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二十日 星期三(1 / 1)

这两天佛光山丛林学院辅导处及传灯会辗转告知,有一百三十多位学生发心出家,传灯会代表大家要求我在他们剃度前与其座谈。中午由台北道场南下回佛光山,晚七时,在法轮堂和有心要出家的学生见面。

出家与读书,在思想上、知见上、心情上、生活上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大家应该多了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发菩提心之际,难免都会有魔障,故自己要具有正知正见的信仰及福德因缘,来克服修道路上种种障碍。一个没有经过大冶洪炉磨炼的出家人,不像出家人,就像没有经过军队训练者不是军人,还是老百姓一样。

出家就要做一个健全的出家人,必须要受思想训练和生活训练。我从小在丛林长大,不知道什么是思想训练,因我的思想跟佛教一样,跟常住相应,师父说的,常住指示的,就是我的思想,没有什么好训练的。在生活中有这种想法,思想自然就会慢慢净化。近十多年的丛林生活,所受的教育不是打就是骂,一切都是无情无理的,可是我们那时候,并没有人受不了,总认为受教育本来就要如此,因为我有这种“接受”的观念,所以我能不断进步。

在美国有很多学校,凡新生进了校门,旧生便会欺侮新生。在自由民主的美国社会,竟也容许教育界中,有如此不尽人情的校风,然此不外是要降伏新生的傲慢心,以养成坚忍、勇敢的人格。记得小时候父母送子女到私塾就读时,不但要向至圣先师孔夫子礼拜,还拜托老师严格管教,乃至打骂。就是后来出家到丛林里受教育,也常要求师父给我们下铅锤,因不打不成器,破铜烂铁,要经过冶炼,才能成铁成钢。师长们肯多一分要求,就是多一分慈悲。

有心要出家的人,必须经过一段训练,有时是顺境开始,有时是逆境磨炼。因没有经过风霜雨雪,哪有梅香扑鼻,没有炎热,如何有荷花清凉。

丛林学院一再无法实施理想中的教育方式,不外是现在的年轻人,做事都在讲理,殊不知,理是实务、是现实、是忍耐、是顾全大局、是体谅别人、是受得了委屈!能如此才有资格讲理。

出家就像就业一样,但它是终身的,要以弘法利生为职业,不像世俗的职业可以时常更换。在家时不轻易换工作,出家必定能恒久,因出家并非天天都是顺境,遇挫折时,是不可以轻易回头的。

佛陀出家、修道、成道的过程中(八相成道)也有一项是降魔,所以有人说,出家也像过五关斩六将一样,要经过一些魔障。出家是成佛之道的第一步,但不是立刻就能成佛。“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鸿鹄能远飞”、“笼鸡有食汤镬近,野鹤无粮天地宽”,都在表明出家生活的清苦、淡泊、自在、不慕荣利;顺治皇帝的“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朕为大地山河主……不及僧家半日闲”。这“闲”字,不是说不做事懒惰,而是指清净、悠闲、随喜、发心的生活。能把出家的生活、目标认识清楚就可以出个好家。

要出一个好家,必须要找一个好道场,一个相应的道场,就如同女子出嫁,找对象一样,要认识清楚。佛光山是一个法制的道场,有法制可以保护大众;佛光山是一个教团,虽是师兄弟,有不如法时,还是有人指正,或许会觉得没有人情味,但浓郁的道情法爱却由此滋长,能由内在来体会心中的法界世界是很重要的。在佛光山出家就要感受拥有佛光山,佛光山在海内外各道场,都有我的一份,能有这样的般若、这样的想法,才能大、才能富有,能富有就能感受到自己在佛光山出家的价值不一样。

从今晚起一连三天,将由本山大职事召集,和发心剃度的同学座谈,期望学生们能以大师兄们出家的心路历程作为借镜,让剃度前的自己了解出家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