以从容镇定,可以推心置腹,更可以让孩子静心反思。

[1] 巴金:《真话集》,香港三联书店198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