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告诉徒众,凡事要抱持着“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信徒”的精神行事。
所谓“光荣归于佛陀”,指的是虽然佛光山大众人多共事,但是个人不可争功、不可执着,要随喜随众,一切的光荣都是集体创作、仗佛光明而有。
“成就归于大众”指的是,佛光山创办的佛教事业,都不是我们个人能力所及,一切都是全体大众共成的。
所谓“利益归于常住”,在佛光山,一切都依佛陀建立“六和僧团”的理念而行事。“六和”是指戒和同遵(法制的平等)、利和同均(经济的均衡)、见和同解(信仰的一致)、身和同住(和乐的相处)、口和无诤(语言的亲切)、意和同悦(心意的开展)。在佛光山常住里,虽然个人不富有,但也没有人为生活忧心,无论衣食住行、生病、旅行参学等,一切都有常住照顾,因为不私蓄、不占有,可以说是无忧无虑的佛国净土了。
而“功德归于信徒”,则是说信徒在这里发心、修行、奉献、护持,一切的缘分、功德都应该有他们一份。
纵观以上种种,虽说我是“贫僧”,但除了金钱,这许多的思想、理念、制度,甚至三好、四给、五和、六度……都是我的财富法宝。若要问贫僧的管理理念是什么,实话说,贫僧的管理理念就是在大雄宝殿的规矩里,在禅净法堂的法制里,在典座斋堂的发心里,在劳动出坡的作务里,在人我关系的和谐里,在佛法正信的悟道里。我希望佛光山人能在适当的贫穷中,过清贫的生活,这就是中道的管理学。除此之外,贫僧还有什么管理理念呢?所谓“有佛法就有办法”,有了佛法,又怎么会去怨天尤人、慨叹自己的得失呢?
本来世间不是以有钱、无钱来论贫穷富有,贫还是富,是在心理上的感受。行文至此,对于自古以来在大陆丛林流行的“贫僧”两个字,其实贫而不贫,自然也就理所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