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关系的协调长期以来一直是许多企业的最薄弱部分,民谚说“看一个人,个个是条龙”,“看一群人是一堆虫”,说的就是我们的性格和观念中对集体团结的破坏性。
所谓“窝里斗”、“窝里反”、“胳膊肘往外拐”都是指一个人对群体情商的破坏行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把那些在群体中搞破坏的害群之马戏称为“导(捣)弹(蛋)专家”或者“内耗战士”,民谚说“一粒老鼠屎,弄脏一锅粥”,又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这种人对集体关系的破坏行为是令人深恶痛绝的。
为什么集体关系会在个别破坏分子手中土崩瓦解呢?说到底是个人利益在作怪。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树倒猢狲散”、“大难当头各自飞”说的都是在群体之中明哲保身的思想。
集体团结的表现一是取决于构成集体的个体的素质;二是取决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取决于集体的领导者的能力。说到这个集体关系的构成,这里想借助著名的“木桶原理”来加以说明。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彼得针对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了经济学中著名的“木桶原理”。木桶原理的意思是一个木桶是由许多木板条组成的,一个个木板长短不一的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木板的长度,也不取决于各木板的平均长度,而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条。
在构成集体关系的第一因素中,决定集体整体水平的关键在于团体中那个能力最低者的水准。在构成集体关系的第二因素里,个体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各木板之间结合的紧密度,将所有板条围在一起箍紧,如果板条不能够箍紧而是出现裂缝及漏洞的话,那么这个桶即使制成也不能够使用。而在构成集体关系的第三因素里,领导者就好像是这个木桶的设计者和制造者或称桶匠,如果“桶匠”的手艺很糟,这个桶是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企业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企业内“最短板条”的水平决定着企业的整体水平,长短差距越大,整体水平越低。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群体的关系很重要,要保持稳步向前发展,就要保证群体的水平不断提高。
从第一因素来看,我们的工作除抓好优秀员工、优秀管理项目外,更要抓好后进员工和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重点抓好企业最差的方面。任何企业的工作都存在着好的、比较好的和差的方面,我们往往是只着重抓了好的,看了优的,忘了差的。甚至认为有一部分差的无所谓,好的是大多数,而忽视了这部分差的正是影响工作的主要矛盾,影响整体水平的重要关键。
从第二因素来看,要全面提高企业的情感聚集力,首先在管理上要树立系统理论,在工作上要树立全局观念,在思想上要树立整体意识。看问题、办事情一切从整体和全局考虑,防止本位主义和小集团利益,在这一点上千万不可偏颇。
从第三因素来看,领导者对成员的影响十分重要,作为企业领导者要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要使企业迅速走出困境,就必须让企业中主人翁意识不强、责任心差、业务素质不高、不能胜任工作要求的比较差的员工下岗、歇岗、待岗。然后组织学习、培训,待达到岗位标准要求后,重新上岗。这样有利于搞活人事用工制度,真正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有利于增强员工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减轻企业负担,减员增效,解决僧多粥少、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全员劳动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