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修行的人,更要随时警醒,切莫对外物“舍不得”。
战国时代,秦昭王派使者送来一个精巧的玉连环给齐王。使者说:“秦王听说齐人聪明,派我送来玉连环,不知有人能解开吗?”玉连环是用玉做的九个圈环,环环相扣,必须反复穿套,才可以一环一环解开,除了技巧还要有高度的耐心。
齐王将玉连环传给群臣们看,问:“有谁能解开呢?”群臣面面相觑,谁有耐心去解开这些环扣?可是,如果无法解开,岂不是要让秦国看笑话了?玉连环又辗转传回到齐王的御案上。他望着不知所措的群臣,拿起铁锤,狠力向玉连环一击,玉连环应声碎散。齐王对秦国使者说:“请回谢秦王,玉连环已经解了。”
齐王真高明,非关大用的小技,不足以让它评判齐人智能的高低。相较于齐王,明熹宗就逊色多了。
明熹宗从小喜欢工艺,当上皇帝后,也不例外,总喜欢雕刻工艺品,尤其是小楼阁。他的手艺很好,雕刻得精美绝伦;他兴致又高,常常雕刻工具不离手,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当时的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观察到熹宗的嗜好后,就常常趁着他专注雕刻时,将各部的奏章呈上批阅。熹宗怎么舍得放下手中的玩意,总是挥手要魏忠贤走开,并说:“你好好地替我批阅,不要欺骗我。”就这样,魏忠贤的权势一天天坐大,明朝的朝政一天天衰朽。
明熹宗若不当皇帝,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木匠;正如宋徽宗做一个书画家,要比当皇帝来得称职;李后主的词曲要比他的政绩来得让人赞叹。如果他们不当皇帝,当然有选择发挥特长的自由,但他们是皇帝,却无法恰如其分地扮演他们的角色,而让黎民百姓受苦受难,就是过失了。
不仅沉迷于工艺巧术会影响正常生活运作,对于食、衣、住、行等受用物过于追求,也会干扰内心的清明智慧,因此,《大宝积经》告诫说:“为贪欲之所惑乱,长夜流转,造作种种善不恶业。由此不善恶业力故,感得秽恶自体报果……”一个修行人,更要随时警醒,切莫对外物“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