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上到国家下到企业、学校都在谈“创新”“创造力”。其实,创新的始点就是标新立异。创新和它们的区别就是把这种思想长期化。一次两次的标新立异行为算不得什么,只有将这种行为长期化,成为一种常态后才是创新。例如,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就是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苹果公司在史蒂夫的领导下,成为了“创新”的代名词,无论是在电脑领域,还是手机或是播放器领域,都是“引领风潮”的代名词。
创新的种类有很多,无论你的起点有多么低,只要你拥有以下思维就可以成功。道理很简单,创新是成功的源泉。
成功法则一:关注别人不曾关注的事情
1984年6月4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回母校清华大学演讲,在接受学生提问时说:“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
由此可想而知,学习好坏并不是成功的关键,只要具备了创新思想,就可以成功。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其实就是从别人不曾注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要这样做了,即使你的起点再低都可以获得成功。沈阳有个以拾破烂为生的人叫做王红怀,他就注意到了一个人们经常不注意的现象,由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王红怀和每个捡垃圾的一样,每日里以捡易拉罐售卖为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中,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捡完易拉罐难道就非得卖吗?如果把它熔化了当作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些钱呢?于是他把一个空罐剪碎,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
化验结果令他非常吃惊,这种银灰色金属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每吨在14000至18000元之间,每个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个就是一吨。而按照当时的价格,54000个易拉罐按照以前的售卖方式才2000到3000元。
由此,王红怀开始大量回收其他人的易拉罐,与此同时,他把全部家当拿了出来并向亲朋好友借债办了一个金属再加工厂。三年内净赚270万元,由此从一个拾荒者一跃成为了百万富翁。
成功法则二:突破思维定势
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鸟笼子,自我意识就像是一只被关在其中的小鸟。凡是创新成功的案例,都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就是独立于他人的意识,我之所以是我而不是他人就是这种意识最简单的解释。只有与众不同,突破思维定势,自我意识才能够呈现在眼前。例如面条就得煮,这是传统思考方式。但是自从方便面出现后,这种思维定势被打破了。方便面的发明者是日本人安藤百福。二战后,日本国内食品严重不足,一天,他看到许多人都顶风排起了很长的队伍购买拉面。安藤百福也是其中之一,最终他等得很不耐烦,心中不禁产生出“面为什么都要煮”的疑问。从此,他便开始研究不用煮的面。
突破思维方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顺着人们相反的方向去想,所有的人都去干的事情就不要再去做了;所有的人都不做的事情,只要经过认真考虑后觉得可以去做,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做。
成功法则三:好奇与热情是成功的基础
创新的起点在于好奇。如果人们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好奇心,就根本不会成功。如果有了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有了对既往规则改进的热情,那么,在任何行业都可以获得成功。
1862年8月的某一天,爱迪生忽然发现一个小孩在铁道上玩耍,而忽略了即将驶来的火车。他并没有像我们经常看到的电视电影那样,进行激烈的“救与不救”的思想斗争。如果那样的话,恐怕十个孩子都已经出事了。出于本能,爱迪生冲了上去,把孩子救了下来。孩子的父亲是一名报务员,作为一名普通百姓孩子的父亲没有可以给爱迪生的物质奖励。
为了报答这位25岁的年轻人,他愿意以自己的发报技术表示感谢。要知道,过去有句话叫做“宁舍千金,不教一春”,这个“春”是曲艺界的行话,就是技能、秘诀。其实道理很简单,有一俗语说得很好“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特别是纯粹的技术活,没有什么很高的门槛,任何人都很容易学会,再加上爱迪生很年轻,假如放到今天,如果遇到裁员,孩子的父亲肯定是被裁对象。爱迪生学会了发电报后,便对这种从没见过的东西产生了浓厚兴趣。
爱迪生就是在陌生变为熟悉之间,逐渐摸索着进行改进的。因此,工作六年后,他便有了第一项关于电报的发明专利。接着,根据电报的基础,或发明了或改进了印刷机、打字机、电话、留声机,乃至日后的电灯、摄影机等。正是由于爱迪生对于新生事物的好奇,对于已经熟悉的事物拥有进一步改进的热情,才使得他获得了发明领域的成功。
成功法则四:交流是成功的帮手
成功需要与人合作,不但爱迪生的发明如此,工作如此,学习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对环境有着一种理解,当对环境产生厌烦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手段,将已经陈旧的环境进行创新使之朝气蓬**来,这不但有利于学习,更会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洞察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在这之间最重要的一关就是:保持对陌生环境的好奇心。每个人面对新的学习环境都会产生好奇,都会加倍小心地获取他人的好感与认同,例如转班、转校等情况。但是时间长了,陌生感消失了就会产生某种排斥心理。特别是当这个班级或学校的环境,还不如以前环境的时候更会如此。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拥有好奇心与热情,在陌生感还没有消失的时候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问题,例如现在的环境中有哪些不足,如果我尽我所能把它改正过来,不就会有更和谐、更上进的氛围吗?由此,就要思考现在的学习环境如果进行某种改进,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以前的环境很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好的因素能否转移过来?
假设,目前这个班级的团结互助心还不如以前的班级。以前的班级大家虽然也有争吵,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同学们往往劲头都往一处使。但是,目前这个班级大家却总是互相拆台,这几个同学或那几个同学形成小圈子,各个小圈子间很少交流。这种情况,在一些大学并不少见。初中、高中,甚至小学也不是没有。这时,我们就可以想为什么会这样?以前的班级为何团结?分析原因之后可以得出:大家交流少,小圈子可能都是同一宿舍或同一地区的人等。要打破小圈子可以通过搞联欢等各类活动让大家多多交流,这样彼此就会有更多的认同感。如此,环境改变将是肯定的事情。只要付出努力,环境就会变好,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每个人就会有更好的心情去学习,如此,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