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时不有的竞争,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特色。你的孩子将别无选择地走向未来,参与竞争将不可避免。自然规律势所必然地要把孩子习以为常受到的呵护,化作过眼烟云,亲情无限的父母,面对人生角逐场上的搏斗拼杀,只能**莫能助的观众。一位华人女大学生,感叹其以往的“乖”孩子成长经历,结果使她与同班的美国同学在表达力、思维力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比如教师布置课下读参考书然后进行课堂讨论,美国同学个个自信、口若悬河地道出独到、有见地的评论,而她对于谈一谈自己的思想、见解却总是为难地说不出多少东西来,明显弱于那些刚会走路就与大人说话“没大没小”习惯了的西方青年。
现代社会,如果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只是局限于听父母话、听老师话,学好知识、诚实肯干等方面,孩子长大成人、走出校园之后,可能会成为现代社会的落伍者。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爱说的三句话的头一句就是“听话”,但事实上现在的孩子渴望独立的意识很强。尽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话是非听不可的,但是当父母过分强调“听话”的时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十分不利,而且,过分听话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导致抑郁、孤僻。将来走向社会与从小爱创新、敢想敢做的孩子相比,素质能力方面会相差很多。
我们需要树立现代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对“好孩子”的单一陈腐的评价标准,以新的标准看待、评价孩子,并帮助孩子形成现代社会需要的健康的心理和各项优良品质,使孩子真正成为有用的现代人。
美国人才学家英格尔斯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现代人”素质概念,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求新——接受新东西、探索新领域;二是参与社会事务,表现出社会责任感;三是个人效能感和自信心强;四是思想上独立自主,不迷信传统和习俗。这一“现代人”标准一直为各国人才学研究者尊重和认同,也值得我们借鉴。
“听老师的话,做个乖孩子”的习惯用语,是越来越多的中国老师提倡的。
在某市的某小学的一堂数学课上,有个同学明明发现自己的数学老师把一道题的小数点写错了,但是他没有敢给老师提出来。他解释说,“如果给老师指出来的话,会被老师认为是”坏孩子“的。”这就是中国义务教育原有的“旧模式”,这样的教学改革应该有新的变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将来他们走向社会才不会被淘汰,如果让他们一味地墨守成规的话,那么孩子长大了可能成为一个不会创新,没有自己的主见的人。老师和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以单纯的接受式学习为主,走向自己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并用。
与此同时,那些“上课时,手要放在身后”之类不成文的“老规矩”,应该从课堂上逐渐消失。如果你真爱孩子,如果你会爱孩子,你就要注意谛听岁月发出的严肃告诫:立即停止滥施的娇宠和溺爱,趁现在还来得及,接纳新的教子理念,用新模式、新方法科学施教,给孩子从小打下道德的根基、意志的根基、体能的根基、知识和能力的根基,让他们在走出你的视野之后,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如果你总是处心积虑地为孩子吃得更香,过得更舒服,考更高的分数而忙碌,却忽视了竞争力的培养,那么孩子未来的人生角色可能是一条“蚕”;老鹰吃它,小鸡啄它,连蚂蚁也围着咬它……美国新一代父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注重培养孩子的竞争力,因为他们已经亲眼看到,唯强势竞争力能应对人生的挑战,才能赢得事业和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