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月(1 / 1)

继周志敏小姐之后,为佛光电视台服务的就是张宗月小姐了。

张宗月小姐,安徽人,一九五七年生。在她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我请她继周志敏小姐之后,担任佛光卫视台总经理。

有人说,张宗月小姐是台湾首位担任电视台最高主管的女性。我平时用人唯才,并不太计较学历或性别,张宗月小姐在大学时期,读的虽是法律系,留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时,也并非传媒相关系所,但是她对媒体工作充满理想,正在发展中的佛光卫星电视台,也就是需要具有这股热情、冲劲的年轻人士来担任要职。

再说,张宗月小姐不但年轻、有活力,尤其在多年前就已成为佛光山的信徒弟子,虔心素食。当我知道她和佛教的一些因缘后,更毫不迟疑地请她全权负责佛光卫星电视台的运作。

张小姐也真的不负使命,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为电视台进行革新。尤其关于卫星电视台上架的问题,她和系统业者多所周旋。最早期,一个打着“佛光”旗号的佛教电视台,并不为所有系统业者接受,往往被他们排拒在一般卫星电视台之外。当时,我们在这个卫星系统的上架比例,只能到达全台湾百分之七十的区域,仍有百分之三十的覆盖率,需要她一一地去说服系统业者,来接受佛光电视台。

人间卫视六周年庆“人间佛教国际电影展”邀请海内外十一部影片参展,并与导演吴宇森(左)举办“心世纪对谈”。右为人间卫视总经理张宗月(二〇〇四年一月八日)

其实,也不尽然是如他们所说,观众会排拒宗教节目,还是有不少的观众纷纷投函给系统业者,向他们反映无法接收到佛光卫视频道。但是主导系统业的,大都是地方上的有力人士,他们往往主观地排斥佛教节目,希望能多一些社会新闻或娱乐节目。

后来,台湾的电视台增加,大部分都不容易维持,渐渐地,也就走上了制作谈话性节目之路,以节省开支。其实,系统业者和电视台的观众是生命共同体,能否获利都是彼此相关。若是按照早期的规划,一个系统业者,每个月可以向观众收取五百元的收视费,那么假设台湾有一百个电视台,一个系统业者有一百万个观众,赚取的费用也就相当庞大了。因此,在五百元的收视费当中,如果他能拨出个一元或二元,贴补卫星电视台,电视台收到这笔补助经费,节目的制作水准也就会提升。只是,情况并非如此。

不过也有一些电视台,如TVBS,因为着重于播出综艺节目、群众运动节目,或者实况转播,观众收视率高,系统业者也就会从收视费中,拨出三元或五元,给他们作为经营节目之用。

但是,我们打着佛教旗号的卫星电视台,他不但连一毛钱都不给我们补助,反而还要求我们给他上架费。据说台湾有数百家系统业者,每个月给一个系统业者两万元,对我们从事电视台工作的人来说,节目制作都还没有收入,就先要给系统业者数百万元,经营之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甚至于你没有给他钱,他就认为这种促进社会善良风俗,或者宗教净化人心的道德性说教节目,没有观众群,也就不肯替你播出。

我想,张宗月小姐是为了这样的情况而来说服我,要我把“佛光卫视”这个名称改变,免得让人家误会是传教的电视台。本来我的心理是,宁可以关闭电视台,不要播出节目,名称也不能改变。只是现实情势比人强,有时候社会的价值观,也不是很理性。因此,经过张宗月小姐与我多次研究之后,我终于还是妥协,把“佛光卫视”改名为“人间卫视”了。

在台湾,宗教成立的电视台,频道都排在八九十名之后。而一般来说,频道若是在最后几台的电视台,观众收看到的节目画面,影像往往都很模糊,而且摇晃不清,当然也就很少有人收看了。为了让电视台的节目频道往前调整,只有告别他们所认为具有宗教色彩的“佛光卫视”之名,改为“人间卫视”,并从事社会公益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只是这回又有其他困难,由于归属公益电视台的性质,新闻局不准许我们插播广告。面对电视传播媒体种种不合理的法规,我们虽然无奈,但也只能摇头叹息了。

经过这许多的波折,才终于让我明白经营电视台的不易。良善的、优质的节目,总是任人宰割,反而是一些怪力乱神、打打杀杀、八卦传闻的节目,受到观众的青睐,也受系统业者的欢迎。

话再说来,张宗月小姐在电视台面临这种情况之下,只要有哪个系统业者愿意为我们上架了,她都会欢喜地跑来向我报告。我很能够体谅她经营的辛苦,毕竟人间卫视台毫无收入,对于近百位工作人员的薪资,每个月还要花去千万元以上的开销,负担实在不小。尤其为了向社会传播净化人心的佛法,可怜的佛光山徒众,出于对我的一份尊敬,为了我对佛教发展的使命感,始终秉持我的理念,不断地帮忙筹措经费,用来填补人间卫视如无底深坑的开支。想来,对他们实在有万分的感念。

从佛光电视台开台之后,佛教节目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只不过,这些佛教界法师们讲经的节目,都是向第四台购买时段播出;不仅自己讲说,自费制作节目,还要花钱购买播出时段,为了佛教,真是苦了这许多发心的法师们。可以说,电视台是一个经济深海,投入其间,不被灭顶,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再说张宗月小姐,她为了电视台转换成公益性质,努力地从大陆接洽许多颇具水准的节目录影带回来播放,如《郑和下西洋》、《法门寺猜想》等等。甚至之前周志敏小姐在任的时候,也曾经为了提高收视率,花了大笔费用,制播一些优质的连续剧,如《帝王之旅》也就是其一。只是不知为何,都不见收视率增加。

此外,张宗月小姐更是铆足了全力,举办许多大型活动,如:“人间有爱·为公益而唱”演唱会、“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等。乃至于为了改善台湾的视听环境,“人间卫视”、《人间福报》还发起倡导“媒体环保日·身心零污染”活动。每举办一次活动,总也要花个几十万元以上,真是让她煞费苦心。想想,在我们的社会里,做善事有时还真是艰辛!

这许多往事本来都已如云似烟般地消逝,早已不在记忆之中,但是现在回首往事,不禁也感到,要想拯救这个社会,真是不知道要用什么办法。不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在《远见》杂志上做的一个专题:“谁是造成社会向下沉沦的乱源?”民意调查结果,排名第二的是“媒体”,我倒也是深有同感,要想建设台湾,实在要先拯救媒体。

尤其,那时候我们的电视台,不只是忙于改善电视节目的性质而已,在民进党主持下的“新闻局”,还一度不准我们播出佛教节目,几经交涉,也只允许在每天二十四小时的节目中,播出两个小时。为此,我只有徒叹奈何。总觉得,我们办一个电视台宣扬佛教、宣扬文化、宣扬道德,有什么不好?硬是要百般限制,逼得人必须走上社会歪道,播出那许多不堪入目的节目,这对社会大众有什么好处呢?

向来以肩负社会教化为责任的人间卫视,在诸多阻挠之下,真是难有发展。一直到了二〇〇四年南亚海啸侵袭安达曼沿岸,伤亡惨重,“新闻局”发起南亚海啸救灾捐款,“局长”林佳龙先生希望我们的电视台也能响应,为了迎合“新闻局”,让他们能为人间卫视这种善良和发心所感动,我们率先捐出两千万元。原以为事情会出现转机,没想到,却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这件事情也就无声无息、没有下文了。

一个公益电视台的维持实在很困难,经常都要发起救灾恤贫的公益活动。在每天节目制作经费都难以筹措的情况下,一方面还要捐钱做社会公益,其中的辛苦也就可想而知了。例如,为了发起在屏东玛家乡捐建一座原住民儿童图书馆,经费虽然不是最多,大约三五百万元,但是筹措的过程却是相当的困难。

好在有国际佛光会的配合,多少的会员、信徒,为了支持这么一个佛教成立的电视台,纷纷主动捧场,举办很多的活动来支持,例如植树、扫街、净滩等。甚至于从世界各地录制当地的景色风光、风土民情,所谓“异国风光”,来丰富电视台的节目内容。可以说,都是靠着大家的种种苦心,才撑持下电视台的运作。

说来很惭愧,十多年来,人间卫视每天二十四小时节目不间断,电视台内部的机器必须不断地更新,也就增加了一笔庞大的开销。因此,在张宗月小姐离职后,为了节省开支,减少人事费用,就由慈容法师担任董事长,佛光山素有“金牌护士”之称的觉念法师接任总经理。其实对于电视台的营运,觉念法师并不内行,但是她有一片真诚热心,在慈容法师过去参与电视活动的策划经验,以及妙千法师等几个师兄弟的协助下,就挑起了这一份艰巨的担子。

当然,主要的经费还是由佛光山支援,但是她一面节省开支,一面增加节目内容,也制作录音带、光碟,如《梵音清流》、《僧事百讲》等,在电视观众的支持下,终于让电视台的运作勉强维持到今日。

总而言之,张宗月小姐为了人间卫视,真是抱着成仁取义的精神。那一段艰辛的岁月,至今回想起来,对于张宗月小姐以及很多护持电视台的观众们,我只有致以万分的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