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相关学者(1 / 1)

和佛光山往来的学者中,有好几位诺贝尔奖得主或审查人,例如:苏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Alexander Isayevich Solzhenitsyn),于一九八二年访问佛光山。同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高行健,于二〇〇一年,在佛光大学开设“灵山讲座”。甚至,美籍诺贝尔奖审查委员桑德士博士,我也曾邀请他到佛光山做了几场讲演,之后还请政府安排他到金门参观。他们的到来,都给佛光山留下了不少话题。

此外,与佛光山因缘较深的,是诺贝尔文学奖审查人瑞典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Goran Malmqvist),和他的高足罗多弼教授(Torbjorn Loden),两位都在瑞典皇家学院(Royal Swedish Academy)汉学系任教。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在佛光山(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一日)

生于一九二四年的马悦然教授,长我三岁,专研中国文学;罗多弼教授出生于一九四七年,则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我每次到瑞典的时候,他们都请我吃饭,或者邀请我在他们的大学里讲演,所以我也一再邀请他们两位来台湾。

二〇〇五年,他们终于来台访问,我们在佛光山、台北道场各举行了一场对谈,当时由高希均教授担任主持人,我和马教授谈的是“佛教与中国文学”,与罗多弼教授则是谈“佛教与世界和平”。

后来,他们邀请我到瑞典的最高学府斯德哥尔摩大学讲演,以“融和与和平”为题,阐述佛教倡导融和与致力和平的理念。当时,罗多弼教授还公开表示,认为佛光山将人间佛教弘扬至全球,以及对世界和平,尤其是增进佛教文化交流,力促两岸和平,有重要的贡献。我自认贡献不敢说,但在服务大众的道路上有此知音,心中也颇感安慰了。

与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左二)、罗多弼(左一)教授于佛光山如来殿大会堂进行“当东方遇上西方”座谈会(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十日)

当天讲演结束后,我送给斯德哥尔摩大学《佛光大藏经》中的《禅藏》、《般若藏》、《净土藏》,以及《白话经典宝藏》、《法藏文库》等四百多册本山编辑的书籍,由罗多弼教授代表接受,希望对当地的佛学研究,能够略尽一点绵薄之力。

二〇一二年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我与他也曾在北京相见。莫言先生是位博学多闻的谦冲君子,即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仍然保持文学人的初衷致力写作、不喜繁华,这样朴实的平常心,实在令人欣赏。我们相谈的片段已写在《我与艺文界的朋友》,在此就不详述了。

其实,不管我到哪里,只要知道有人在某方面具有专才、技能,我都不忘请他们来给学生上课、讲演或举行座谈。尤其几位在佛学上深有研究的旅美学者,例如傅伟勋、吴怡教授,及意大利裔的桑底那教授等,都曾受邀为佛光山丛林学院的学生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