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南下回佛光山,每逢星期假日,高速公路上的塞车,总让人浪费很多时间。面积只有台北市一倍大的新加坡,对车辆的管制方法颇多创意,就报上报导——
为避免车辆增加阻碍交通,新加坡政府最近与一些跨国及当地企业签约,奖励他们制造一种电子收费系统,作为新加坡交通网路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要里程。
新加坡政府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就只准一些买了特别许可证的汽车,在尖峰时间进入市中心。许可证要摆在挡风玻璃上,随时接受重要路口检查站的警员监督。
新加坡现有六十五万辆机动交通工具,为了简化收费、监督的程序,计划设置的这个号称世上第一座都会交通管理系统,利用一张插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电子计费卡,当车子通过要收费的拥挤路段或区域时,装在路口铁架上的扫描器就会感应,费用也就自动从卡片上的信用额度扣除。尖峰时段或拥挤路段,还可以自动提高通行费。
新加坡政府除了利用收费控制车流量,还课很重的汽车税,想驾车的人,得先花大钱买一张“拥车证”,万事具备后,才得享有开车的“特权”。此外,政府还规定,超过十年的车,不能在马路上出现。
这些严格控制车辆成长手段,让新加坡成为东亚地区交通最顺畅的大都市之一。
各国的风情民俗,地理环境,生活条件不尽相同,但好的方法与作风,还是值得我们参考。
提到交通,很自然就会联想到为何车辆有靠左及靠右行驶的不同?车辆行驶靠右是起源于欧洲大陆,那时规定军人和军队,一律靠右侧行走,因当时欧洲军人,都是左持盾牌,右手执矛和剑,实行靠右行走的规定,双方在路上相遇时,可在对方持盾牌的一侧走过,避免冲突与误会。这项规定后来延用到车辆靠右行驶。但目前有很多国家车辆,不是靠右侧而是靠左行驶,这是由于中世纪风俗对交通规则产生的影响。那时候,人人从左侧上下马,上马石都放在左侧路边,因此骑士往往沿路左行。所以英国在一七七二年,便立下一切车辆靠左行驶的法规。
英国左行的法规,对欧洲国家产生了影响,也为亚洲部分国家和太平洋岛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