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蚁”之人是什么人,就是太监,这句话是康熙大帝说的。康熙那么伟大,对太监却是这样的评价,他认为太监最下贱,一文不值。主要是他们“六根不全”,遭到阉割之后,丧失了男人的尊严,遭到康熙帝的不耻。可是,太监也是人,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那么做,心中的苦楚无人理解,却遭遇了这样的窘境。
(1)难回家的“势”
什么叫“势”呢?就是男性**,古人这么叫。这里我讲太监净身,就是割掉“势”的过程。
清宫的太监约有3000名左右,比之明朝,却不及其三分之一。太监,是因为宫里的需要,没有太监他们寸步难行,尤其是那些脏活、体力活,都需要太监来干。
清宫的太监多来源多为民间招募。当然也有极少数为战争俘获或年幼犯罪而施以宫刑。直隶(今河北省)是产太监最多的地方,大概是近水楼台吧。如,河间、大成、南皮、任丘、青县、静海等地,昌平、大兴、平谷、宛平也有一些。
这些太监,一般都是十分贫穷人家的孩子,不然,谁忍心把孩子阉割做太监呢?由于贫穷而走投无路,在那个时代,将其“净身”成为太监,送进宫去,是其出路之一,否则,饥荒年月,就会饿死孩子。做太监是需要熟人介绍的,也有贩子,他们以此为生,从中间领取中介费。
将孩子阉成太监,最迟不可超过10岁,一般5、6岁为最佳时期,孩子还没有成熟,否则,就会有性命之忧。当然,即使是孩子,由于在那个时代,杀菌消毒的设备都没有,又没有抗生素,死亡率还是很高的。
给孩子阉割,这对于当事人来讲是天大的事,所以需要准备充分:①立文书。就是手术人和当事人家长要立字据,生死不论,表明是自愿净身,否则,持刀人是不会动手的。而且,还要反复强调,因为人命关天嘛。还涉及到孩子的将来,这种事一点儿不能含糊。②排空肠胃。手术前,孩子要被关进一间单独的房子,三四天吃流质食物,使他们的肠胃处在排空的状态。③手术费。这种手术费很高昂,风险也大,再加上40多天的护理费,要近百两银子,哪里拿得出呢?这就得打借条了,等孩子进了宫,有了收入,再加收利息偿还。
做这种手术需要专门的房间,密不透风,就连声音都传不出去。房间里面准备一张床,还有绳子、石灰等物,就等手术开始了。这个过程很悲壮,更加需要做好准备:①固定孩子。要先把孩子五花大绑,捆好了,四肢固定,以防过于疼痛而影响手术。②塞鸡蛋。为了防止孩子手术时大叫,便把一个熟鸡蛋塞进孩子嘴里,又实惠效果还好。③孩子的下部满铺石灰,是为了吸水和消毒。④最后问话。手术人这个时候,就要大声问话了:“是自愿的吗?后悔吗?将来断子绝孙你会恨我吗?”等等之类的话,一定要孩子一一肯定作答,否则,是不会下手的。
由于准备充分,手术会很顺利。他们的刀会很锋利,手法会很纯熟,手起刀落,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都是这方面的之名专家,比如小刀刘,就专门干这种营生,不然孩子家长不会轻易让人做这种手术的。手术结束后,善后工作非常重要而关键:在孩子私处插上类似导尿管之类的管子,排除体内的分泌物。孩子手术后会昏迷过去,醒来后,只许进食流质食物。这个时候,孩子需要专人照顾,不能离开这间手术室,孩子是不能见风的,不然,就会有性命之忧。大约40多天,手术处结痂脱落,排尿顺畅,才可以离开。
手术后,孩子家长必须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处理孩子的割下之物。这个割下之物,古人叫做“势”,“势力”的“势”。这个“势”可不能扔掉,需要特别保护。一般用香油浸泡,再用油布包裹,裹好之后,周围放上石灰,再用红布包住,然后贮于“升”中,“升”是古代的一种量器,然后,再把升挂在手术人的房梁之上,是对孩子将来幸福生活的祈盼,名为“步步高升”,“红运高照”。看起来,这是手术人对孩子的尊重,实际上他们另有目的。
古人有这样一个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死之后,连生前脱落的头发和指甲都要保存好,放进棺材之中。所以,孩子为了生计而割下的“势”死后是一定要和死者团圆,一起下葬,方为完整无缺的尸身。刀匠们就是认准了这一点,强行把孩子的“势”挂在自家的房梁上,作为抵押。
刀匠等的这个机会是太监有钱之后,来找他赎“势”。这个代价是很高的,没有个百八十两是拿不回去的。所以,只有那些有了闲钱的太监,才有资格赎回自己的“势”。但是,可怜的太监有几个会有那种闲钱呢,大部分人就放弃了自己的“势”。那些有钱的太监,会尽快赎回自己的“势”,他们很重视这件事。一般来讲,会敲锣打鼓地迎回来,再敲锣打鼓地到父母坟地去告知:“爹呀,娘呀,孩儿不孝,把您给我的东西赎回来了。”等等,连哭带叫地诉说,看上去很悲壮的样子。他们去世之后,如果有条件赎回这个“势”,就郑重把“势”放进棺材,一同下葬。
(2)这个太监让慈禧叫苦不迭
今天我要讲的这个太监叫做寇连才。寇连才,直隶昌平州人,15岁入宫,在梳买房为慈禧梳头。按照相关资料记载,寇连才入宫很晚,由于家境贫困,15岁自宫,经熟人介绍,入宫当了太监。可是,他这么大了进入紫禁城,却能够进入到慈禧身边,成为慈禧的梳头房太监,看来很不简单。有人说他聪明伶俐,长相俊美,能说会道,我看应该是兼而有之吧。总之,在慈禧身边活动,说明慈禧很喜欢他,没有这些特点是办不到的。
可是后来,寇连才领到了一个秘密又很重要的任务,就不仅仅是喜欢就能做到了。慈禧要他到光绪寝宫去服务,那可不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的事了,而是喜欢加信任了。因为,慈禧派他去光绪那里,是肩负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光绪帝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尤其是关于变法等重大事项,需要这个机灵的小太监一一汇报。
可是,慈禧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看走眼了,这个寇连才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人。寇连才在和光绪帝的接触过程中,看到的光绪帝不是昏庸无道,而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帝王;相反,自己的大恩人慈禧太后则是卖官鬻爵,生活腐化堕落之人。有一件事对他刺激最大,那就是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光绪帝的珍妃遭到慈禧的暴打,可怜的光绪帝无能为力。寇连才一打听,才明白根本不是什么大事,是珍妃得到皇帝宠爱,慈禧的侄女皇后吃醋,便到慈禧那里去告状,慈禧借机惩处了珍妃。宫里面议论纷纷,慈禧下手太重了,珍妃被打得奄奄一息。寇连才感到毛骨悚然,自己崇拜的老佛爷原来这么狠毒;自己监视的对象原来是很好的人,很正直的人。
于是,寇连才的心里慢慢发生了变化。他主要是不明白,宫里的事太复杂多变了。于是,这个年仅18岁的青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眉头紧蹙,心情极为压抑,给人感觉他好像是中了魔一般。结果真出事了。
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十,慈禧正准备休息,忽然看见地上跪着一个人,定睛一看是寇连才,还以为他有重要的事报告呢,说道:“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可是,寇连才就是不起来,反而哭泣不已,只听他说道:“老佛爷,国家已经处在危难关头,您不为国家社稷着想,也要为自己的后路想想啊。可您却不顾一切,这要出大事的呀!”慈禧一听,既惊讶又愤怒,她怒斥到:“滚出去,别在这烦我。”寇连才悻悻而归。
按说,一个小太监办这么大的事,本来势比登天还难,既然已经遭到慈禧痛斥,寇连才应该悬崖勒马,不然会很危险了。可是,他居然要将此事进行到底。
他向光绪帝请了5天假,然后跪别皇帝。光绪帝觉得很奇怪,请假干嘛这么隆重呢?结果,就在这5天时间里,出大事了。二月十五日,寇连才居然上了个折子,里面有十条建议:请慈禧把政权交给皇上;请停止宫中演戏;请废止修建颐和园;请回皇宫办事;请革李鸿章的职;请与日本打仗,等等。最令人惊奇的是最后一条,说皇上至今还没有生儿子,请仿照古代尧舜的做法,选择天下最贤德的人,立为皇太子。这个大胆的寇连才,竟然敢于上这样的折子,这不等于刺激慈禧吗?
慈禧一看这个折子,差点没气乐了,心说我要亲自审理这个大胆的小太监,一定有人指使,不然他怎么懂这个呢?于是,召来寇连才。
问:“谁指使你的呢?”答:“没人指使,是我自己的行为。”问:“那你背一遍内容,我便信。”寇连才背诵一遍,毫厘不差。问:“你难道不知道太监不许干政吗?”答:“知道,我是为太后和皇上着想。”答:“好吧,那我就成全你。”于是,慈禧叫苦不迭,心想怎么会培养了这么一个白眼狼。于是,命人绑了寇连才,交给刑部问斩。
第二天,寇连才被押赴菜市口,临行前,他把随身值钱的东西送给了同事;行刑前,又把一枚碧玉戒指给了刽子手说:“您费心快点儿吧。”从容赴死,在场的人无不为之落泪。
这个年仅18岁的小太监就这样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他是清宫中所有太监中最值得敬佩的人。
(3)“小安子”该杀
“小安子”就是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直隶南皮人。他在八九岁时净身,约10岁进宫,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善于奉承,他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的信任。咸丰死后安德海被慈禧看中,成为心腹。
清宫中的太监,要说飞扬跋扈,不懂规矩的,安德海数第一。可能大家有点奇怪,他这么小小的年纪,何以如此?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立有大功,有专家考证,安德海在辛酉政变中立有大功,据说为了让他出承德行宫,慈禧不得不使用了苦肉计,把他打得皮开肉绽,轰出宫去,肩负了到北京与恭亲王奕訢穿针引线的作用,终于完成了重大使命,为政变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是慈禧太后的宠爱,要说他的级别并不高,六品蓝翎,不太高的品秩,可是,慈禧把他视为心腹,于是,这个小太监便有了大靠山,胆子也就越来越大。那么,这个胆大妄为的安德海都干了什么事呢?
第一、四处树敌。安德海由于有慈禧做靠山,把谁都不放在眼里,胡作非为,要不怎么说他没文化呢?小瞧皇帝,把同治皇帝视为小儿,引起同治帝愤恨;离间两宫太后,慈安和慈禧之间的关系本来就非常敏感,安德海不时在旁边吹风,离间两宫,引起慈安不满;小瞧恭亲王,那奕訢正在蒸蒸日上之时,安德海也敢于在慈禧面前说三道四,消息传出来,心高气盛的恭亲王大为动怒,等等,这些当时清宫中的顶级人物都被安德海给得罪了。
第二、处事张扬。同治七年冬天,安德海居然在北京最大的酒楼前门外天福堂大酒楼张灯结彩,大摆酒宴,正式娶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岁的美人、艺名九岁红的马赛花为妻。慈禧太后为了表示宠爱,特地赏赐了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他也真是太胆大了,慈禧也是太荒唐了。
第三、违制出宫。同治八年七月初,安德海乘坐两只太平楼船,沿着京杭大运河顺溜南下,奔杭州而去。安德海此番出京,实属胆大妄为,至少违反了这些宫规:
1、擅离皇城。早在顺治年间,顺治帝就明确规定,太监不是奉旨,不得离开皇城半步。
2、擅自张挂旗帜。安德海的楼船上悬着两面大旗,写着“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八个大字。大旗上又有一面小旗,中绘一个太阳,内有一只三足乌。安德海在船上挂出三足乌旗,无异于公然宣告,为慈禧太后办差。楼船的两旁插有若干龙凤旗帜,随风飘扬。这些带有特殊意义的旗帜,安德海也敢于张挂,而招摇过市,真是胆大包天到了极点。
3、张扬过市。一个太监出行,安德海不仅大肆张扬,而且排场极大:仪卫煊赫,歌女陪伴,女乐成队。而且,还在楼船上大摆宴席,接受左右参拜。
安德海既然张扬了这等地步,他的好日子到头了。当他的楼船路经山东地界的时候,一个叫丁宝桢的巡抚终于忍无可忍,命东昌府知府与济宁州知州等沿途府州县将安德海等“一体截拿在案,解省由其亲审”。同时于七月二十九日将此事以四百里奏折火速上呈慈安皇太后和同治皇帝。
八月六日,丁宝桢接到由军机处寄发的密谕,内称:“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八月七日,丁宝桢亲自查验确实后,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
这就是胆大妄为的下场,安德海以自己的冒险妄为丧失了宝贵的性命,这一年他刚刚25岁。
(4)“掉脑袋”的大总管
这个大总管就是李莲英(1848—1911),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慈禧太后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52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就太监这个行业来讲,李莲英是最成功的。我从以下几点说明:
久宠不衰。李莲英于咸丰六年9岁入宫,到宣统元年,他61岁离开皇宫,前后长达52年,半个多世纪的太监生涯,非常不容易。可以想见,他凭借机灵的头脑,如簧的口舌,侍奉喜怒无常的慈禧太后,几十年久宠不衰,是一个奇迹。
封赠最高的品级。光绪二十年,是李莲英最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他46岁,大权独揽的慈禧太后意外地赏给他二品顶戴。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了,要知道这是慈禧破坏祖制的做法。因为,早年,雍正皇帝明确规定,宫中太监品级不得超过四品,而李莲英被封赠二品顶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打不倒的不倒翁。毫无疑问,李莲英作为一代权奸,很容易遭到朝臣的弹劾,而且,清朝就有这样的部门,专门弹劾朝中的权臣。李莲英果然多次遭到弹劾,但却每次都能平安过去。比如光绪十二年,御史朱一新上书弹劾李莲英,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慈禧马上命人查处,结果,查无实证,朱一新被降级处理。再比如光绪二十年,甲午战败,朝野内外一片哗然。御史们纷纷上书弹劾李鸿章和他的北洋海军。其中,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奏折中有“和议出自皇太后,李莲英实左右之”,说对日本的决策看起来是皇太后决定的,实际已被李莲英左右了。这句话成为人们抨击李莲英干预朝政的一大证据。当然,在慈禧的高压之下,李莲英得以保全,安维峻被革职充军。
尽管如此,李莲英的下场并不好,最终结果是身首异处,脑袋被人砍掉了。李莲英是宣统三年去世的,葬于阜成门外海淀区八里庄西二里的恩济庄关帝庙北边李公祠,按说没什么问题。可是,文革期间,他的墓地被打开,开启棺材后发现只有一颗头颅和一条长辫子,身体骨骼没有发现,结论是身首异处。专家们考证,众说纷纭:
一说是被隆裕太后处死的。说是把他处死之后,还夺回了平日慈禧赏赐的大量珍宝。这恐怕不合史实。
一说李莲英被人暗杀。这个人就是袁世凯的红人,九门提督江朝宗。江朝宗给李莲英下了一张请柬,要请李莲英在什刹海会贤堂吃饭。面对这张非同一般的请帖,李莲英犹豫不定。权衡半天,李莲英最后决定准时赴宴。不过,他万万没料到在回家的路上,被人杀死。事后,其家人在后海找到了李莲英的头颅,身躯却不知下落。
一说被江洋大盗所杀。说李莲英赶赴山东讨债,结果在山东与河北交界处,被江洋大盗所杀。家人在那里只找到了他的头颅,却不见了身体。
一说被革命党人所杀。革命党人把李莲英和慈禧太后联系在一起,在他被迫出宫之后,革命党人伺机杀害了他。
一说李莲英是病死的。这是他的过继孙女李乐正的说法,说他在1911年,得了痢疾之后,腹泻不止,突然去世。
等等,这个烜赫一时的权监,死因种种,难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