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说符篇》有一则关于放生的故事:赵简子是春秋末年晋国正卿,当时邯郸地方的百姓,每逢元旦都会捕捉鸠鸟,献给赵简子放生。百姓进献,赵简子总是欢喜地给予厚赏。
门客不明所以,问赵简子:“为什么百姓要进献鸠鸟呢?”
赵简子自鸣得意:“元日放生,以表示我的仁德慈悲,泽及禽兽啊!”
门客听后,很不以为然:“百姓知道你放生鸠鸟,为了讨你欢心,争相捕鸠。但是在捕捉的时候,必定伤及鸠鸟,导致许多鸠鸟死亡。如果你真要放生,不如禁止百姓捕鸟。捕了又放,你的仁慈恩德,是不及这些行径所带来的过失呀!”
赵简子听后说:“说得是!”
赵简子元旦放生,百姓争相捕鸟进献,是本末倒逆、错乱因果,不明事物的根本大错,以为如此对鸠鸟仁慈,却不知造成更大的祸害。
佛教重视悲智双运,以“慈悲为上首,空慧为方便”,因为没有智能的慈悲是俗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只会是感情用事而已。就像赵简子舍本逐末,还自以为德被禽兽。
处事待人上也应具备“悲智双运”的精神:爱护孩子的同时,也应施以教导,而非一味地溺爱;对于朋友的过失,应坦白劝谏,不是只担心友谊因此变质;布施当中,更应具备明理,而不只是盲从。蕴含智慧的慈悲,能够救人;没有智慧的慈悲,恐将牵引出更深的伤害,不能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