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黄袍加身,弃汗称帝了,看上去风光无限。可是,美丽的光环下面,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或可说是其中有诈。比如帝号前面的美称,比如涂改国号为“大清”,比如“伪撰”民族名号为“满洲”,等等。人们不禁要问,皇太极究竟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帝称有诈
进入天聪十年,皇太极称帝的脚步匆匆。
天聪十年正月初一日,皇太极借助元旦日拜祖,告白的话语中,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同时,各位贝勒大臣也进一步表达了忠心。
三月二十二日,边外蒙古49位贝勒向皇太极献礼,表达了支持皇太极称帝的忠心。
三月二十六日,投降皇太极的汉官都元帅孔有德、总兵耿仲明等上书皇太极,表达拥护他称帝的忠心;并议定四月初八日,给皇太极上尊号。
四月初八日,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托、豪格、阿巴泰、阿济格、杜度等宗室贝勒,推举多尔衮为代表,上“满洲劝进表”;科尔沁土谢图智浓巴达理上“蒙古劝进表”;都元帅孔有德上“汉人劝进表”,各自宣读,各自代表不同的民族和阶层,表达出拥戴皇太极称帝的忠心。这些表文虽语种不同,但内容却是一样的。汉文是这样的:“恭维皇上承天眷佑,应运而兴,当天下混乱之时,修德礼天,逆者威之以兵,顺者抚之以德,宽温之誉,施及万方。征服朝鲜,混一蒙古,更获玉玺,内外化成,上和天意,下协舆情。以是臣等仰体天意,敬上尊号。一切仪物,具已完备,伏愿俯赐俞允,勿虚众望!”
皇太极看了大家的表演,满蒙汉各个民族的代表都齐全了,是时候了。他心花怒放。最终,大家议定,崇德十年四月十一日,举行称帝登基大典。
对于皇太极来说,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太重要了,这一天是他盼望已久的大日子,满朝文武都拥戴他称帝。所以,他太紧张了。
人们都想知道,皇太极称帝,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场面呢?
首先,皇太极粉墨登场,率领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向上天宣誓,读祝文;接着,皇太极升坐在金椅之上,倍显尊贵;接下来,众贝勒分列左右:多尔衮和巴达理列于左班,手捧宝一;岳托和额哲列于右班,手捧宝一,分别进上宝文,宣读表文,尊皇太极为“宽温仁圣皇帝”,建国号为“大清”,改“天聪”年号为“崇德”。
在这个隆重的场合下,皇太极一下子由天聪汗变成了“宽温仁圣皇帝”。
可是,这个称号并不让人信服,给人的感觉是虚假的,因为文武百官给他上的这个称号有虚假的成分。
就是这“宽、温、仁”三个字,体现了虚假。皇太极继位之后,四向开张:征蒙古,征索伦,征朝鲜,征明朝,到处杀伐。当他一次次突破长城防线,进攻明朝的时候,攻城略地,杀人无算;当他大军压境朝鲜境内的时候,兵临城下,豪横傲慢,无情地欺凌弱小国民。种种迹象表明,皇太极所接受的“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完全是欺世盗名。他的大臣不信,他的子民不信,他的敌人不信,就连他自己也会感到其中的虚假。
国号有诈
民国清史大家萧一山先生在《清代通史》中这样说:“金号涂改之原因,皇太极何为而涂改国号耶?”明确提出了皇太极涂改了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国号。
皇太极涂改的后金国,实际上就是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万里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的情况,按照日本专家稻叶考证,当时的称谓:“称曰‘金国’,又曰‘后金之汗’。”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建立的国家称为“金国”,实际上又叫做“后金”。为什么会称为“后金”呢?
历史上,曾经有过金国。金朝(1115—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120年。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1125年金国灭辽朝,两年后再灭北宋,贞元元年(1153年),金国第四位帝王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金国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由盛转衰。金宣宗继位后,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国南侵,被迫迁都汴京,1234年,金国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金国灭亡。
所以,努尔哈赤建元称汗,虽然也称为“金国”,但在称谓上与历史上的金国名号重复了,也就只好叫做“后金”了。
按理说,皇太极继承努尔哈赤之位,称为“天聪汗”,国号仍然沿袭称为“大金”。可是,为什么萧一山说他涂改了国号呢?
因为皇太极称帝后,在此问题上做了两个改变,一是改变了年号,由之前的“天聪”改为“崇德”,称为清朝所有皇帝中,唯一一位使用两个年号的皇帝。二是改变了国号,将之前的“大金”改变为“大清”,国号由此发生了质的变化。
要说皇太极改变国号,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他对之前的国号进行了涂改,在文献上,在牌匾上,尽行涂改,力图抹掉之前称为“后金”的历史。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原来,“金国”这个称号汉人很忌讳,也就是很排斥。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大肆焼杀掳掠,百姓深得其苦。同时,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不仅导致北宋的灭亡,还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这段历史,皇太极是了解的,他很担心明朝的汉人们会把他当做当年的金国皇帝,那样他就成了孤家寡人。于是,他以亲民的形象称帝,称为“宽温仁圣皇帝”,年号改为“崇德”。他企图通过这种做法,赢得明朝汉民的好感,让中国大地上所有的汉民都支持他,拥护他。
所以,皇太极要涂改之前的“大金”国号,他要世人彻底忘掉之前的称谓:碑匾上,文献上,统统改掉。尽管做了很多努力,还是没能涂改干净,人们仍能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大金国的称谓的蛛丝马迹。
那么,皇太极修改的“大清”国号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史学家考证,有如下几种说法:
一是方向的含义。这是乾隆皇帝的说法。乾隆帝认为“大清”就是“大东”,而东方的颜色是青色,转音为“清”。
二是肃清的含义,在清朝文献中,经常看到“廓清天下”这样的词汇。
三是谐音。指的是“金”与“清”两个字的谐音。有专家认为,“大金”的满文就是“大清”:“汉人称‘大金’天聪年,其满文即‘大金’字样。”
四是与一个传说有关,这个传说就是中国远古时代的少昊传说。少昊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西方天神,五帝之一;关于他的名号,有说金天氏,又号青阳氏,取其中“青”字,音转为“清”。还有一种说法,有人认为少昊金天氏的父亲名字是“清”。
族名有诈
皇太极上台之后,还做了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那就是隐瞒了自己民族的来源。
清史大家萧一山说:“所谓满洲者,实系皇太极称帝后之伪撰。”明确指出了满族这个名号是皇太极伪造的,之前没有这种说法。
那么,皇太极之前的满洲究竟叫什么呢?他又为什么要伪造这样一个名字,作为自己出身的民族呢?
首先,皇太极做了一件非常猥琐的事情,他出尔反尔,让人觉得他做事毫不谨慎,很是好笑。
天聪九年十月,皇太极下旨,说了这样一段无厘头的话:“我国原有满洲、乌喇、叶赫、辉发等名,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诸申乃席北超墨勒根之裔,与我国无涉。今后一切人等,只许称我国满洲原名,其各旗贝勒所属人员,勿称为某旗贝勒家诸申!”
皇太极在这段话中,笑话一些人称满族人为“诸申”,说他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满洲,从来就没有叫过“诸申”。什么是“诸申”呢?萧一山先生考证,诸申就是女真的意思,也就是说满洲的前身是女真。可是,皇太极极力否定这种说法。
历史证明,满洲的前身就是女真族。
女真族,别称女贞与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开始称“女真”。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契丹的统治,建立金朝,国号为“大金”。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女真人被元朝政府统辖。元朝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设辖区,统治女真人。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这就是女真人的历史。皇太极继位称汗之时,也不否认自己的民族名号,承认自己是女真人的后裔,也自称“金国汗”。
其次,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公开考证了本民族的出处。乾隆四十二年,乾隆帝明发谕旨:“我朝肇兴时,旧称满珠,所属曰诸申,后改称满珠,而汉字相沿,伪为满洲,其实即古肃慎,为诸申之转音。”
乾隆皇帝真是太明白不过了。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满洲这个民族的来源,就是女真人的后裔,是对皇太极早年伪造史实的彻底更正。
历史证明,皇太极之所以极力否定历史,否定自己是女真人的后代,就是想告诉人们,他的民族和女真人无关,也就是和金国无关。历史上,金国的女真人曾经侵犯汉族人建立的宋朝,屠杀过汉人。皇太极称帝之后,为自己入主中原统治汉人做好了准备,当然希望给汉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所以,汉族人惧怕的女真人的名号是要更改的。这就是皇太极伪造历史的真相。
那么,皇太极为什么选中“满洲”这个名号呢?有几种说法:
一是佛教的含义。佛教中,释迦摩尼的老师就是曼珠室利,而“曼珠”和“满住”又是谐音,满住就是“满洲”的民族来源。
二是地名的含义。有人认为,皇太极之所以更名为“满洲”,因为“洲”字很像地名,于是相沿而用。
三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有专家考证,满洲的发音,与“文殊”也很接近,“文殊”则是文殊菩萨的简称。文殊菩萨对于清朝皇帝来说太重要了,一则富有智慧和力量,可以征服四方;二则菩萨善良,百姓欢迎,容易接受;三是带有神秘色彩,这恰恰是皇太极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