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实录》中,皇太极说过一段很神秘的话:“予自来左耳鸣,必有喜音;右耳鸣,必无佳兆。”作为一代帝王,皇太极讲述了给他带来福音的左耳;他的画像中,也确实是大耳垂肩,一脸的福相。那么,他左耳的轰鸣之声,究竟带来了哪些福音呢?
抓到一个要人
天聪八年,皇太极千里疾驰,察哈尔大汗林丹汗抵挡不住八旗军的强大攻势,率军西奔,逃往西方,不幸病逝于青海大草滩。可是,作为察哈尔大汗,他去世之后,必须有人继位,谁会继位大汗呢?
林丹汗的第三福晋苏泰太后之子额哲继位了称汗。苏泰太后姓叶赫纳拉氏,她是叶赫部台吉德尔赫礼之女,贝勒金台石的孙女,金台石是皇太极生母孝慈皇后的哥哥。这样算来,皇太极还是苏泰太后的娘家亲人。
作为林丹汗的第三大福晋,苏泰太后很是努力,林丹汗也很重视她,令其统管哈纳土门万户斡耳朵,故又称哈纳土门福晋。不知何年,苏泰为林丹汗生下长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
额哲虽然有幸继承了汗位,但是,处在流亡途中,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当时,他们处在被皇太极的大军追击之中。难道是皇太极身临前线,追踪自己的娘家人吗?
查阅史料,是多尔衮在指挥追击。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这次他领到了这样一个具有非常意义的任务,捉到额哲母子,彻底征服察哈尔部蒙古,解除皇太极的后顾之忧。那么,多尔衮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吗?多尔衮极尽心智,采取了有效措施:
一是秘密接近。实际上,额哲势单力薄。本来,林丹汗逃往大西北就很狼狈,大部分势力都以丧失;额哲即位后,虽然是大汗,但空有其名,孤儿寡母,异常悲催。而多尔衮则兵强马壮,人多势众。可是,多尔衮对这一带的地形并不熟悉,如果他公然进宫额哲,额哲就会骤然逃脱,留下大患。所以,多尔衮采取秘密接近的办法,掩蔽在额哲的周围,而额哲对此却毫无所知。
二是按兵不动。多尔衮虽然包围了额哲,完全可以采取军事行动,生擒额哲。但是,多尔衮没有这么做。他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三是选好使者。多尔衮没有贸然行动,而是选中一个人前往执行收服任务,这个人就是南褚。这个人太合适了,他是苏泰太后的弟弟,他能够完成任务吗?
南褚非常顺利完成了任务。苏泰太后听说南褚到来,非常激动,她多么渴盼见到娘家人。长时间的奔波,千里逃难,背井离乡,终于见到了娘家人,苏泰放声大哭,她不顾一切地扑向弟弟,场面感人,抱住南褚。额哲也出来了,大家相见,眼泪汪汪。
四是采取攻心计。多尔衮分析了额哲母子的心态,他们还在犹豫,并不相信皇太极集团。鉴于此,多尔衮分析透了他们的心思,做了三件事:
1、与之盟誓。多尔衮很虔诚地对天发誓,额哲回归之后,一定会善待他们,向老天保证,一定不伤害他们母子。
2、感化他们。额哲有个心病,就是他的妻子和部民一千余户被鄂尔多斯部的济农掠走。多尔衮了解到这一情况,追赶济农,令其归还额哲的妻子和部众。
经过多尔衮的努力,苏泰太后感动万分,她下令宴请多尔衮,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不仅如此,苏泰还赠送多尔衮大批礼物:骆驼四头,玲珑鞍马四匹,黄金四十两,闪缎八十一匹。同时,苏泰太后母子决定归顺皇太极。
多尔衮太高兴了,自己做成了这么大一件事情,首功一件啊。接下来,发生了一件让人大吃一惊的事件。
非常宝物
多尔衮收降了额哲母子,已经很得意了。正当他洋洋自得之际,准备飞马报皇太极这一喜讯的时候,额哲母子找到了多尔衮。多尔衮很纳闷,也很紧张,怕他们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
多尔衮多虑了,额哲母子是想把一件珍宝献给多尔衮。这个珍宝太重要,太神奇,太令人向往。这件珍宝,就是著名的传国玉玺。
说到传国玉玺,必须弄明白三个问题。
第一、传国玉玺的神奇来历。史料记载,传国玉玺的材料为和氏璧。关于和氏璧,还有一段凄美的传说。春秋时,楚人卞和得到一块璞玉,想献给楚王,可是,两代楚王不识货,以欺君之罪,楚厉王砍掉卞和的左脚,楚武王断掉卞和的右脚。直到楚文王继位,得知卞和哭了三天三夜,才请专家鉴定此玉,经鉴定,被认定为难得的宝玉,并命名为和氏璧。这块和氏璧历经沧桑,由楚国而转归赵国,由此还发生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可是,弱肉强食的历史法则,秦国灭掉了赵国,和氏璧落入秦国。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以此玉制成传国玉玺。
第二、传国玉玺的流传过程。这个宝贵的传国玉玺流传有序,由秦始皇传给秦二世,传至秦三世,秦朝灭亡。秦亡后,传国玉玺落入刘汉王朝,期间,由于王莽篡汉,玉玺一度易手。西汉灭亡,传国玉玺传给汉光武帝刘秀,东汉末年,时局动**,传国玉玺几易其手,吴国的孙坚、枭雄袁术、曹魏政权,宋齐梁陈之后,大隋统一全国,获传国玉玺。隋朝灭亡,玉玺传给唐朝,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经五代十国,玉玺传给后唐。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因无力抵挡石敬瑭与大辽军队的进攻,怀抱传国玺,于洛阳登玄武楼自焚身亡,传国玺就此失踪。这样,从秦朝至后唐,传国玉玺存世一千余年。
第三、真假难辨传国玉玺。按说,传国玉玺被后唐末帝毁掉,就应该不复存在了。可是,后周太祖郭威时,遍索传国玺不得,便镌刻“皇帝神宝”印玺两方,视为传国玉玺,一直传至北宋。自此,各种版本的传国玉玺不时出现。宋元时期,传国玉玺时隐时现,扑朔迷离。直到朱元璋称帝,虽屡经寻找,传国玉玺仍然没有现身,直至明朝结束。
皇太极天聪九年,多尔衮收降林丹汗之子额哲,获得“传国玉玺”,那么,这个玉玺真的是传国玉玺吗?
关于这个传国玉玺的来历,有个故事。在漠北大草原上,一个牧羊人发现,一只羊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只用蹄子刨地,牧羊人很奇怪,便对它非常关注。结果发现,这只羊总在刨一个地方,便将羊领开,发掘这个地方,意外发生了,在这里居然埋着一颗玉玺。细审玉玺,“交龙为纽,光气焕烂”,上面的文字为汉文篆刻,牧羊人也不认识,这件事却名声远播,结果只有一个,玉玺被元朝皇帝的后裔林丹汗获得,林丹汗去世,传给了他的接班人额哲。
额哲既然归顺了皇太极,为了表达诚心,便把这个非常宝物献给了多尔衮。多尔衮大喜过望,他会怎么办呢?
跃动的左耳
天聪九年,多尔衮大军出征察哈尔,皇太极就有所期盼。朝臣看到,有时候皇太极明显焦躁不安。他究竟怎么了呢?
从汗王宫里面传出了信息,皇太极的左耳总在跳动。不明真相的人听后,以为皇太极身体出现了问题。可是,文武百官听后,却是心中窃喜,他们知道好事来了。
什么好事呢?皇太极等待着,果然是捷报频传:多尔衮收服了林丹汗的苏泰太后和额哲母子,这是大事,是喜事。皇太极高兴,喜不自禁。可是,他并没有说自己的左耳跃动的事情,也就是说,皇太极虽然高兴,却没有达到非常高兴的程度。
接下来,皇太极再接喜报,是多尔衮献上的两个名单,一个是归顺的林丹汗王室成员的名单和归属大臣的名单;一个就是进献的各类宝物的名单,皇太极张大眼睛,细细审视,都有什么呢?单据显示,都是些“驼、马、雕鞍、貂裘、琥珀数珠、金银、彩段等物”,此外无他。皇太极点了点头,虽然满意,却没有大喜,因而他的左耳没有跃动。
究竟什么时间皇太极的左耳跃动了呢?资料记载为八月初三日,这一天,正是多尔衮收服额哲母子之后三个多月,额哲犹豫再三,最终决定将传国玉玺献给皇太极,表达自己归顺的决心。
多尔衮拿到玉玺,立即上书皇太极:“天锡至宝,此一统万年之瑞也。”这个时候,皇太极的左耳震动,跃动异常,大喜事真的降临了。皇太极期待着,早日接到这个传国玉玺,以实现自己的宏图大愿。
可是,当他接到这个宝物的时候,心情却低落到了极点。为什么呀,这不是天大的宝物吗?
原来,玉玺被呈上来之后,皇太极发现不是传国玉玺,难道是假的吗?
多尔衮呈上来的玉玺,印文是汉字篆刻“制诰之宝”,其实只是元朝历代皇帝使用的传国玉玺,而并非秦始皇传下来的传国玉玺。皇太极精通传统文化,尤其对传国玉玺的记载格外关注,他知道秦时传下来的传国玉玺印文是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两个玉玺是完全不同的,而皇太极所期盼的是秦时传下来的玉玺。
太失望了,不是传国玉玺,皇太极失落极了。可是,皇太极又是一个非常睿智之人,他灵机一动,干嘛非要传国玉玺呢?这个玉玺也可以啊,它完全可以帮助自己实现宏愿。于是,一个周密的计划产生了。
皇太极决定隆重迎接这个玉玺,传谕下去,场面要热烈隆重。
九月六日,皇太极率领皇后诸妃、大贝勒代善等众贝勒、众大臣组成强大的阵容,出盛京城,渡过辽河,到一百多里之外的阳石木迎接“传国玉玺”。这个时候,玉玺就变得非常神秘而神圣了。实录记载,在御营南冈事先筑好的坛下,多尔衮率领众将领,向供奉在高案之上的玉玺行跪拜大礼;正黄、镶白两旗主到桌案前,恭敬地接受玉玺,再向皇太极虔敬呈献;皇太极恭敬地、虔诚地亲自捧起玉玺,向天行拜天大礼。接着,皇太极传谕:“此玉玺乃历代帝王所用之宝,天以畀朕,信非偶然也。”接下来,各位将官纷纷向玉玺行拜见大礼。
皇太极感觉很好,他的左耳不停地跃动,大家都看到了,因为玉玺得到了,就意味着他将成为天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