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机性格:让馅饼落到你的口袋中(1 / 1)

从机缘中挖出“财”字

真正的商人都是捕捉机遇的高手,这与他们敏锐的性格相关。毫无疑问,机缘=财源,这个公式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谓难上加难。胡雪岩曾说:“做生意跟带兵打仗的道理差不多……随机应变之外,还要在变化中找出机缘来,那才是一等的本事。一个生意人缺乏敏锐之性,将难有大作为。”

商场与战战一样,其环境与态势都瞬息万变。它时而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秋月映湖;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时而电闪雷鸣,疾风骤雨,天昏地暗。久经沙场的军人或历经起落的商人对此往往习以为常,他们深信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只有无穷的变化,才会有无穷的机缘、无穷的魅力,才会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

然而变化之中有机缘,只说明了机会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变化之中发现机缘、把握机缘。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何谓时务?不难解释,时务就是指世事的发展变化态势。识时务,就是指根据这种发展变化态势去寻找、把握机缘,决定自己何去何从。

任何世事的构成或运动变化都是由系统内外条件和多种因素决定的。当某些条件和因素达到一定的排列组合和结构状态时,只要从系统外部再加入一定的能量、信息或物质,整个世事就会发生结构上的重大变化,而身处局内之人可能就会因此而被卷入这一变化之中。即将发生变化的这一转折点可以称为“事机”。世事的事机对应着的时间数轴上的某一点,被称为“时机”。事机和时机统归于“时务”的涵盖之下。时务在事机和时机之上更具有待选择、决策和行动的意味。抓住时机和事机,选择、决策的行动,能出现更高的工作效率,不仅时效高,效能大,运动的势能强,而且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也最大。任何世事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时机和事机,尤其对人生选择、经营决策、计划实施等至关重要。能够较准确地识别时机和事机的到来,并据此做出人生抉择,即为识时务的俊杰。

胡雪岩正是善于在商场变幻中明察秋毫,找出机缘的人中英杰。

当年胡雪岩的生意正在蒸蒸日上之时,太平军攻占杭州,就使他经历了一次大的变故,而且这次的变故几乎将他逼入绝境。

这次变故有三个方面:

第一,胡雪岩的生意基础如最大的钱庄、当铺、胡庆余堂药店以及家眷都在杭州,杭州被太平军占领,等于他的所有生意都将被迫中断。不仅如此,他还必须想办法从杭州救出老母妻儿。

第二,由于胡雪岩平日里遭忌,如今战乱之中,顿时谣言四起,说他以为遭太平军围困的杭州购米为名骗走公款滞留上海;说他手中有大笔王有龄生前给他营运的私财,如今死无对证,已遭吞没;甚至有人谋划向朝廷告他骗走浙江购米公款,误军需国食,导致杭州失守。这意味着胡雪岩不仅会被朝廷治罪,而且即使杭州被朝廷收复之后,他也无法再回杭州。

第三,即使不被朝廷治罪,他也不能顺利返回杭州,因为失去了王有龄这个官场靠山,他的生意也将面临极大的困难。他的钱庄本来就是由于王有龄这一官场靠山得以代理官库发迹,而他的蚕丝销“洋庄”,做军火,都离不开官场大树的荫庇。胡雪岩那个时代做生意,特别是做大生意,本来就不能没有官场靠山。

不过,面对这一变故,胡雪岩并没有惊慌失措。之所以如此,是他从表面对他不利的因素中,准确预见出了可利用的因素。

其一,如今陷在杭州城里的那些人,其实已经在帮太平军做事,他们之所以造谣生事,是因为太平军也在想方设法诱胡雪岩回杭州帮助善后,而那些人不愿意让他回杭州。他们造谣虽为不利,但并不是不可以利用。胡雪岩根据这一分析,确定了两条计策:首先,他不回杭州,避免与这些人正面交锋,他知道他的这一态度一旦明确,这些人就不会进一步纠缠;其次,胡雪岩不仅满足他们不让自己回杭州的愿望,而且他还决定自己出面,特别向闽浙总督衙门上报,说是这些陷在杭州城里的人实际上是留作内应,以便日后相机策应官军。这更是将不利转化为有利的极高妙的一招——表面上是给了这些人一个交情,暗地里却是把这些人推上一堆随时可以引爆的火药。因为如果这些人不肯就范,加害胡雪岩,他可以随时将这一纸公文交给此时占据杭州的太平军,说他们勾结官军,这些人无疑会受到太平军的责罚。

其二,胡雪岩此时手上还有杭州被太平军攻陷之前为杭州军需购得的大米10000石。当初这10000石大米运往杭州时无法进城,只得转道宁波,赈济宁波灾民,并约好杭州收复后以等量大米归还。这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胡雪岩决定,一旦杭州收复,马上就将这10000石大米运往杭州,这样既可解杭州赈济之急,又显胡雪岩做事的信义,诬陷他骗取公款的谣言也可以不攻自破。实际上,胡雪岩不仅在杭州一被官军收复,便将10000石大米运至杭州,而且直接向带兵收复杭州的将领办理交割。这样不单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更一下子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将他引为座上客,并委他鼎力承办杭州善后事宜。由此,胡雪岩又得到了一位比王有龄还要有权势的靠山。胡雪岩的红顶子,也就是这一举措的直接收益。原来看似不利的因素,实际上成了胡雪岩日后重新崛起的机会,真可谓把不利之中的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到了极致。

能像胡雪岩这样从变化中找到机缘,正是一条人中之龙必备的素质。

把自己变成利用机会的专家

利用机会是成功学中非常重视的一条原则。有些商人性格保守,不善于利用机会,所以总是像小本生意人那样,无大作为。胡雪岩说,会做生意要特别善于发现机会,要能够很好地把握住机会,同时,还要特别善于利用机会。说到底,机会只有对于那些善于发现机会并且能够很好地去抓住机会、利用机会的人,才成其为机会。

从把握机会方面来说,靠眼光,就是能够发现机会,靠手腕,就是能够牢牢抓住机会,靠精神力气,就是舍得投入心力,把那一个一个被自己发现的或遇到的机会,经营成一个一个实实在在的财源。做生意要有机会,更要靠本事。

比如胡雪岩开始做生丝生意的时候,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特别是纺织工业大发展的时期,丝绸纺织正需要原料,洋人也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蚕丝,因而无论是做内贸,还是销洋庄,都能赚大钱。胡雪岩要做生丝生意确实有些偶然的机会在起作用。比如王有龄得到海运局坐办的官缺,上任伊始便遇到解运漕米的麻烦,请胡雪岩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使他有了一个奔走于杭州与上海之间的机会。他们奔走于杭州上海之间,雇请的是阿珠家的船,阿珠娘恰好懂一些蚕丝生意,使胡雪岩有了一个非常方便的请教机会。在解决漕米解运问题的过程中,胡雪岩又有机会与漕帮发生联系,且结识了十分熟悉洋场生意经的古应春。而且,不久王有龄又得到升迁署理湖州。这一切恰好都一环扣一环地发生了,胡雪岩这个全不懂蚕丝生意的门外汉也就顺利地做起了蚕丝生意,进而又销起洋庄,从事蚕丝外贸。这实在是“运气”找上了他。

但如果胡雪岩没有本事呢?比如,如果胡雪岩没有一眼就看出了蚕丝生意大有可为的眼光,或者看到了却不懂得如何利用眼前的有利条件呢?再比如,如果他没有那种当机立断说干就干的气魄,或者虽然知道要干但没有合理调配人力、资金的能力,不知道怎么去干呢?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信和钱庄的二老板张胖子,与胡雪岩同行于杭州、上海,甚至比胡雪岩更熟悉江浙一带的丝、茶经营。而且当时的信和还是杭州城里最大的钱庄之一,资本比胡雪岩要雄厚很多,但他就是没有想到去做这一桩能发财的生意。另一方面,胡雪岩经营蚕丝生意,无论是历史的长短、经验的丰富,还是实力的雄厚,都不如作为丝商巨头的庞二。但胡雪岩一上手就想到联合同业控制市场,操纵价格,在销洋庄的生意中迫使洋人就范,而庞二做了那么长时间的生丝销洋庄却没有想到如此去做。

张胖子、庞二都没有想到去做的事情,胡雪岩却想到了,并且一想到就毫不犹豫地去做了。他利用阿珠家就在湖州且熟悉生丝生意的便利,立马出资由阿珠的父亲在湖州开设丝行;他利用王有龄外放湖州知州可以代理湖州官库的便利,采取“借鸡生蛋”的方法,立即着手生丝收购;然后联系洋商,结交庞二,大张旗鼓地做起了生丝销洋庄的生意,如此一来,也只好让他大发其财了。

机会实际上对所有的人都是均等的。说到底,任何一个机会都在于人有本事去把握住它,否则,这机会对于人来说也就不成其为机会。胡雪岩能牢牢把握住一个又一个的机会,花样百出也是仙招百出,这就是他的本事。这种本事,不仅需要牢牢抓住生意场上的机会,还要敢于承担风险。胡雪岩办钱庄,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通过接受太平天国兵将存款来融资的举措,就担了极大的风险。

胡雪岩作出吸收太平军兵将存款的决定,自然有他自己的细致考虑。首先是这一举措确实有它的可行性。太平军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已历数年,他们中的许多人一定从各种来路积蓄了不少的私财。如今太平军已成苟延残喘之势,他们中的好些人已经开始暗地里盘算如何躲过这场劫难。对于太平军兵将来说,这个时候是保命容易保财难,而他们只要保住财产,逃过这场劫难之后,风头一过,局势一定,后半辈子也就可以衣食无虞。这些人的财产当然是变成现银存到钱庄里最保险。

不用说,接受逃亡太平军兵将为隐匿私产存到钱庄的钱款,风险也是存在的。其风险有二:

第一,按朝廷律例,如太平天国兵将者,自然是“逆贼”。既是“逆贼”,其家财私产便是“逆财”、“逆产”,照理不得隐匿。接受逆产,私为隐匿,一旦查出,很有可能被安上通“逆”助“贼”的罪名,与那些太平军逃亡兵将一同治罪。

第二,太平军逃亡兵将的财产既是“逆财”、“逆产”,抄没入公则是必然的,被抄的人倘若有私产寄存他处,照例也要追查。接受这些人的存款,如果官府来追,则不敢不报。虽然官军中不乏贪财枉法之辈,自己搜刮太平军私财不报,因而客观上使一些太平军兵将可以逃过官府抄没家产的追查,但尽管如此,也决不能完全排除有些人要一查到底的可能。这样,一旦查出,即使不被安上接受“逆产”的罪名一同治罪,存款也必被官府没收。按钱庄的规矩,风平浪静之后有人来取这笔存款,钱庄也必得照付,如此一来,钱庄不仅血本无归,还要“吃倒账”。有这两层风险,接受太平军逃亡兵将的存款,也就确实有点类似刀头上去舔血了。但是这笔“买卖”风险大获利也大,因为这样的存款不必计付利息,等于是人家白白送钱给你去赚钱。因此胡雪岩仍然决定要如此去做,这就是他说的:“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舔。”

敢于刀头上舔血,这确实是一个希望获得大成功的商人的必备素质。这里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风险的生意人人会做,利益均沾,要在同行同业中出类拔萃实在是难之又难,弄得再好,大体上也不过比保本微利,混个饣胡口强上一点点,用胡雪岩的话说,也就是“不冒风险的生意人人会做,如何能够出头”?从某种意义上说,事实上所有能够带来滚滚财源的机会,都会包含有风险的成分。如胡雪岩要学山西票号借款给那些调补升迁的官员,表面看来似乎没什么风险,而实际上仍然担着风险,那些新官上任,也有可能在官途中或到官不久就出了事,比如病死,比如丢官,兵荒马乱之中,什么事都可能出现,要是这样,借出去的钱也可能血本无归。

说到底,没有不担任何风险的生意。而且,商场上一笔生意能得利润的多少,往往与经营者应承担的风险大小成正比。所担风险越大,所得利润越多,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似乎是商界一条古今一理、中外相通的法则。

要做一个能赚大钱的成功的商人,必须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简单说来,也就是要敢做别人想不到去做,或者想到了但不敢去做的事情,特别是,能察人之所未察,在人所共见的风险中见出人所未见的“划得来”,并且只要看准了就敢于去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风险。

所以,要做一个胡雪岩一样成功的商人,就必须抓住机会,敢想敢干,不要前怕狼后怕虎,裹足不前。

△胡氏果断性格之解密(一)

敢于在关键时刻果敢出击胡雪岩经商敢于果敢出击,特别是只要他认准的事,就一定要水落石出。的确,经商需要冒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要敢于出手,否则就会失去竞争的最佳机会。其实现代经商,也是这样,也需要果敢出击,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犹太巨富罗斯柴尔德的三儿子尼桑,年轻时在意大利从事棉、毛、烟草、砂糖等商品的买卖,很快便成了大亨。这位传奇式人物的表现很让人称道,但最使人称奇的是,仅仅在几小时之内,他就在股票交易中赚了几百万英镑。

1815年6月20日,伦敦证券交易所一早便充满了紧张气氛。由于尼桑在交易所里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交易时他又习惯地靠着厅里的一根柱子,所以大家都把这根柱子叫做“罗斯柴尔德之柱”。现在,人们都在观望着“罗斯柴尔德之柱”的一举一动。

就在昨天,即6月19日,英国和法国之间进行了关系两国命运的滑铁卢战役。如果英国获胜,毫无疑问英国政府的公债将会暴涨;反之如果拿破仑获胜的话,必将一落千丈。

因此,交易所里的每一位投资者都在焦急地等候着战场的消息,只要能比别人早知道一步,哪怕半小时、10分钟,也可趁机大捞一把。

战事发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方,与伦敦相距非常遥远。因为当时既没有无线电,也没有铁路,除了某些地方使用蒸汽船外,主要靠快马传递信息。而在滑铁卢战役之前的几场战斗中,英国均吃了败仗,所以大家对英国获胜抱的希望不大。

这时,尼桑面无表情地靠在“罗斯柴尔德之柱”上开始卖出英国公债了。“尼桑卖了”的消息马上传遍了交易所。于是,所有的人毫不犹豫地跟进,瞬间英国公债暴跌,尼桑继续面无表情地抛出。

正当公债的价格跌得不能再跌时,尼桑却突然开始大量买进。

交易所里的人给弄糊涂了,这是怎么回事?尼桑玩的什么花样?追随者们方寸大乱,纷纷交头接耳,正在此时,官方宣布了英军大胜的捷报。

交易所内又是一阵大乱,公债价格持续暴涨。而此时的尼桑却悠然自得地靠在柱子上欣赏这乱哄哄的一幕。无论此时尼桑是激动不已也好,或者是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也好,总之他发了一笔大财!

表面上看,尼桑似乎在进行一场赌资巨大的赌博。如果英军战败,他岂不是损失一大笔钱?实际上这是一场精密设计好的赚钱游戏。

滑铁卢战役的胜负决定英国公债的行情,这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十分明白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渴望比别人抢先一步得到官方情报。唯独尼桑却例外,他根本没有想依靠官方消息,他有自己的情报网,可以比英国政府更早了解到实际情况。

罗斯柴尔德的5个儿子遍布西欧各国,他们视信息和情报为家族繁荣的命脉,所以很早就建立了横跨全欧洲的专用情报网,并不惜花大钱购置当时最快最新的设备,从有关商务信息到社会热门话题无一不互通有无,而且情报的准确性和传递速度都超过英国政府的驿站和情报网。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高效率的情报通讯网,才使尼桑比英国政府抢先一步获得滑铁卢的战况。

另外,尼桑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懂得欲擒故纵的战术。若是换了别人,得到情报后便会迫不及待地买进,无疑也可赚一笔。而尼桑却想到了利用自己的影响先设一个陷阱,造成一种假象,引起公债暴跌,然后再以最低价购进,只有这样才能大发一笔。这个抢先一步发大财的故事足以说明情报和信息对于生意人的重要性。

在强手如云、人才济济的商战中,当机会到来时,很可能有许多人同时发现机会,几个竞争对手一同向一个目标进击。这是力量的角逐、智慧的竞争,更是速度的较量。犹太人坚持这样一个观念:经商时,究竟鹿死谁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速度。因此,在方向、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速度与力量成正比。流水之所以能漂石,在速度;飞鸟之所以能捕杀鼠兔,在速度:有速度才有优势。不明白这一点,难以经商。△胡氏果断性格之解密(二)

带着希望在激流中挺进胡雪岩经商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他常用逆流而上来比喻自己做生意的决心。的确,凡是大商人都必须要像一只大船在激流中挺进,这是因为——人生就像一条河,时有漩涡,时而平缓,时而湍急。你在河流当中,可以选择较安全的方式,沿着岸边慢慢移动;也可以停止不动,或者在漩涡中不停打转。如果你有足够的行动勇气的话,你还可以接受挑战,用挑战来检测你的自信心。

你做生意也许失败了,陷入了一个漩涡,你需要出来,为了检测你是否比以前更自信,你可以游向危险的河中央,突破重重艰难险阻,奔向理想的彼岸。你可以对自己提出来一个更大的飞跃,超越以前的你。

摩洛·路易士的非凡成就来自两次成功的拼搏,一次在20岁,另一次在32岁。

摩洛在19岁时随家人一起搬到纽约。在此之前,他的生活已是多彩多姿,比一般人丰富许多。由于家人皆爱好音乐、喜剧,所以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几乎所有乐器摩洛都能演奏。他是一般人眼里的天才儿童——不到10岁,他便指挥过交响乐团;12岁时,他从事鸡蛋专卖,做得有声有色,雇有16名少年为他工作;到了14岁,他独立组织了一个舞蹈团;高中毕业之后,他又投身新闻界担任一名采访记者,与许多新闻界的老前辈像班·希特、查尔斯、马卡沙等人一起工作;19岁时,他曾获音乐奖学金,但由于举家搬至纽约,所以只好放弃此次进修的机会。

在纽约,他在Veiw广告公司找到一份一周14美元的差事。对当时的情景,摩洛是这样回忆:“那时候我经常跑外勤,工作非常忙碌,成天像发疯似的,时间也过得特别快。6点下班以后,我还到哥伦比亚大学上夜校部,主修广告。有时候,由于工作尚未做完,所以下课后,我还会从学校赶回办公室继续未完成的工作,从11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点。”

摩洛非常喜欢需要创意的设计工作,而他也的确做得有声有色。

20岁时,摩洛放弃在广告公司内很有发展的工作和旁人梦寐以求的职位而决心自己创业。这便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拼搏。他放弃收入稳定、前途似锦的工作,完全投身于未知的世界,从事创意的开发。结果,成绩令人满意。

他的创意主要是说服各大百货公司,通过CBS电视公司成为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共同赞助人。摩洛本人认为此法十分可行:一方面,当时的百货公司业绩都不好,都希望能借助广告媒体提高形象与销售成绩;另一方面,在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听众多达100万人,十分值得投资。于是,摩洛便立于其间帮两边牵线。

在当时,这种性质的工作对人们来说相当陌生,所以做起来困难重重;而且,同时说服许多家独立的百货公司,分别采纳各公司的意见加以整合,这种事过去从未有人完成过,更别说要他们拿出几百万美元的经费来。所以,一般人预测他不可能成功。

尽管如此,摩洛仍然十分卖力地在各地进行说服工作,结果可以这么说,在说服工作上他做得相当成功。一方面,他的创意大受欢迎,与许多家百货公司签成合约;另外,他向CBS电视台提出的策划方案也顺利被接受。此后的10个星期,他干劲十足地与电视台经理一同展开一连串的系列广告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期间内他没有任何收入。

计划眼看着就要步入最后的成功阶段,但由于合约内某些细节未能达成而最终流产,他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事结束之后,CBS公司马上来挖墙角,聘请他为纽约办事处新设销售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并支付给他3倍于以往的薪水。于是,摩洛又再度活跃,他的潜力得以继续发挥。此时他年方20。

在CBS服务几年之后,摩洛再度回到广告业界工作,但这次不是从基层做起,而是直跃龙门——他担任了承包华纳影片公司业务的汤普生智囊公司的副总经理。

那个时代,电视尚未普及,与今日相比,仍处于摇篮期。但摩洛非常看好它的远景,认为电视必将快速发展,且大有可为,便专心致力于这种传播媒体的推广。由智囊公司所提供的多样化综艺节目,为CBS公司带来了空前的大成功。

这便是摩洛人生中的第二次拼搏。为了它,他再次放弃原来可以平步青云的机会,走入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但这次冒险并不完全是孤注一掷,他是看准后才堆上自己的“赌注”。最初两年,他仅是纯义务性地在“街上干杯”的节目中帮忙,没想到竟使该节目大受欢迎,直至今日仍是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之一。从1948年开始到今天整整50余年的时间,它的播映从未间断,这在竞争激烈的电视界内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现象。除了节目成功之外,他被CBS公司任命为所有喜剧、戏剧、综艺节目的制作主任。

就这样,摩洛的两次挺进行动,两次游向激流中央,最后都获得了成功,他的下一步又将游向如何的激流当中,不得而知,但我们在祝福他成功之余,也同时向你提出希望,以他为榜样,勇敢地投入到激流中去,积极把握成事之道。△胡氏果断性格之解密(三)

勇猛扑向机会胡雪岩经商之道离不开机遇的“功劳”——一次机遇,往往是一个人成功的开始。因此,大商人总是时刻准备好与机会较劲。我们知道,没有人会主动给你送来机遇,机遇也不会主动来到你的身边,只有你自己去主动争取。成大事者善于这样做:有机会,抓机会;没有机会,创造机会。

常有人发出如此感慨:“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也能……”他们把自己的命运系在一个等来的机会上,他们当然总也不会成功,他们可能至今仍在抱怨自己的命运。

生活并不缺少机遇,而是缺少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的素质。如果有了很高的素质,即使生活没有机遇,也能创造机遇。

一家英国鞋厂和一家美国鞋厂,各派了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的一个岛屿去做推销工作。上岛后,他们各自给鞋厂打回一封电报。英国推销员那封电报是:“这座岛上的人不穿鞋,明天我就搭头班飞机回来。”另一封电报是:“棒极了,这个岛上的人都还没穿上鞋子,潜力很大,我将常驻此岛。”面对同样的状况,一个看到的是“失望”,一个看到的是“机遇”。可见,素质不高的人就是机遇摆在面前也不知道,而素质高的人就连别人看不到的机遇也能发现。生活中许多人总是埋怨没有机遇,实际上该怪自己素质不高。许许多多的机遇就在你的眼前,就看你是否有发现它们的素质。

素质高的人生就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刻刻洞察着机遇,素质不高的人则恰恰相反。美国曾经掀起淘金热潮。淘金生活异常艰苦,最痛苦的是没有水喝。人们一面寻找金矿,一面不停地抱怨。

甲嘀咕:“谁让我喝一壶凉水,我情愿给他一块金币。”

乙宣布:“谁让我痛饮一顿,龟孙子才不给他两块金币!”

丙发誓:“老子出三块金币!!”

在这种抱怨声中,亚默尔发现了机遇:如果将水卖给这些人喝,比挖金矿更能赚到钱。于是他毅然放弃淘金,用挖金矿的铁掀去挖水渠,将水运到山谷,一壶一壶卖给找金矿的人。一起淘金的伙伴们都纷纷嘲笑他“不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这种蝇头小利的买卖”。后来,那些淘金的人大多空手而回,很多人甚至忍饥挨饿、流落异乡,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靠卖水发了大财。亚默尔发财的机遇并不是上帝赐给他一个人的:淘金者都深感没水喝的痛苦,人人都听到了那一片抱怨声,可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机遇,甚至还嘲笑亚默尔的做法。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人们往往从表面上探寻成大事的原因,归之于条件,归之于机遇,而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素质。亚默尔正是具有其他淘金者所没有的敏锐的洞察机遇的素质,决定了他能够发现、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机遇。

大家都看过关于泰森打擂咬耳丑闻的报道。许多人看过去就算了,最多把它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谁能意识到这就是个发财的良机呢?想不到美国的一个巧克力商人在咬耳丑闻发生之后,赶紧推出了一种形状像耳朵的巧克力,上面缺了一个小角,象征着被泰森狠咬的那只著名的霍利菲尔德的耳朵,巧克力包装上还有霍利菲尔德的大照片。此举立刻使这个牌子的巧克力备受世人关注,在诸多品牌的巧克力中脱颖而出。这个巧克力商人就这样一举发了大财!泰森咬耳丑闻,全世界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人都知道,但是发现这个发财良机的只有这个美国商人。

抓住机遇,首先必须发现机遇。生活中处处充满机遇。社会上的每一项活动,报刊上的每一篇文章,人际中的每一次交往,生活中的每一次转折,工作上的每一次得失等等,都可能给你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信息、新的朋友,全都可能是一次选择,一次机遇,是一次引导你走向成大事的契机,问题在于你自身的素质,在于你是否能发现每一次机遇。不要以为机遇难寻,其实机遇就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就在我们的手上。

也许你不信,你会问机会究竟是什么呢?实质上机会是一种有利的环境因素,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无穷的作用,借此更有效地创造利益。具体地说,在特定的时空下,各方面因素配合恰当,产生有利的条件;谁最先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运用手上的人力、物力,从事投资,谁就能更快、更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就,赚取更多的财富。这些有利条件便是机会。

现在,先停止抱怨你没有机会,仔细看看你周围到底有没有机遇。假如你希望成大事,就要为它创造条件:美国克苏尔公司总裁查理在被问及是什么能使普通人有机会成大事时,他这样回答:“我能确切地告诉说,这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在大学读书期间,我与一个从衣阿华州来的同学同住一间寝室。一天晚上,当我们一伙人团团围坐谈论生活时,他走了进来。我敢说他很兴奋,但是在大家离开前他没说什么。人们刚走,他就禁不住脱口而出:“我家发财了!我的母亲今晚打电话给我,说今天早晨,她去信箱取邮件时,发现一张票额89000美元的支票。”

“最初的惊奇之后,我的反应是难以掩饰的嫉妒。我向他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

“他说:‘我了解的也不够确切,但是我猜测是这么一回事:我父亲在30年代经济萧条时买了一些股票,后来全忘了。最近这公司正好拍卖了,这钱就是他的份子。’”

这位成大事人士继续说:“那个晚上我躺在**,很久睡不着,在想:‘为什么这事发生在他家里,而不是我家里?为什么是他得到了钱而不是我得到了钱?’最后,我试图系统地分析这件事。

“我想:在我的生活中有什么机会可能给我带来这样一笔横财呢?我悲哀地意识到什么机遇也没有。我没有能涨值的股票,而且,据我所知,我家也没有。我既没有一块或许会突然发现储藏石油的土地,也没有可能被证明是名作的藏画;我也没有什么才能能让人在一个夜晚奇迹般地发现了,从而一举成名——我没有任何能使我马上发迹的东西。躺在**,我默默告诫自己:‘查理,假如你希望在你的生活中也获得那样的机遇,你必须播种,而且最好多播种,因为你尚不清楚哪一粒种子会发芽。’从那以后,我一直在播种。有几粒种子已发芽了,因此我才有今天这样的境况。”

这就是与机遇较劲的计划者。他们通过播种,在自己的生活中取得成大事、发大财的机会。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果你想体味收获的惊喜,那么不要徒羡别人的运气,以后你想得到什么,现在就开始为将来的收获播种吧。常言说:“与其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播种机会就像蜘蛛布下八卦阵般的蛛网一样,捕捉飞来的猎物将是指日可待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