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紧迫感帮员工成长(1 / 1)

一个不能让下属保持适度紧迫感的管理者是不可能创造良好的管理局面的。试想,大家工作中都不去较真,你好我好他也好,不敢面对事实,不敢触及问题的实质,又怎么能解决问题不断进步呢?“黑包公”式的管理策略是先把和颜悦色的笑脸变成一张直面事实的“黑脸”,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曾经振兴IBM的CEO郭士纳正是以这一管理思维取得了成功。IBM前任CEO沃特森倡导所谓“论战管理”,意在把董事间的不和公开,以期得到解决,而郭士纳见到的只是由这种“论战管理”导致的无休止的争辩。这使得IBM人心中造成了错觉:如果不愿意,他们完全可以拒绝领导者的要求。这种做法甚至有一个名字叫:推回去。

那时的IBM变成了一个不健康的家庭。IBM个人电脑公司的总经理萨姆尔·佩米萨罗回忆说:“那时我们的企业文化营造出一种平缓舒适的氛围,有时你甚至会忘了自己在哪儿。会议总是轻松愉快,你走进会议室,看到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几个人坐在一起悠闲地聊天。如果经营情况较好,他们会说:‘非常感谢。’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他们还是会说:‘我们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十分感谢。’”

没有一个正常的人会把郭士纳的会议描绘成这般轻松愉快。会前他要求各部门主管把运营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全都写下来,即使偶尔看到你,他也不会停下来和你聊天。他这样做目的是使IBM人习惯于正视困难,在用户会议上,他鼓励人们对他的董事会发难。如果董事们回避问题,郭士纳就会指定一个董事负责解决。佩米萨罗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他会从椅子上跳起来,毫不留情地训斥他的下属。”他直率的作风让整个公司都感到震颤。佩米萨罗继续说:“要是你被郭士纳点了名,别指望会听到一句称赞的话,多数时候都是他愤怒地责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他组建管理队伍时,郭士纳说:“我不管你将是未来的商界名人,或是正准备另谋出路,我要的是你们现在得为我尽心尽力地工作。”对他手下那批管理者来说,适应郭士纳的过程就如同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残酷而且缓慢。IBM的经理常谈起,他们是如何被郭士纳偶然叫住,并被要求立即对一名同事做全面的评估。一位IBM雇员说:“他想知道我对自己的上司怎么看。尽管我说的都是称赞的话,但当着他的面我始终感到心惊胆战。”开会时,郭士纳习惯对每个在场的人做一番评价,他说:“毫无疑问,在最初的一年里有些人企图给我服精神砒霜,我是指那些很糟糕的主意和计划。”

郭士纳说:“如果你想赢得比赛,你必须每天醒来都期盼着变化。事实上,你必须乐意接受变化。取得所有胜利,永不满足做亚军,要赢得每一分,独自承受失败,这些想法是次要的。‘不断地自我更新’意味着欣然接受变化。如果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发展,那么就改变它——不论它是个程序、工作方式,或坦诚地讲,是我们自己的技术。IBM应该成为一个以不断自我更新为特点的业绩卓著的群体。公司的有些地方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

郭士纳告诉下属:“你必须准备迎接变化,并且必须有紧迫感,愿意在必要时马上做出改变,否则在迅猛变化的计算机产业中就不可能跟上潮流并取得成功。”

郭士纳把紧迫感带回了这个曾把勇敢进取等同于耻辱的公司。旧的IBM文化不屑于过多谈论竞争,太爱出风头是不合适的。司法部曾试图削弱IBM对计算机行业的所谓垄断,鉴于公司曾为此与司法部有过冲突,IBM不鼓励员工像垄断者一样思考,不要像出名的600磅大猩猩一样排挤别人。它的销售队伍被告知不要贬低竞争对手,不要引起政府注意,要不然会适得其反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IBM不能真正施展拳脚。但郭士纳要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IBM。他希望员工们重新富有竞争意识,他希望员工们都想着去赢。IBM失去了一笔生意,就像他自己也失去了生意一样。他希望公司的每个人都会这么想。

紧迫是郭士纳的口头禅。他不只希望变化,还希望变得快点儿。为实现这个想法,他一边迫使员工重新考虑业绩,重新考虑他们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一边让员工知道他们的工作不是板上钉钉的;同时,营造一种更随意、更民主的氛围。以往保守谨慎的思维方式已被摒弃,冒险和进取的做法受到热烈欢迎。为了强调这些做法的重要性,郭士纳把主管人员的薪水和优先认股权与IBM的整体业绩紧密挂钩,迫使经理们紧紧盯住自己的业务。至于上层管理人员,他要求他们按一个固定的比例持有股票。IBM总部执行委员会成员持股量为年基本工资和奖金的三倍;其他地区的管理委员会成员为两倍;高级管理层持股量等同于其年基本工资和奖金。郭士纳给自己定了更高的所有权要求——他必须持有自己年基本工资和奖金四倍的股票。对非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股权要求,而是使他们享有优先认股权,在过去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享有这些优先认股权。郭士纳靠给下属灌输紧迫感重塑了IBM,尽管处理具体问题的方式中外有别,但铁面无私的管理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中完全可以催生出一样的管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