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即位后,加紧为逝去的父皇大办丧事。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雍正帝在父皇的丧事活动中,表现得异乎寻常。
一是哭晕过去。清朝皇帝办丧事,讲究要哭,不仅女眷要哭,男人包括皇帝都要哭,而且要大哭,谁哭得最伤心,谁就是最孝顺。所以,一定要达到哀嚎的程度。我们翻阅档案的时候,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康熙帝崩逝以后,雍正帝作为嗣皇帝,为了表达他的孝顺和对康熙帝传位给他的感谢,大哭而特哭。档案中留下了相关记载。
康熙帝小敛,就是为死者穿衣服。《清世宗实录》中这样记载:“上哀痛号呼,擗踊不已。”雍正帝开始大声嚎哭,而且是捶胸顿足。当真正要为康熙帝穿寿衣的时候,雍正帝的表演达到极致:“上恸哭仆地,良久乃起。趋至御榻前,抚足大恸。”这时的雍正帝竟然哭昏过去,倒在了地上。
康熙帝大殓,就是把尸体连同珍宝一起放进了棺材,准备盖上棺材板的时候应该是人们最悲痛的时候,因为,一旦盖上棺材板,亲人就再也看不见逝者了。这时的雍正帝又进行了一番表演:“上痛哭失声,擗踊无数。”雍正帝不仅痛哭失声,还要捶胸顿足地带一些动作。
康熙帝棺材在乾清宫停放一段时间,就要移出去,到景山观徳殿停灵。康熙出宫,对于雍正来说是一件大事情,所以,他又要进行一番必要的痛哭,《清世宗实录》这样说:“呼抢擗踊,痛哭尽哀。”当棺材到达景山的时候,雍正帝跪着接迎:“号哭随行,声震衢路。”就是说雍正帝的哭声都震动了大街小巷。
最后,当康熙帝棺材出殡到陵寝,准备大葬的时候,雍正帝更是进行了最终的表演:“上号泣不止…声震林木。”哭声能把树林给震动,足见声音巨大,悲痛达到了极点。
二是以指血写景陵。景陵在我国历史上共有五座:一个是北魏宣武帝的陵墓,在河南洛阳;第二座是唐宪宗墓,在陕西乾县;第三座是金睿宗墓地,在北京房山;第四座是明宣宗墓,在北京昌平;第五座才是我们清东陵的景陵。这个名字怎么这么好听,都叫景陵啊,其实,“景”字在这里的含义是“高大”“令人仰慕”的意思,也就难怪都这样叫了。那么,这个“景”字是谁给定的呢?当然是雍正帝了。不过,在确定这个名字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当王公大臣把好多名字呈给雍正帝,要他选择:“上览奏,哀恸不胜。亲刺指血,圈出‘景陵’字样。”也就是说,雍正帝用自己手指的鲜血圈出“景陵”这两个字,而没有使用早已准备好的朱笔。雍正帝在王公大臣面前做出了一个极其谦恭的表现,真是前所未有,可谓用心良苦。
三是跪着上坟添土。皇家上坟填土,和民间是一样的,表达哀思和追慕祖先的意思。但是,清代皇家的这个礼节有个很特殊的名字,叫做敷土礼。敷土礼是一种最隆重的礼仪,一般在清明节举行,往往是皇帝亲自实施。
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十一日清明节这一天,雍正帝亲自到景陵,为康熙帝行敷土大礼。礼仪开始前,雍正帝穿上黄布袜子,为的是不要用鞋子踩到宝顶,表达对康熙帝的尊崇。然后,他小心翼翼地登上景陵马道,在东栅栏门停下。这时,帮扶填土大臣把两筐土合二为一,雍正帝跪下,接过土筐。本来,按照常理,他应该站起来,走向宝顶顶部去敷土。令人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双手捧着土筐,爬上宝顶,到宝顶的顶部,倒掉土,然后又跪着退了下来。
跪着上坟填土,清朝皇帝中仅此一例,是雍正帝首创,他的膝盖被划破了,鲜血染红了父皇的大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