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加坡籍徒众满学谈话时,得知他即将升大学。满学表示上大学选科系时,希望能读一些将来对佛教有所助益或发挥的课程,我很欣赏他的这种观念。得知其俗家困境,我建议文教基金会能提供他两个妹妹的奖学金。佛光山的慈善事业有诊所、育幼院、仁爱之家、云水医院、冬令赈济……别人都在接济了,更何况是徒众家属?又不是茅山道士的镜子——照远不照近。
佛光山的行政组织:四院一会(都监院、教育院、长老院、文化院、传灯会),其中“传灯会”的工作就是照顾徒众福利。我也指示会长慈容,凡海外徒众,其父母要到台湾观光而有困难者,传灯会要加以补助。因我和徒众父母的关系,就像“亲家”,让在海外的“亲家”看一看子女出家地——佛光山,是应该的。
明天,旧金山的佛光书局要开幕,中午特开车前往,晚上七时才到三宝寺,就先往佛光书局去巡视。负责采购、筹备的郑碧云向我报告,书局虽是明天才正式开幕,但筹备期间陆陆续续就有人来参观,每一个到这里的人,看到这么多的法物、念珠、佛教书籍、录音带、录影带……都很欢喜。佛光山的四大信条之一“给人欢喜”,徒众能给人欢喜,我更是欢喜!
心定从西来寺以电话问候,我是否已安抵三宝寺,在繁杂的事项中,他仍有这份细心,很难得。心定为人很厚道,但缺点就是厚道得没有“是”“非”,不管什么事,他都是好的、美的、善的,很慈悲,但对这种没有原则的慈悲,我称之为“滥慈悲”。他自己解释是“无相慈悲”,并要我也跟他一样。佛门慈悲为怀,是要有智慧的慈悲,实乃“悲智双运”,无分别的时候未到,而有相的慈悲也比滥慈悲为好。
服务于社教处的茅恺枬小姐,曾对我提过,她有一位朋友对西来寺印象不好,不仅时常批评,也不喜欢她到西来寺服务,好几回合后,终因茅小姐不肯离开西来寺而闹翻。虽然依照法师特地准备一尊弥勒佛像要茅小姐送给她的朋友,好让她们恢复“邦交”,但是对方却坚决不肯妥协。真不知道茅小姐的朋友为什么要批评西来寺?个人可随自己的因缘皈依投缘的法师,总不能强迫别人跟你一样,别忘了佛教教主是释迦牟尼佛。茅小姐因失掉一位好朋友而遗憾,但并不难过,因为“缘”是要彼此相知、珍惜的,若有一方不惜缘的话,只好随缘!
报载:贺兰山即将开发,一批美术、文物、考古、出版界专家呼吁,抢救贺兰山的岩画,刻不容缓。盖因这一大笔宝贵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炸山取石卖钱,被搬入农舍砌圈的命运……学者专家对文物保存的用心实在令人喝采。同时,应该将这种思想观念灌输给一般民众。不但能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层次,而且让后代子孙也能享有先人苦心孤诣保存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