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殿、金、玉佛楼当初设计时,内部有:法堂、戒坛、宗史馆、讲堂、宗务堂、大会堂、宝藏馆、宗教图书馆、研究室、方丈室、档案中心、资讯中心、视听中心等各种设备,目前粗坯架构都已完成,除金佛殿、玉佛殿外,部分结构与当初构想多少有点出入,早上和心平、慧礼、萧顶顺先生等有关人员,就实地环境与需要作部分调整。
晚,六时三十分,参加主管会议。
中东的战事令人挂念,尤其是生态的摧残,虽然距离我们尚远,但机程只要十几个小时也算很近,更何况现在整个世界同体相依,彼此都是息息相关。这场新仇旧恨、有历史、民族、宗教、地理、文化、政治等因素的战争,不知要延续多久?本山在运作方面要未雨绸缪,节约、谨慎、安全。
春节间的平安灯法会,是集合各别分院的创意、智慧及团队精神所表现出的本山默契、感情,实行经年,已成为春节期间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三月份的三坛大戒,是今年的重要行事之一,各主管就其负责部分,报告筹备进度。
月初到美国时,就一再用电话和教育院慈惠联络,月底回台时,将带丛林学院学生们到各别分院巡礼。平时我忙,少有机会与徒众在一起,即使我有空,学生们也都在上课,只好利用学生放寒假之际,举办此活动,我非常珍惜这段师徒时间。
晚,在学部斋堂集合这次要和我到各别分院巡礼的学生、职事、老师等五百人,讲解一些规矩。人多外出,必须要有纪律,否则不成方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参访目的——
一、读书行路:书本上所写的了解(知)与生活上实际的体验(行),利用此参访机会集合起来,以臻知行合一、行解并重。
二、历史经验:参访非看硬体建设,要了知其从开山以来,一砖一瓦、一石一树的历史背景,再从简报中得到前人十年、二十年的历史经验,延长我们的生命。
参访理应行脚,但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故以车代步。
三、联谊互助:参访可以增加学部及各别分院彼此间的联谊了解,进而建立“同步”互助的情谊,以为将来患难与共的基础。
四、肯定宗风:在本山出家要了解本山的精神道风,不只在佛光山而已,也应从各别分院的历史、背景、成就、特点及弘法事业中,来肯定本山道场宗风。
五、心胸有容:有肚量的人心中不只有佛光山,应该还有各别分院,能包容的人,必能接受别分院,渐而扩大接受佛教、众生、宇宙、虚空。
六、感恩美德:大家能安住在本山就读,应感念十方因缘的成就,尤其是信徒布施、别分院护持,想想在这么多人当中也有我一份,是多么稀有难得,知感恩懂珍惜才是富有的人。
七、克难精神:参访必须要有克难精神,不管走到哪里,地上可睡,树下可坐,不一定要有床铺、椅子、餐桌,便当、馒头皆可下腹。佛在世时,讲经说法、行脚托钵时,千二百五十名弟子,不是都住在祇园讲堂,山丘、墓旁、海边、树下也可以安住,从生活中磨炼,从克难中成长。
八、教育学习:在日本、韩国的禅寺,可以看到寺院门口常有年轻学僧跪在门口,或伏在衣单上(有时要跪好几天,累了只好伏在衣单上),等待寺院法师允许其挂单参访,日本总持寺的走廊,走路要二个多小时,每天清早都可以看到很多学僧在擦地板、扫水沟……参访非观光,要从中去体会、学习。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青年学子要常利用参访云游的机缘来放大自己的眼光、心胸,不要做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