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金辉(1 / 1)

十九年前,国际佛光会台中分会的督导沈尤成居士,曾送我一幅半身的观世音菩萨画像,我当时一看,色彩非常柔淡,朦胧中含蕴着一股宁静,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

与画家施金辉伉俪(慧延法师摄,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七日)

我看过的佛菩萨画像不计其数,但类似这种风格者并不多见。从沈居士处得知作者是住在台南新营附近的施金辉先生,因此特地打电话给施先生,约好到他府上拜访。

施金辉,一九六二年生,台南人。他和他的夫人林颖英都是美术科班出身,那时候施先生因为生病发高烧,等烧退清醒后,却发现自己连走路都有困难,再也无法自由行走。幸好,施先生个性乐观开朗,他说,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因缘,他才能静下心来好好作画,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他说,平常只在电视或报章杂志上看过我,得知我要登门拜访时,他一直不敢相信,以为是在做梦。“平常并没有培植什么因缘,大师怎么可能会到我家呢?”看到我的出现,施先生感动地说,这都是他画观音菩萨的感应。

后来,我听到人家出二十万跟他买一张画,他不卖,他说,假如是星云大师要的,我就送他。我很感动,就请他画一百幅画,每一幅画,在那时候是五万块的价码,一百幅画就等于五百万了。

与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于佛光山大悲殿前(洪清雹摄)

当时,一提到画观音像,施金辉先生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他说,每次在画菩萨像时,都会做梦,他笔下一点一画的轮廓,都是他梦中所看到的景象。梦醒时分,下床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打草稿,以免太清醒了而记不得梦中景象。施先生说在梦中瞻仰佛菩萨的圣容时,菩萨眼睛就像螺旋似的深深地吸引着他,整个人几乎都要被卷进去,每幅菩萨像皆因有所梦才下笔的。施府客厅已有好几张完成图,每幅观音的姿态手势都不一样,桌上也有好几幅正在打稿中。

我曾建议施金辉先生有系统地收集唐、宋、明、清以来的观音画像,重新整理归类,将来可以作一次“百幅观音展”,或一系列的“百幅禅画展”,届时佛光山的美术馆一定优先展出这些作品。

受邀名漫画家暨青铜佛像收藏家蔡志忠做家庭普照(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我记得,在第一次的书画义卖中,他所捐出的两幅,均被高价争购。毕竟佛菩萨在信徒心目中还是比较有地位。

后来,我们一直维持联系,他的作品也不断在佛光山及佛光山的别分院道场展出,都受到好评。

除了上述数人,与我来往的艺术家们,还有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江苏淮阴人,一八九二年生),他曾在开山之初访问过佛光山,还在一百零四岁高龄的时候,特地书写了一幅《大悲咒》提供给我们义卖,为大学募款。

我也收藏有何山先生(湖南湘阳人,一九四一年生)敦煌的绘画一百幅;贺大田先生(湖南攸县人,一九四九年生)的老屋系列一百幅;香港漫画家阿虫(本名严以敬,广东人,一九三三年生)为《星云说喻》画的一百幅作品;小鱼(本名陈正隆,基隆市人,一九四七年生)为《人间万事》画的一百幅作品;还有周澄(宜兰礁溪人,一九四一年生)、蔡志忠(彰化花坛人,一九四八年生)等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皆成为佛光山佛光缘美术馆的珍藏之宝,在一定的时间,就会安排展出,让民众得以欣赏。

实在感谢这么多艺术家的隆情厚谊,透过艺术家的生花妙笔,可以尽收世界的美丽,也因为有这许多的艺术家以生命创作,才能有撼动人心的艺术之作流传,让人从中体会佛教艺术的奥妙,使佛法更为流通普照,更加深入人间民心。

与佛教有缘的艺术家还有很多,实在不及一一述说,也只有在此心香一瓣,为他们祝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