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无处不在,或许只是一次把持不住,就会令你陷入痛苦的深渊。放弃占便宜的机会,不断为心灵除尘,你就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某人临终之际,叫子女们从床下搬出一个紧锁的旧木匣,他颤抖着缓缓地打开木匣,从一个泛黄的信封中拿出一块银元。
原来,50年前老人曾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滩开了一家书店。当时,有一位年轻人前来买书,由于他所要的那本书只剩下一本,所谓奇货可居,老人便多收了对方一块银元。然而自那以后,这块银元就像山一样,一直压在老人心头。开了几年书店,他只多收了这一块银元,而这件事却令老人备受煎熬。他决心退回这块银元,可直到临终之际也未能如愿。
老人叮嘱子女,务必要将这一块银元还给那买书人,即使他已然作古,也要还给他的后人,唯有如此,他才能“闭上眼睛”。
子女们料理完老人的后事,便坐下商量怎样完成老人的遗愿,这时他们发现,老人交代下来的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父亲并没有告诉他们买书人的姓名。子女们恍然大悟,原来父亲还有另一个遗愿——希望他们都能干干净净地做人。
据说,古时有一位得道高僧,收藏了一盏“人生之灯”,灯心上镶有一颗在海底孕育数了百年的明珠。得到此灯者,受珠光引渡,便会变得品性高洁,成为世人心中的圣人。高僧的三个弟子跪拜求教,希望能够得到这盏“人生之灯”。高僧对三个弟子说:芸芸众生可分为三品——心已蒙尘,常损人利己者为下品;心有良知,但不能自持,偶尔损人利己者为中品,这种人如履薄冰;品性高洁,终生不损人者为上品,这种人必广受世人尊重。高僧告诉弟子:人心本是水晶之体,不可为灰尘所蒙蔽,所以必须时常拂拭,方能进得品位。
说完以后,高僧各给三位弟子一本《良知簿》,令其分头下山化缘,10年后再持簿回来见他。在这10年中,他们每做一件损人之事,都要详细地记载在《良知簿》上,每记一笔,则可视为为心灵除尘一次,最后由他根据三人的《良知簿》,裁定“人生之灯”的得主。10年后,三弟子回山拜见师父,被告知师父出外云游,需要耐心等待数日。在等待的日子里,三人不断翻看自己的《良知簿》,回忆自己曾做下的损人之事。而后,他们又相互传阅,相互品评,进而观心自省。终于,三人幡然醒悟,那盏“人生之灯”原来就是自己的心,心灵没有蒙尘,就能华光璀璨……
人生最完美的结局,不是这一生获得多少财物,不是享有多少荣誉,不是娇妻美妾、子孙成行,而是在离世的时候,仍能持有一颗干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