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十二日 星期五(1 / 1)

此次应邀到香港举行佛经讲座,佛光山丛林学院一百二十多名学生,也借此因缘来参学,并将有一场“梵音海潮音音乐会”的演唱。

中午,在佛香讲堂和学生们见面时,勉励大家,出门参学,到一个新环境,对当地的人文历史要了解,尤其是九七之前的香港,要有愿心,站在佛教立场关心香港佛教,了解香港佛教的历史。

香港古称“屯门”,此地最早的佛教史迹为唐代杯度禅师驻锡的道场,有杯度庵与灵渡寺,今仍有杯度洞、杯度井遗迹。与广州同时有佛教存在,只是不甚发达。

民国以来,佛教才正式传入香港,一九一六年先有佛学会之组织,次有卢家昌等人设极乐院、茂峰法师弘扬天台教义。一九二〇年有太虚大师讲经法会,影响渐广。一九二五年成立以宣扬密教为主之“居士林”。其后更有借开设素菜馆以传佛教,如蟠桃天、卫乐园、小祇园等,形成香港佛教发展中的特色。

在新界则有“哆哆佛学社”专弘净土,竹林禅院、鹿野苑的创建,张莲觉居士建东莲觉苑和创办女子佛学院,以及香港佛学会、香港佛教青年会的成立、《人海灯》月刊的发行。

一九三六年,东华医院举办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万善众缘水陆大会”,由虚云和尚主持,至此各宗派及弘法、修持、文化、佛教学院,呈现多样性发展之佛教,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渐恢复繁华景象,大陆很多僧众来到香港,其中定居下来者,多自创小型寺院或精舍以安居,形成颇多公寓式之寺院或精舍,成为香港佛教特色之一。

香港早期的能仁书院,为佛教界所创设之大学,另有宝觉中学、大光中学等普通中学,又有佛教图书馆,《内明》《香港佛教》等杂志,及慈幼院、安老院、佛教墓园、佛教医院,均在发展中。居士佛教方面,有法相学会、金刚乘学会、法住学会等团体。

香港居民以来自中国大陆的广东人为多,故香港佛教在本质上是广东佛教之延伸,但近年来因受时代潮流的影响,已发展出和旧日广东佛教不同的面貌。

香港的信徒很难能可贵,不管环境如何变迁,都能保有中国人的信仰。

晚七时三十分,于红馆开始第一天的佛经讲座——“阿含经选讲”,台下两万多个座位,无一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