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空华(1 / 1)

一天,弥兰王问那先比丘:“世界上哪里有比大海之水还要多的?”那先比丘回答:“一滴佛法甘露比大海更多,因为这一滴水可以消除众生罪业,洗净身心,比大海之水更有力、更充沛。”

弥兰王再问:“世间上有比王后更美的人吗?”那先比丘回答:“心存慈悲,才是真美。”

弥兰王又问:“世间有比国王更富有的人吗?”“懂得布施的人,才是富有。”

“谁是世间最悭吝、最贫穷的人?”那先比丘回答:“世间最贫穷、悭吝者,就是一文不舍的人。即使拥有百万财产仍是贫穷。”

弥兰王继续问:“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大?刀枪吗?”答:“不是,忍辱的力量最大。”

“世间上什么人最不自由?”那先比丘回答:“造业的人最不自由,因为定业不可转,轮回生死,故不自由。”

面对弥兰王的各项提问,那先比丘总以譬喻等方式阐明佛法要义,以巧慧机智折服雄健明智的弥兰王。在二者精彩绝伦的问答中,彰显出佛法精深博大的哲理。

多与寡、美与丑,在于意义的不同。富贵与贫穷,在于取舍之间。自由与束缚,在于心灵解脱与否。《涅槃经》谈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众生受业力所牵,受困在生死轮回中,轮转复轮转,如何自由?若恶业不尽、贪爱不息,终将拘禁在生死轮回的囚笼中,无法出离。

为何世间烦恼不断、斗争纷纷?因为不能“忍”。一句批评,不能忍;一个眼神,不能忍;一口怨气,不能忍,于是心有不平,恶言相向,大动干戈。

在面对世间种种纷扰时,如果能视之如浮云,体证“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透过生命内在的力量,自能化干戈为玉帛,自在无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