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又得到老师慈悲的开示:“你可以用尊重包容对治你的嫉妒,你可以用慈悲喜舍对治你的贪欲,你可以用温和体贴去除你的瞋心,你可以用因缘明理去除无明愚痴。”从此,在佛门里,我觉得自己翻了身,有了目标增长我的高度、我的广度。
在参学的岁月里,对社会、对人生、对五欲六尘的看法又有所不同。这时候,贫僧虽不爱财但“好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健全的人、我比别人优秀。但在佛教法海成长期间,年近三十,观念又全然不同了。
原来,个人是渺小的,个人是不能太自私的,做一名出家人,要为佛教,要为众生。所谓“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儒家说“三十而立”,我虽不知道自己有立没有立,但知道靠因缘才能成长自己。我把自己“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予龙天”,也就不计较个人有无,只想为佛教的前途去奋斗了。
礼拜、禅坐、念佛,我觉得这个时候物质上很贫乏,内心里却很富有,我觉得有了方向,我要跟大众结缘;也感到自己有了目标,好像拥有了世界。记得我在撰写《释迦牟尼佛传》时,知道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悟道,悟的是什么?缘起,就是因缘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