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1 / 1)

真正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座桥梁,一座不太长也不太短的桥。它长得需要你努力向前,走稳脚下的每一步,才能到达彼岸,也短得让你一眼就能看见桥所连那边的迷人风景。理想自人的心底萌发,它经过深远的思考,经得起时间的流逝,道路的坎坷,是风雪不断的人生路上长明的指路灯。但理想与现实之桥,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有时它需要你亲手去建造。1965年,45岁的作家马里奥·普佐完成了他的第二部小说。

作为一个追求纯粹文学艺术的作家,他看起来还算顺利,作品受到了一些好评。如果照此写下去,他可能会渐渐地成为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纯文学作家。但此时,普佐已经债务缠身,连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都有困难。于是,他调转航向,放弃了创作的初衷,改写通俗类小说。3年后,《教父》一书问世,创造了当时的销售纪录。

1970年,30岁的艺术影片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遇到了与普佐非常相似的窘境。

科波拉执导的几部艺术类影片票房几乎颗粒无收,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欠了哪些人多少债务。在走投无路之际,派拉蒙公司派人与他商谈改编拍摄《教父》一事。这位追求艺术的导演匆匆地看了几页原作,就觉得大倒胃口。但胃终究还是需要粮食的,为了生存,科波拉也选择了另一条路径。不久,电影《教父》问世,影片所取得的成功可以说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两个原本追求纯粹艺术的人,面对现实却创作出真正的经典作品。这样的结果,肯定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是不是只有面对现实,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呢?这倒不一定。任何艺术,尤其是高雅艺术总是要与现实保持相当的距离,普佐和科波拉获得意外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媚”了“俗”,更重要的是,他们先前在追求艺术过程中所积累了“雅”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