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张爱玲积累多年的情绪在父母离婚后,达到了顶峰。
后来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都有对母亲执意离婚,再次外出留学和张爱玲告别等场景的描述,这些藏在文字里的小情绪读起来虽然没有那么的悲伤,却也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她说的话越来越少,写出来的文字却越来越多。
张志沂虽然染上了不少恶习,但是对这个女儿还是打心眼里疼爱的。妻子黄素琼离开后,张志沂曾花费很长的时间,带着张爱玲到她爱去的地方,或者和表姐妹们聚在一起说说话。
可能是亏欠,也可能是弥补,张志沂经常陪同女儿去逛街、买点心,也正是这段时间的陪伴,打开了张爱玲对戏剧的喜爱之门,有什么《四郎探母》《得意缘》《龙凤呈祥》《玉堂春》《乌盆记》等,每次看完回家后,父女两人都会在客厅里品头论足,父亲给她讲解戏剧里面的引申含义,张爱玲跟父亲说说看完的感受,十分开心。这一时期,张爱玲对什么是“云板”,什么是“响板”,什么是“新剧”,什么是“旧剧”……有了更深的了解。
除了戏剧,张志沂书架上的《红楼梦》吸引了张爱玲的注意,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仿佛有着不一般的魔力,吸引着张爱玲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在女儿的央求下,张志沂把这套《石印本》的红楼梦送给了她。
大观园里发生的一些仿佛鲜活了起来,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圆滑大体的薛宝钗,古灵精怪的史湘云,慈祥和蔼的贾母,世家公子贾宝玉……每看一页,张爱玲就在大脑中想象着贵妃探亲时场面如何的浩大壮观,众姐妹搬进大观园中是如何的嬉笑打闹,贾府破败,大观园里的老老少少如何哭闹等,就连每个人的衣服、语言,张爱玲都想仔细地研究。佣人们看着她认真的样子也都由着她,只是将准备好的饭菜给她放在厨房,等她从“梦中”醒过来再吃。可能是对高鹗的后四十回不是十分满意,张爱玲每次都只读前八十回。
为了《红楼梦》张爱玲还专门学了作词,想通过这部名著,将自己的文字延续下去。从张爱玲的后期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红楼梦》的灵魂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她的作品中了,张爱玲曾经说过《红楼梦》《金瓶梅》是她一切的思源。“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可见她对红楼梦的热爱。这份热爱可能源于对作品的认可,也可能是与曹雪芹悲惨身世的惺惺相惜。毕竟都是尝遍人间冷暖,看透花开花谢的可怜儿人。
女儿对红楼梦的痴迷,张志沂一直都看在眼里,他闲来无事的时候,会带着女儿去拜访红学的大家,听听关于红楼人物的戏剧,还会拿出女儿平日对著作的诠释进行批注和讲解。张志沂尤其赞赏的是张爱玲的《摩登红楼梦》,还专门为文章做了书目,分别是:
“沧桑变幻宝黛住层楼,鸡犬升天贾琏膺景命”;
“弭讼端覆雨翻云,赛时装嗔莺叱燕”;
“收放心浪子别闺闱,假虔诚情郎参教典”;
“萍梗天涯有情成眷属,凄凉泉路同命作鸳鸯”;
“音问浮沉良朋空洒泪,波光骀**情侣共嬉春”;
“陷阱设康衢娇娃蹈险,骊歌惊别梦游子伤怀”。
从此红楼梦里寄望了她一生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