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一九六〇年代,心平、心定跟我出家,他们的声音不错,我就鼓励他们:“我的短处是不善于梵唱,你们到台北去,把华严莲社‘华严法会’的《华严字母》、善导寺的《焰口》佛事学回来,将来再跟广慈法师学习《大悲忏》,跟浩霖法师学《三时系念》等出家人要完成的这许多专业。我们不一定做经忏佛事,但我们必须把这许多佛法的文化传承下去。”
心平、心定听了我的指示就上台北了。在我想,大约需要三个月时间。想不到,他们还没到半个月就回来了。我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呢?”他们说:“师父,台北的社会,不宜我们出家的人在那里居住,因为放一堂焰口,办一场佛事,待遇很好啊!我们做了以后,都不想回来了,就会留在台北赚钱啰!”我一听,此话也不错,年轻的人能可以想到不要贪心,不要染上一些不良习气,我也赞许他们提早回来。
不过,他们到底聪明,半个月的学习之后,在家里酝酿,也会得各种的音调及唱腔。后来,凡是对于佛教唱诵有所长的师长,如隆根法师等,我也都鼓励心平、心定多去跟他们学习。又经过多少法师及老师来佛光山教唱,像最早的有慈霭法师,教授的时间最久,其他如:李广慈、悟一法师、赵茂林等,都是丛林学院的梵呗老师。来山听到唱诵的人都说,佛光山唱的音调,有大陆唱诵的腔调,也就是所谓的“海潮音”。海潮音,就是依个人气息的长短、强弱而唱诵,彼此的音声如海浪般的和谐,这正是其他音乐所没有的,是海潮音的一大特色。这就是佛光山初期的梵呗。
后来再加上佛光山早期在宜兰的青年歌咏队,慈庄法师、慈惠法师、慈容法师、慈嘉法师,她们都是唱诵的高手,因此,这许多梵呗一经她们参加,韵律更不同了,所以佛光山男众的音声、女众的音色都各有其妙。这样子一来,吸引很多人来山一探梵呗的究竟。渐渐地,也唱出佛光山的味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