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二十六日 星期二(1 / 1)

清晨五时,由佛光山出发往台东,巡视即将完工的海东佛刹及花莲禅净中心。晚六时抵台北道场。

一天之中,绕了半个台湾,在海东佛刹及花莲禅净中心的徒众,和我接触的时间或许只有一个小时左右,但我却花了一天的交通时间。只要对徒众有所助益,能增长信徒的信心,再忙再累我都心甘情愿,希望徒众们能体会我这份心意,发心带领当地信众共修、弘法。

永芸今天已飞抵荷兰,与台湾杂志业界参加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国际期刊联盟”世界大会。

在报上看到作者戴贵立先生写的一则《闰八月是怎么算的?》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一九九五闰八月》这本书,在台湾所造成的震撼。现在正是进入闰八月的时候,它的内容值得一读,可以做为常识——

从历法上看,每十九年才出现一次闰八月。每个人的阳历和农历生日同一天,也是以十九为周期,闰八月的罕见,产生了许多臆测。本世纪以来,闰八月出现过六次。

传统历法的安排,农历是以阴阳合历的。以月之朔望,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日,平均每月是二十九点五天。农历年的基本根据是回归年,并以二十四节气反映寒暑时令。农历平年是十二个月,有三百五十四或三百五十五天,与回归年平均约差十天又二十一小时左右;所以不到三个平年,就会多出一个月来。多出的月份若不加以安排,可能出现月份与寒暑无法配合的情形,于是农历就采“设闰月”来加以缓冲调节。

农历的置闰是十九年七闰。因为十九个回归年的总日数,与十九个农历平年加上七个闰月的总日数是相等的,因此农历每两到三年安排一个闰月。

到底哪一年可安排闰月,要闰哪个月,又须根据节气来安排。古人把二十四节气细分为“节气”和“中气”两种。从立春开始,逢单为“节”,如立春、惊蛰;逢双为“中”,如雨水、春分。

农历历法制定的原则规定,每个月份必须包含一个相应的“中”气。如一月有“雨水”,二月有“春分”,使月份与季节时令相适应。一“节”加一“中”的平均是三十点五天,比朔望月的长度还长。

如此一来,每个月的“节”气和“中”气,日期都会比上个月推迟一两天。当推迟到某个月中,只有一个“节”气而无“中”气时,这个月就成为上个月的闰月。闰就是多出来的,闰月又可称为“副月”。

今年一九九五年,农历乙亥年,农历八月份后面的月份,只有一个“节”气叫作“寒露”,但没有“中”气,因此定为闰八月。闰八月就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