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巴菲特紧张而有序地从事自己的慈善事业的时候,一场声势浩大的次贷危机爆发了。2007年美国的次级抵押信贷引发了金融危机,随后这场金融危机以超乎想象的力度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更为重要的是,由次贷风暴产生的负面消息使全球股市发生了巨大震**。
巴菲特表示:“当前的局面比‘二战’以来所有的金融危机都要严重。”他认为,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政策的制定都是以错误的“市场基本主义”的观念为基础。这种观念认为从长期来看金融市场将会趋向平衡。金融危机的发生迫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观念是错误的,然而这时,政府缓和的措施已经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了。
面对危机,巴菲特表现得十分镇定。虽然他没有想到这次灾难比1987年的股灾更凶猛、更快,但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却仍然避免了数十亿的损失。自2007年8月1日以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价格达到了143000美元,平均上涨30%。其股价一度冲至每股151650美元,有谁见过一股15万多美元的股票?巴菲特就创造了这个神话。就算身处危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市值仍高达2200亿美元,这使得华尔街众多投资人士羡慕不已。这时候有人猜测,巴菲特可能会将部分资金用于投资,以优惠价收购一些实力强大的公司,就像1987年时的股灾一样,巴菲特会进行疯狂的收购。
巴菲特虽然平安地渡过了这次危机的难关,但是到2008年8月他就78岁了,即使他愿意继续工作,但他的年龄已经不允许他继续劳累了。近年来,巴菲特的收购活动越来越少,可是危机的突然来临使巴菲特不能马上离开。他很清楚,一旦自己离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就会大幅跳水,股市也会出现更大的灾难。
巴菲特曾在福克斯商业台的采访中说过:“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就是如何配置、募集资本。”当被问及准备购买什么资产时,巴菲特说:“你们不懂得拒绝,但是我会抵制**。”现在,年老的巴菲特已经变得非常低调,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大手笔投资。不过当面对危机的时候,他认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需要投资收购公司,他会慎重考虑。
次贷危机仍在继续,但巴菲特却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关注,他依旧前往旧金山参加为总统候选人募集资金的活动,而巴菲特的无动于衷却令华尔街人士深感不安。其实,自从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华尔街上的投资人士就期待着巴菲特的下一个大举动。然而,巴菲特从2007年到2008年一年多的时间里,从没有进行大手笔的投资。
2008年9月15日,华尔街上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震惊了整个金融界。接二连三发生的事件改写了华尔街格局。美国财政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是否发放7000亿美元的资金拯救市场,同时,巴菲特决定斥资50亿美元投资高盛,以每股115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4350万股的优先股和认购权证。之后高盛集团董事长贝兰克梵宣布,巴菲特的50亿美元的投资将是最有力的信任票之一。这意味着巴菲特的投资将给高盛的振兴带来希望。
2008年1月14日,有媒体称,高盛集团称其已经提前预见到了这次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中的熊市,因此在股市上大量做空,避免了在次贷危机中遭受严重损失。而实际情况却是在其他竞争者遭受严重损失的同时,高盛利用衍生工具在抵押贷款市场上保持净空头部位,不但避免了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而且还从市场中获利。
实际上,巴菲特对华尔街上的每一家投资银行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他之所以选择投资高盛,不仅仅是因为看到了高盛在次贷危机中的幸运,还是因为对高盛内部运行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然高盛比摩根士丹利及美林的发展速度慢,股本基础在投资银行中也相对较小,但高盛行政总裁柯赛却认为这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较少的资本能使公司作出更有效的决策;竞争对手也认为高盛并没有因资本缺乏而受到限制。巴菲特也说:“我希望能找到因资本不足而使高盛不利的业务。然而这种业务始终没有,高盛的资本运作一直很好。”
自2008年8月份以来,金融市场的动**引发了全球股市的暴跌,世界各大股市都出现了恐慌性的抛售,投资信心完全丧失,而巴菲特则把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再度出手在商场上“抄底”。
2008年9月28日,巴菲特投资18亿港元买下了在香港上市的比亚迪公司2.25亿股的股票,约占整个公司10%的股份,这在金融界引起了一片哗然。比亚迪公司号称“中国的电池大王”,同时也生产汽车。比亚迪公司对于巴菲特投巨资入股的行为感到惊讶。因为巴菲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股神”,所以他的投资必然会给处于险境中的企业带来生机。
巴菲特之所以选择投资比亚迪,是因为看到了比亚迪巨大的盈利前景。比亚迪的业务已经涉及IT、汽车两大领域,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宣称,比亚迪将是未来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商。如今,汽车行业旧的格局都是以丰田、通用等老牌企业为代表的,使用的是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动机燃料也是采用石油等传统的燃料。在未来的汽车行业中,比亚迪最有可能打破旧格局,因为比亚迪是新的发动机技术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它对汽车的发动机作了彻底的变革。
巴菲特从市场投资的角度分析,目前正是投资比亚迪的最好时机。2008年9月份,比亚迪的价格每股不足8港元,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低位。股价从70多港元一直下跌到不足8港元,市值缩水近10倍。其实,这不是由于公司本身的经营问题所致,完全是因为受到股市环境不稳定影响的结果。而两倍多的市盈率足以说明比亚迪公司具有投资价值,因此巴菲特有信心作长期投资。2003年4月,中国股市正处于低迷期,中国石油每股1.6元,巴菲特认为此时的股价对于中国石油来说绝对处在低估区,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23.4亿股中石油H股;2008年10月18日,巴菲特看到这只股票已经涨到了每股10元,他认为股票价格已经超过了本身的价值,无论市场上怎么分析中石油的股价走势,中石油股价的上涨空间都很小,于是他将其果断抛售。四年多来,中石油的股价变成了原来的7倍,巴菲特净盈利277亿港元。
其实,这就是巴菲特最简单的投资策略:紧紧围绕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投资那些被严重低估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自2008年10月份以来,深陷困境的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巨头AIG,为了得到巨额资金来补贴公司资产的负债,意欲出售旗下的飞机租赁金融公司(ILFC)。ILFC的首席执行官Steven Udvar-Hazy召集全球的买家集中竞价,来自中东、欧洲的很多买家都盯上了这块肥肉,其中巴菲特也在竞价买家之内。华尔街上预测,巴菲特最有可能成为收购这家飞机租赁公司的买家,但是巴菲特却没有向外界透露任何消息。
的确,近几年来,巴菲特从没有收购任何一家公司,而是以购买股票的形式投资。在次贷危机中,正是巴菲特积极购买了十多家公司的股票,才使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躲过了危机。然而,岁月不饶人,78岁的巴菲特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巴菲特早已选好了公司的接班人——53岁的巴菲特·豪伊。巴菲特说如果自己辞职,巴菲特·豪伊将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主席,他相信豪伊有管理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