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父子情深,李嘉诚督子成才(1 / 1)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身为父亲的李嘉诚也不例外。自李嘉诚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后,李嘉诚每天都在考虑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才。他害怕他的成功会使孩子们像其他富家公子一样,成为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李嘉诚因为自幼丧父而中途辍学。后来因为他勤勉好学,抓住一切时间学习,工作之余还上补习班,才弥补了因失学造成的基础知识的欠缺。李嘉诚深刻地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李嘉诚一定要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香港是块中西文化交汇的热土,中英文都至关重要。于是,在李泽楷三岁的时候,李嘉诚就给他物色了一位出色的家庭教师专门教他英文。香港普通的教学模式是重英文,轻中文。但李嘉诚觉得身为中华儿女,不能忽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是,李嘉诚就担当起了孩子的中文老师,有时候庄月明也代替他教授孩子中文。

除了提高孩子的中英文水平,李嘉诚还不忘让孩子们接受商业文化的熏陶。为了让两个孩子将来有足够的能力接过自己身上的重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李嘉诚就经常带他们到自己的会议室里旁听;带他们参观新买的楼盘;甚至让他们也列席董事局会议……会后,李嘉诚还会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交谈,询问他们的看法,并对他们的不懂之处耐心讲解。

很多人都知道,李嘉诚一贯的作风是,只要决定了就不会妥协、不会放弃。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也一样坚定。天下的父母有谁不疼惜自己的孩子呢?但李嘉诚为了让孩子成才,把对孩子的爱藏在了心底。因为他清楚,孩子的未来比什么都重要。

李泽钜和李泽楷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但两个人的性格却大相径庭。李泽钜性格内向,比较听大人的话;李泽楷则活泼好动,非常顽皮。随着这两个人年龄的增加,李泽楷的叛逆行为更加明显。在他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他竟然和几个同学在上课的时候煮饭吃,被老师发现。老师一气之下罚几个孩子坐垃圾桶……李嘉诚对李泽楷的行为感到担心,他认为这不是一个好苗头。于是,他更加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

为了让孩子更早地独立,两兄弟在香港念完小学和中学后,李嘉诚就想将他们送到国外去接受更加先进的教育。然而,庄月明却很难接受丈夫的这个提议,她认为孩子现在这么小,又怎能离开父母独自去异国他乡生活呢?其实,庄月明心里也知道,让孩子出国深造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很有帮助。经过反复权衡,她只能将对孩子的不舍和那份难以割舍的母爱深深地藏在心底。她决心放手,让他们学着自己长大。李嘉诚看出妻子的不舍,他也很心疼。后来他还曾经对人说过,“作为父母,在孩子十五六岁时,就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亲人是有些于心不忍的。但为了他们的将来,我们也别无选择。让他们出国深造的念头在我心中已经酝酿很久了,我认为在国外不仅可以受到先进科学文化的熏陶,而且会培养起相当自由的思想和主张,能让他们以独特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那些苦读圣贤书不到外面去的人,最后也只能是书呆子,对任何事都没有自己的见解。甚至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纵然父母有巨大的财富也要让孩子知道财富来之不易,切不可让他们养成任意挥霍的坏习惯。”

人常说,父亲的爱是含蓄的。在李泽钜和李泽楷出国前,细心的庄月明就一边为儿子收拾行装,一边叮嘱他们要照顾好自己。而李嘉诚则跟往常一样和孩子们轻松地聊着天。其实,李嘉诚在他们出国前的每个周日,都毫不犹豫地推掉了所有的应酬,用尽可能多的时间来陪两个孩子。

李嘉诚认为培养孩子的过程不仅要注重他们的学习,还要关注他们性格和品格的发展,引导他们养成节约和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庄月明女士曾经回忆起这样一个情景:当年,李嘉诚一个朋友的孩子,和李泽钜兄弟两个一样都在外国读书。他朋友的孩子开着一辆父亲送给他的最新款的敞篷车,而李家兄弟则只是骑着普通的自行车。不过,他们对此并无怨言,反而觉得这样更加方便。

随着李家兄弟年龄的增长,李嘉诚逐渐放松了对孩子们金钱上的限制,他认为孩子们已经懂事了,有控制自己的能力了。的确如此,两个孩子非常体谅父母。在斯坦福大学上学期间,李泽楷就瞒着父母,每天放学后,跑到附近的麦当劳店做兼职以赚取自己的零用钱。白天有繁重的课程,下了课还要做兼职,确实很辛苦,但李泽楷没有放弃,那段时间他还学会了自己做饭。一段时间后,李泽楷认识到,在麦当劳店打工对自己的益处不大,因为它的经营模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很难学到更多的东西。于是,李泽楷辞掉了麦当劳的工作,到球场当了球童。后来,当他谈起那段做球童的日子,李泽楷曾经感慨道:“在球场内,球童多而客人却很少,这份工作的收入基本上靠‘贴士’。你想要获得更多的‘贴士’,就一定要认真选择客人。选择到好的客人不仅可以让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还可以让你获得足够多的‘贴士’。在很多人看来,做球童好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我要告诉大家,这是一份竞争激烈的工作,其中的很多窍门要靠球童自己去摸索。也只有那些具有超强的进取精神和敏锐的观察能力的人才可能将这份工作做好。”

不仅如此,李泽楷极具爱心,他曾经用自己当球童挣的钱资助了一位家庭困难的同学。当李嘉诚夫妇知道了这件事的时候,庄月明女士喜极而泣,她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她觉得她的儿子长大了,而李嘉诚更是喜在心头。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李嘉诚的童年是苦涩的,很多人为李嘉诚艰辛不幸的童年而同情落泪。然而,李嘉诚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正是自己不幸的遭遇造就了现在的自己。他说:“优越的家庭条件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讲并非是件好事。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让一个孩子失去进取心,只会坐吃山空。”李泽钜兄弟在外国读书的时候,李嘉诚给了他们两个银行账户:一个是他们读完博士所需的全部费用,而另一个则是他们的零花钱。对于账户里的钱两个孩子没有完全的支配权,他们在动用每笔钱时都要写信报告,说明原因,在得到允许后才可以动用。李嘉诚对孩子金钱方面的要求,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有点儿苛刻。李泽钜兄弟则不这样认为,他们理解父亲的做法,并一直遵守着这样的准则去开拓各自的人生道路,这也为这对龙兄虎弟以后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李泽钜两兄弟即将毕业时,都很盼望能及早回到父母身边,可是儿子们的请求却被李嘉诚拒绝了。李嘉诚认为他们应该在外面好好锻炼一下自己,以培养他们独立创业的能力。他提议让孩子们在加拿大试着开创自己的事业,李泽钜兄弟欣然接受了父亲的建议。李泽钜在温哥华开设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则在多伦多的一家投资银行担任最年轻的合伙人并拥有了相当一部分股份。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一场噩耗传来,母亲庄月明突发心脏病去世。这让两个在国外积极创业的孩子心灵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爱妻的离去,对事业如日中天的李嘉诚来说更是晴天霹雳,他马上将身在加拿大的两个孩子召回了香港,并让他们留在了自己身边。

这对龙兄虎弟结束了在加拿大的事业,回到父亲的公司里打工,跟随父亲学习更多的商业经验。其实李泽楷大学还未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在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那时他的待遇非常低,甚至还没有公司普通员工的薪水高。但现在的李泽楷不像以前那样抱怨了,他总是说:“我那时候还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经常教育哥哥和我,创业初期最主要的是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商业本领。金钱只是身外之物,与获得知识和经验比较,微不足道。”“父亲还经常跟我们强调,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讲信用,不要贪图任何人的便宜。”当李泽钜谈到自己的父亲时,他总会很认真地说,“非常感谢父亲给我创业磨砺的机会。在温哥华世界博览会上的一个项目曾经让我遇到了很多难题,很多次我都想放弃了。是父亲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他始终对我充满信心,还鼓励我要独自处理这些难题。从那以后,不论我遇到多么重大的难题我都不会再退缩,而是抱定一颗毫不畏惧的心,冷静和理智地处理问题。”

正如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所说的那样,在他们兄弟两人成长的过程中李嘉诚不仅让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还时时处处教他们如何为人处世。李嘉诚一再强调,“生意人时时刻刻都要与人打交道,只有先学会做一个诚信的、有道德的人,才能在生意场上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而两兄弟也时时不忘父亲的教诲,“家父从来不会教我们如何赚钱,但是什么钱能赚,什么钱不能赚,不能用什么方式赚钱,则是家父常常提及的。”

在所有人看来,李嘉诚是香港的巨富,是个有商业头脑、会赚大钱的生意人。但在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眼里父亲则有着另一种心灵上的追求。“我们生活得很简朴,却感觉很幸福。”李泽楷曾经饶有兴致地说。而李泽钜则说:“父亲是一个很会赚钱的人,但他始终明白,什么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在教育和医疗方面能够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他会毫不犹豫地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他心里也会因此更加幸福和富有。”孩子眼中的李嘉诚是高大的。

李嘉诚让儿子们在自己的公司上班。他很少让他们面对公众,但他也不会忘记,在适当的场合作一些巧妙的安排,让儿子在商业界亮相。就在1990年6月27日,香港新闻界就以“李嘉诚部署子承父业,龙兄虎弟崭露头角”为题,为这对龙兄虎弟作了专题报道,并称他们已成为香港亿万富翁“第二梯队”中的佼佼者。

很多人都说,这一对有创意、爱挑战的兄弟完全继承了李嘉诚的基因,不然的话,这对龙兄虎弟怎么可能在商场上表现得如此潇洒自如、游刃有余呢?而且他们面对任何困难都有着像他们父亲一样的坚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嘉诚对他的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他就对他们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造就了今日商界的这对龙兄虎弟——李泽钜、李泽楷,正如李嘉诚所解释的那样:“给他们取名‘钜’和‘楷’,是因为我希望两个孩子将来能够完全具备‘巨大’和‘楷模’的内涵。”很多业内人士曾经预测过,不久的将来这对龙兄虎弟就会成为香港经济舞台上的主角,尽情地展现他们过人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