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一跪,世界动容(1 / 1)

当个人荣辱与民族大义同时摆在你的面前,要你在二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你想过自己会怎么做吗?1970年12月7日,时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以“伙伴”身份访问波兰,他此行的目的是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被德国以闪电战击溃的国家。据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共计死亡600余万人,其中包括300万犹太裔波兰人,当时的波兰与德国可谓仇深似海。

勃兰特在12月7日当天,首先代表德国做了一件他前任所拒绝做的事情——与波兰签订《德波协定》,承认奥德河—尼斯河为德波国界,战后首次承认了波兰的领土完整。

随后,他来到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虔诚地为当年起义的遇难者献上花圈,在拨正花圈上的挽联后,勃兰特默默地后退几步,突然双膝一屈,跪倒在了纪念碑前。

这一跪并不是计划之中的做作之举,据勃兰特事后表示,他之所以跪倒在纪念碑前,是因为语言已经失去了表现力。

这一跪在德国国内引发了强烈反响,许多人因此而指责他。

这一跪对数百万的波兰遇难者表达了无与伦比的尊重,勃兰特承担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意义上的责任,令整个世界为之动容。

这一跪,勃兰特用自己的谦卑、寻求和解的至诚,将一个崭新的、自由民族和平的德国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令德波和解掀开了一页新的篇章。

40年后的同一天,2010年12月7日,当现任德国总统武尔夫再度来到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敬献花圈时,他表示了对勃兰特的无比尊敬。他称赞,这历史性的一跪是最伟大的和解姿态。

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屈己为国?勃兰特以他的全部人格,用他的惊世举动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