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阿鲁特氏怎么也没有想到,同治皇帝的病情会迅速恶化,而且病逝凶猛。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同治帝“脉案”,到十二月初四日,已经是非常危险了:“皇上脉息弦数无力,上唇肿木,腮紫肿硬处敷药,屡揭伤皮,不能作脓,时流血水;牙龈黑臭,势恐口疳穿腮,毒热内扰;减食少寐,理必耗伤气血。”

从这一天的“脉案”看出,同治皇帝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只是等时间而已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同治皇帝对自己的身体定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虽然他糊涂了十几年。关键时刻,这个年轻的皇帝还真是不掉链子,他想起了一件天大的事情,这个时候必须做了。

他看着侍奉在一旁的皇后阿鲁特氏,觉得有无限的愧疚,她正在耐心地揩拭着他伤口处流出的脓血,气味难闻。不要说伤口处的气味,就是同治帝嘴里面的气味,那也是臭得很。可是,皇后全然不顾,耐心地,小心地为他服务。

“真是一个贤妻良母,真有国母之风。”同治皇帝想到。可是,这一切都晚了,他自知行将不久于人事,之前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想着想着,眼泪就下来了。

皇后察觉到了这个变化,慌忙道:“皇上勿悲,此时有什么紧要话,赶紧吩咐吧。”同治皇帝这才恍然大悟道:“对,赶紧传李鸿藻觐见。”

他要干什么呢?李鸿藻被通知在外面等候召见,当他进来的时候,皇后慌忙站起来,就要回避。这是对的,那个时代,后宫的女眷是不见外臣的。

同治皇帝忙制止道:“皇后不用回避,李师傅是先帝老臣,你是门生媳妇,一会的事情需要你见证。”

李鸿藻慌忙跪下,拜见重病中的同治皇帝。他抬眼看去,不禁老泪纵横,一直健康活泼的皇帝怎么就这样了,他哭,皇后也跟着哭。

还是同治皇帝清醒,他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们不要只顾哭,会耽误了大事的。”于是,同治皇帝开始布置遗嘱,印鸾章的《清鉴》这样记录:

“诏军机大臣李鸿藻入见,口授遗诏,令鸿藻书之。谓国赖长君,当令贝勒载澍入承大统,凡千余言。鸿藻奉诏驰赴储秀宫中,请急对,出袖中诏书以进,西太后大怒,碎其诏,叱鸿藻出宫。”

还有其他一些史料也有类似的记载。

这则史料我们看出,同治皇帝临终之际,遗嘱交代了接班人,那就是载澍。载澍是谁呢?查阅史料,他出生于同治九年,父亲是奕瞻,至今才5岁。不过,当时他不叫载澍,而是叫载楫,载澍这个名字还是到光绪四年奉旨更改过来的。

同治皇帝选立载澍为接班人,事先与皇后商量过,皇后道:“这件事听皇上的,请皇上选立成年人继位,我不愿意做垂帘听政的误国之人。”同治皇帝听后笑了:“这样最好,谢谢你了。”

这样,同治皇帝才选立了载澍为接班人。可是,载澍并非“长君”,他也只有5岁,还未成年。

按说,同治皇帝的这番交代已经很周到了,他去世之后,就应是载澍继位。可是,事情发生了逆转,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