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奖励员工平均主义不可取(1 / 1)

有些领导为了避免导致员工的不平衡心理,在奖励的时候,就实行平均主义,奖励人人有份。但是却没收到奖励的效果,有功的人觉得自己的努力白费了,不再努力;没功的人认为自己不干也一样得奖,更没干劲。结果,大家都赏实际上等于谁都没赏。

奖赏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手段,其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但是许多领导者却不能正确使用奖赏这一手段。比如,在许多企业中,领导对员工评价过松,几乎每个人都获得过不同程度的奖赏,这使得优秀的工作人员无法脱颖而出。而过多过滥的奖赏也降低了应有的“含金量”,以致使奖赏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几年前,王立胜创建了一家报业公司,由于经营有方,其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他十分高兴,想到这一切都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就对他们进行了奖励。可过了一段时间,王立胜发现公司的业绩反而不如以前了。他很是奇怪,经过调查,发现公司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编辑心怀不满,而排版、校对等工人消极怠工。

于是,王立胜向专家咨询,专家询问了他加薪和表彰的情况,终于搞清了问题所在。原来,报业公司的业绩上升主要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编辑努力的结果,老板表彰时却一概加以表扬,给中高层人员加薪额与其他人员加薪额之比为4∶3。这样一来,真正立功的人员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得到的却和那些没有什么贡献的人差不多,以前的士气肯定要受挫。而没立功的人则认为不用好好干也能涨工资,干劲自然不足了。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而且关心自己收入的相对值。他要与别人进行社会性比较,也要与自己的过去进行历史的比较。如果情况相同,得到的收入也相等,劳动者就会感到公平。如果发现条件比不上自己的人,得到的与自己的一样,甚至超过自己,即使自己的收入绝对值很高,仍会感到不公平,感到吃亏。这就会造成不满,阻碍积极性的发挥。这就是说,员工的满意程度,并不取决于报酬的数量,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得到报酬的差别和方式。

我们都知道在改革开放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国内企业一直遵循着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也就是所谓的“吃大锅饭”。平均主义貌似减少了分配中的矛盾冲突,容易使员工产生心理平衡,维持团结局面的作用,但它忽视劳动质量的差异,滋长了每人有份的平均主义思想,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有能力的人难以脱颖而出,弊端是十分明显的,所带来的隐患也是非常严重的。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奖赏搞平均主义的弊端:

1.平均主义削弱了领导者的权力,领导用人困难。公司企业的工种总是有差别的,有的工种劳动强度大一些,有的工种劳动强度小一些;有的工作难度大,有的工作难度小;有的技术要求高一些,有的技术要求低一些。这些差别不能在分配中体现出来或得到补偿,势必会造成领导用人中出现实际困难。即使分配下去了,人心不顺,对工作常常抱怨,也会加重领导者的工作难度,削弱领导者的威信,造成实施领导的困难。

2.平均主义分配不公平,有本事的员工纷纷跳槽。公司企业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能干的人的价值不能得到承认,劳动不能给予相应的回报,能人自然要往高处走,找一个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能人跳槽的跳槽,即使没有跳槽也变成了庸人。没有了人才,企业公司何谈发展。在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下,员工所得的报酬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资和奖金起不到奖勤罚懒的作用,员工的工作表现主要是依靠员工的自觉性。

然而,用这种自觉性来维持工作热情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员工中总会有一部分人自觉性很差,虽然他们在公司的数量不多,但影响极坏。他们可能寻找一切机会偷奸耍滑,找个借口晚来一会儿,早走一会儿。对于工作,能磨蹭就磨蹭,能拖延就拖延,能让别人干,就让别人去干,自己落得个清闲自在,反正到月底、年终我一分不少拿,何乐而不为呢?像这样做的人,最初可能是少数几个人,但这种人的影响是极坏的。一些人可能跟着学,另一些人虽然不效仿他们,但心里有怨气,工作自然散漫一些。员工越来越懒惰,责任心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公司不垮才怪呢!

3.平均主义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能人变成庸人。某甲非常能干,工作认真负责,技术过硬,若是实行计件工作,一个人能做两个人的工作。可是,该厂大搞平均主义,多劳不会多得。某甲工作时,常常瞻前顾后,别人做多少活,他就做多少活,他做得不多也不少,差不多就行了。久而久之,这位非常能干的人变成了“差不多”先生。这种情况在目前的一些企业也并不少见。

所以,领导者必须区别每个员工的工作好坏,给予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评价和物质待遇。你可以要求员工们互相注意各自的表现,判断各自获得的评价是否公正。不公正的评价,不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降低上司的信誉。上司也就失去了影响他们的力量。一定不要让奖赏泛滥,要敢于实事求是,褒奖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