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上很多投资者都习惯进行短线操作并获取暴利。在股市投资中,买卖频繁的短线交易是巴菲特不喜欢的,他更喜欢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因为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可以获取最大的利润。巴菲特在投资时非常讲究成本和收益,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一直是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之一。1987年,巴菲特投资7亿美元购买了所罗门的优先股,由此成为所罗门公司最大的股东。
所罗门是华尔街著名的投资银行之一,成立于1910年。与其他的金融机构不同,所罗门是一家通过债券业务起家的公司。在20世纪初的美国,债券业务是金融市场上的新品种,参与者非常少,因此国家也没有发行债券的必要,而所罗门从事的只是公司发行的债券业务。由于这一业务在当时比较特别,没有过多的竞争对手,所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所罗门终于成了美国获利最高的证券经纪公司之一。
债券是和利率息息相关的。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经济衰落,金融市场动**,国家实行大幅调整利率的政策。利率的变化使债券不再是一种获得稳定收益的投资工具,价格波动幅度的增大使得投资债券获取暴利的同时也充满了极大的风险。“高利润、高风险”已经由股票市场转移到债券市场。从此债券交易成为一个可以获取巨额利润的投资行为。所罗门公司却紧紧抓住了这一历史大变革、大动**带来的机遇,一跃成为“华尔街之王”。
由于1987年发生股灾,所罗门的普通股价格下跌了近50%,由原来的每股32美元下跌到每股16美元。露华浓董事长皮尔曼企图购买所罗门14%的股份,而且不断给所罗门施加压力。同时,由南非欧本海默家族控制的矿业资源公司决定出售持有的所罗门股份。所罗门董事长古特弗罗因德因此忙得焦头烂额的。此时,巴菲特却看中了所罗门公司的优先股。巴菲特抢先一步找到了古特弗罗因德,同他谈判。为了摆脱皮尔曼的阴谋,古特弗罗因德同意了巴菲特提出的“购买所罗门刚刚发行的优先股”的要求,同时,所罗门公司每年付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9%的股息。最后,皮尔曼停止了收购所罗门的动作,矿业资源公司持有的所罗门股份也由所罗门回购。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所罗门的经营出现了过度扩张、红利过高、野心太大等弊病,再加上股灾的影响,在巴菲特购买所罗门股票后,普通股股票连续几年都没有起色。由于巴菲特购买的是所罗门刚发行的优先股,因此损失并不大。
1991年,所罗门公司违规投标国债事件被揭发,在美国的国债市场引发了混乱。这一事件使得在华尔街有着良好声誉的所罗门公司受到致命打击,几乎崩溃。从此,令华尔街畏惧和景仰的所罗门失去了竞争优势,情况不断恶化,几年后被兼并。
合并后的所罗门更名为花旗集团,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利润最多、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机构。花旗集团运用增发新股、集资于股市收购等方式进行融资,对收购的企业利用花旗式的管理进行整合,很快实力大增。在短短的五年之内,花旗集团的总资产扩大了71%,总收入提高了72%,利润是原来的2.6倍,股东权益增加了92%,表现出强大的赢利潜力。
巴菲特能够投资花旗,也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如果他当年没有投资所罗门,也许就没有机会投资花旗,或者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花旗集团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为个人、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金融产品服务和银行信贷业务,其中旅行者人寿和养老保险为全球两亿多客户提供保险和资产管理等业务。
长线投资使得巴菲特获利颇多。在这场合并中,巴菲特是所有投资人中获利最多的人之一。
与此同时,巴菲特又迎来了一个值得骄傲的日子——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与国际乳品皇后宣布合并。和收购可口可乐与麦当劳一样,巴菲特在收购之前对该公司作了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最终决定以5.85亿美元的高价将其收购。这项合并案于1998年1月1日正式生效。
乳品皇后是美国一家以经营冰淇淋与汉堡为主的连锁企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也非常好。1938年,一个制造冰淇淋的名叫麦克库隆的人以他的母牛的名字创立了这家公司。第二年,麦克库隆与发明冰箱的欧兹联手经营。由于欧兹发明了常温储存冰淇淋的方法,因此大大提高了冰淇淋的存放时间,为公司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长达60年的发展过程中,乳品皇后的冰淇淋和汉堡已经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这些产品的质量特征吸引了巴菲特。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保险业是他投资的重要行业之一,也是他首先进军的行业,二十多年以来,他先后收购了十多家保险公司。现在,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保险集团。在2000年春天,他再次出手收购了美国投资公司。美国投资公司拥有美国责任保险公司、蒙特·弗农火灾保险公司和美国承保人保险公司三家分公司。可以说,这巩固了巴菲特在保险业中的地位。巴菲特认为,保险业是最安全、最容易赢利的领域,在他的投资利润中有1/3来自保险业。
但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世贸大厦的事件。在这个明媚的早晨,正当纽约世贸中心的金融投资家、高级管理人员等人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的时候,世贸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从此美国也陷入了一片混乱,整日恐慌不安。
“9·11”事件的发生结束了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度陷入了瘫痪状态。尽管这一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但是也成为了美国经济重要的分水岭。
撞机事件使这里的所有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人才损失难以用数字估量。
对巴菲特打击最大的还是“9·11”事件带给股市的灾难性后果。事件发生后,股市停市,四天后重新开盘。开盘初始道·琼斯综合指数就下挫近700点,三大股指均创出历史新低,道·琼斯综合指数最为惨重,连续暴跌五天。在“9·11”事件发生后的第十天,美元出现了大幅贬值。9月24日,美元汇率跌破多个支撑位,兑换欧元的比例下跌至0.9080,兑换日元下跌至117.6,特别是美元兑瑞士法郎,由1.687下跌至1.6041。在这样的情况下,美联储不得不宣布降息,这是一年之内的第八次降息了,同时美联储也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本点。
巴菲特也是第一次遇到如此艰难的困境,股市中的灾难不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改变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巴菲特也不清楚自己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会遭受多大的损失。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美国运通公司受到的影响最大,在世贸大厦工作的多名员工受伤,其中11名死亡,这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经营。最后,巴菲特不得不将公司3500名员工遣散到美国三个州的七个不同地区,一年之后才重返岗位。花旗集团与巴菲特之间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在这次事件中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六名高级管理人员不幸遇难。
虽然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没有受到直接的损失,但是却受到了广泛的影响,间接损失难以计算:乳品皇后产品用的部分原料需要从加拿大进口,由于政府在边境加强了治安和安检工作,因此所需的原料迟迟不能运进来。“9·11”事件后,美国的旅游业几乎停止,而《布法罗新闻报》的广告收入大部分是来自旅游业的广告,巴菲特所拥有的几家保险企业更是损失惨重。巴菲特曾披露:“‘9·11’事件使我们遭受了大约22亿美元的损失。我们不久将进行赔付,其中大部分赔付将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实施,我们明年要支付15亿美元左右的赔付。”
在巨大的损失面前,最需要的是镇定。在这百年不遇的灾难面前,任何草率的决定都是不理智的。9月11日爆炸发生的当天下午,很多人希望从新闻中得到一点好的消息,只有巴菲特显得十分冷静,他甚至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去打高尔夫球。
9月16日,是美国股市重新开盘的前一天。这天巴菲特应邀参加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个“60分钟”节目,主要给全国的投资者谈谈在这次突发事件后,股市的走势以及这次事件对美国股市长远的影响。巴菲特对未来股市前景表示“不需要太担忧”,其中谈到了非常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股票市场上的很多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受到打击。同时他还为投资者们鼓劲儿:“我不会卖掉任何股票。如果股价跌到足够低的水平,我很有可能再买进一些股票。”巴菲特在美国投资界德高望重,他的话的确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当然,巴菲特明白这次恐怖袭击给股市带来的巨大损失。其实,他在电视中讲话的目的是想消除投资者心中的不安和恐慌,但是收效甚微。在被《华尔街日报》记者问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这次袭击事件中受到的影响时,巴菲特坦言:“虽然我们在竞争上还处于优势,但这并不能弥补我们遭受的巨大损失,这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从长期来看,“9·11”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就陷入疲软状态,高科技公司盈利减少,投资大幅下降。为了保持利润增长,很多公司不得不大幅裁员,因此失业率上升;国际贸易逆差越来越大,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内市场,从而使得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第二季度的增长率只有0.2%。美国民众的消费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8月份的国民消费指数跌到了八年来的最低水平。于是消费信心下滑,股市暴跌,企业利润减少,融资更加困难,企业兼并活动也相应减少。
“9·11”事件绝对不仅仅是对美国本土的股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逐步地扩散到了世界其他各大主要金融市场。美国与日本、欧洲的经济联系是最密切的,因此这次袭击事件也给国际市场的贸易、资本流动和金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欧洲和日本。在“9·11”事件发生的当周内,东京股市下跌4.8%,伦敦股市下跌6.2%,巴黎股市下跌11.4%,法兰克福股市下跌12.3%,一些与美国有业务往来的航空公司,比如英国航空、汉莎和法国航空等公司的股票跌幅都超过30%。
努力恢复市场上投资者的信心,成为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政府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这时候的巴菲特担负起另一任务,就是在各大媒体上发表文章表示对美国经济与股市充满信心。而巴菲特恰好能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精神,他在年报中说道:“我们在风险承受方面所具有的能力,使得我们在市场中具有其他很多公司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拥有雄厚的流动性资源、大量的非保险业务收入、优惠的税收待遇,同时股东也有在收入浮存资金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这种独一无二的优势组合使我们有能力承受任何一个竞争对手所无法承受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风险将为我们带来可观的利润。”
“9·11”事件后,很多投资者在投资上都非常谨慎,可以说每作一项投资都瞻前顾后,而巴菲特却没有减慢他投资的步伐。袭击事件还没有平息,善于捕捉机会的巴菲特就以5.79亿美元的超低价格将正处于破产保护时期的大型成衣制造商Burlington收购。巴菲特认为Burlington公司虽然已破产,但是它原有的基础非常牢固。巴菲特说,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层和技术工人,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只要为其提供资金就行。
巴菲特以近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Burlington公司原本是一笔非常划算的投资,但是与此后收购太平洋公司相比,又显得微不足道了。2004年巴菲特从苏格兰电力公司手里买下了太平洋公司,这是美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一家电力供应商。在巴菲特拥有太平洋公司后,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业务范围就从原来的六个州扩展到俄勒冈州和犹他州等地区,同时客户要远远超过原来的数量,预计年销售额在100多亿美元。
从巴菲特的成功投资中可以看出,巴菲特的投资观念总是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高技术和网络行业发展迅速,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制高点。巴菲特原先的投资领域却仅仅局限在传统的行业和领域内,而巴菲特却随着时代的前进关注这些新领域。
不投资不熟悉的行业,这是巴菲特多年来奉行的一大原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网络经济兴起,但是还极不成熟。巴菲特认为自己对网络和高技术行业的了解不多,所以从没参与投资这类股票;即使网络股票被炒得很热,很多经济专家看好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他也无动于衷。
2004年,网络经济经过十年的发展后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在美国经济中异军突起,成为引导美国经济的主要力量。此时,巴菲特抓住机会向网络股出手,购入300万股FirstData网络公司的股票,总价值为1.3亿美元。继购入网络股之后,巴菲特又染指高科技股,再次突破了以前的自我设限。他投资1亿美元购买了国际宽频网络基础建设公司。不久之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又与两家基金公司联合投资了Level3的十年期可转换债券,其中巴菲特承担1亿美元的投资。由此可见,年逾古稀的巴菲特并没有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前落伍,他突破自我、与时俱进的劲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
Level3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电话及数据网络营运商,拥有庞大的光纤网络系统,业务遍及美国和欧洲。2001年,美国网络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形成泡沫经济,城市宽频领域中的竞争过于激烈,很多网络通信公司受损,Level3也举步维艰,不能正常运转。因为资金不足,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下跌,导致股票评级连续降级,因此投资者对网络、通信等高科技公司股票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于是,巴菲特联合两家基金公司一同购买了Level3可转换债券,随后Level3的股票价格飞涨,甚至在一日之内飙升47%,这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日涨幅。从此,人们对巴菲特迷信,称其为“股神”,他的资金投向哪里,哪里的股价就会上涨。
其实,巴菲特投资任何行业都非常谨慎,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神奇。比如巴菲特投资这些高科技股的数额特别大,这主要因为他看到这些行业的转换速度快、周期短,既能在短时间内盈利,也能在短时间内亏损;稳定性要比传统的行业差得多的特点。而且巴菲特在投资Level3时信心并不大,毕竟它的处境很危险,这笔资金一旦挽救不了它,反而会让它陷入更大的灾难。于是,巴菲特买了可转换债券。如果公司的业绩出现好转,巴菲特可以将其转换为股票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如果公司没有起色,他也能从债券中获取利息。这种可进可退的策略同样显示了巴菲特高超的投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