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要想成为一个善于批判性地思考的人,就需要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提问。孩子需要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才会对身边的很多东西产生疑问,并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问题的答案。

从1岁多开始,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萌芽,大部分孩子就会成天缠着大人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很多问题在大人眼里都是很“弱智”或者很古怪的问题。而他们最喜欢问的就是“为什么”。无论孩子问的问题多么幼稚或者可笑,作为家长,我们都需要认真对待他们的提问,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学龄前后的孩子,我们还需要尽可能引导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2.引导孩子积极参与讨论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我们总是好奇为什么有人要做出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有人会保持这样的看法等,而解释和理由就为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提供了答案。一个人是否有主见,主要的标志就是看他能否找到充分的论据来支持他的看法或者判断。经常跟别人一起讨论问题,可以启发自己的思路,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情况,让自己不断质疑别人的观点,不断向对方提问,不断批判性地思考。

家长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同样需要利用各种机会,互相讨论各种话题,引导孩子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每一次讨论,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提问和思考的能力。

3.鼓励孩子敢于挑战权威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尤其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很容易把老师看成绝对的权威。在他们心目中,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老师做什么都是好的,因此,老师的话一定得听,老师的要求一定得执行。如果孩子缺少挑战权威的勇气,当老师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做出过分的举动时,他们就不会反抗,只能忍气吞声。

4.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

孩子到了六七岁的时候,开始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推理可以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指孩子从观察某一类人、事或物中的特定个体开始,逐渐得出关于整个类别的一般结论;演绎推理是指始于一个关于某一类别的一般描述(前提),之后将这个描述推广到这一类别的具体成员。

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可以进行归纳推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他们逐渐学会演绎推理。家长需要根据孩子所处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一个推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更喜欢不断提问和思考。

5.创造条件让孩子爱上阅读

在电子化时代,虽然孩子更容易被电视、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吸引,但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步入阅读的殿堂,享受阅读的美妙,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问题。

首先,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家长要多陪在孩子身边进行亲子阅读;其次,要给孩子宽松的阅读氛围,不要仅仅以结果为导向,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和体会阅读过程的放松和快乐;最后,家长也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引导孩子爱上阅读,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就很值得家长借鉴:“一要读经典;二是一本书没有读完,不读新的书;三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

为了解决你家孩子在好奇心和提问的能力方面遇到的这些问题,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入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几点),请及时记录下来并立即付诸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