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了,皇后悲痛欲绝,但是,她头脑还是很清醒的,她在焦急地等待着。等什么呢?等着由谁来接班,因为,同治帝遗诏被慈禧撕毁了,所以,谁来接班还是未知数。
天已经昏黑了,养心殿里仍然是灯火辉煌,同治帝的遗体被装进了棺椁之中,两宫太后在西暖阁中商量着更大的事情,就是接班人的问题。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她们在商量着接班人的人选。
慈禧太后先传荣禄,命令他赶紧下通知,叫宗室王公、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弘德殿行走、内务府大臣等,共29人前来议事。
大家都进去了,只有一个人滞留在外,这就是奕訢。他为什么不进去呢?《清末贵族之明争暗斗》中记载,恭亲王对传旨的人说:“我要回避,不能上去。”大家都很奇怪。
原来,同治皇帝临终之际,还曾产生过传位于恭亲王的想法。这让慈禧太后极为不安。如果真要传位于他,那太后垂帘这件事是不用想了。
关于这件事,还有一个版本,慈禧对大家说:“天下不可无君,孰为宜?”然后,慈禧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奕訢,说你来继位吧。那么,奕訢会怎么办呢?他当然知道慈禧在想什么?一定是最怕他答应,《异辞录》记载:“恭邸悲痛绝于地”,只是悲痛而已,没说拒绝接受。而慈禧马上转向奕譞,说:“恭王不愿意,那就由奕譞之子入嗣。”奕譞之子名叫载湉,年仅4岁。
慈禧真是太逆天了,居然选中了一个小孩子继位。朝野内外唏嘘一片,为什么呢?
首先,违背了大行皇帝的遗愿。同治帝反复强调“国赖长君”,就是要把皇位传给年长的人,免得太后垂帘听政,违背大清家法;同时,这也符合国家的利益,动乱之际,需要成人皇帝继位,乾纲独断。可是,载湉年仅4岁,他怎么能够力挽狂澜呢?
其次,违背了大清传位家法。大清家法从皇太极时期就规定要父传子,子承父业,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可是,如果载湉继位,由于他和同治帝是平辈,都是“载”字辈,就是兄传弟了。
逆天的慈禧做出了如此的决定,她会怎么解释呢?
《翁同龢日记》中真是记录了慈禧的表演,她说:
“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听。”于是宣告了载湉继位的决定。
慈禧的这段话太露骨,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就是要小孩子继位,目的是垂帘听政。
这时的慈禧40岁,政治经验历练的很成熟了。她之所以敢于明目张胆,就是看到了朝臣的软弱,皇室衰微,没有谁敢于与之抗衡,否则,她的提议一定不会通过。
可怜的阿鲁特氏,等来的居然是这个消息,她伏在同治帝巨大的棺材旁边,嚎啕大哭,哭声撼动天地;这个时候,在养心殿西暖阁,两宫太后宣布完载湉继位的命令后,想起了刚刚去世的同治帝,便嚎啕痛哭起来,于是,大家也跟着嚎哭,这声音连成一片,就连躺在棺材里面的同治帝都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