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对于咸丰帝来讲是灰色的记忆。英法联军破天津,攻北京,他最依赖的,信任的蒙古勇士僧格林沁节节败退,保卫京师的防线全线崩溃了。当时,咸丰帝住在圆明园,连同他的后妃,宠臣肃顺,尤其是大阿哥,都在圆明园,围绕着他,等待着前方的战报。
八月初四日,前方传来不好的消息,谈判失败了,联军即将向北京进发,威胁京师和皇帝的安全。怎么办?咸丰帝这个时候再也顾不上那些闲情逸致了,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踱来踱去,没有一点儿办法。
也有资料说,这个时候的咸丰帝竟然嚎啕大哭,皇上哭了,后妃们怎么办?也只有大声哭泣的分了,不然还能怎么样。大阿哥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看着众人,都在哭,好好的为什么要哭呢?
有一个人却是一个例外,她没有哭,这就是懿贵妃。懿贵妃站起来,厉声道:“事危急,环泣何益?恭亲王素明决,乞上召筹应付。”懿贵妃什么意思呢?她告诉咸丰帝,赶紧召奕訢进宫商量大事,他能够帮助度过难关。懿贵妃在这个时候的这个建议,有一定意义:
第一、表明懿贵妃具有临危不乱的才华和胆识。这个时候,连皇帝都在哭,乱成一片,懿贵妃却能够镇静自若,可见不同凡响。
第二、彰显了奕訢的才华。由于奕訢曾经和咸丰竞争过皇储,哥俩向来不合。咸丰帝即位后,很快就将奕訢排挤出了权利核心。这个时候,懿贵妃提出由奕訢来拯救危局,既胆大,又冒险。却也向人们表明,奕訢是不同寻常的。
第三、打击了肃顺。肃顺一直以来控制了咸丰帝,咸丰帝对他言听计从。可是,在国家面临巨大威胁的时候,肃顺却是一筹莫展,使得咸丰帝不得不听从懿贵妃的建议,与奕訢商量对策。
奕訢进宫了,面对咸丰帝,他历陈自己的主张:皇帝留守京师,与洋人一决胜负,与北京共存亡。
肃顺反对,主张:避开洋人的风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懿贵妃再也听不下去了。她挺身而出道:“我同意恭亲王的意见,皇上万万不可避往承德。应该留守京师,保卫京师!”说完,她狠狠地看了一眼肃顺,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已经是懿贵妃第二次阻止咸丰帝逃跑了。早在七月初,传闻英法联军要打进京师的时候,僧格林沁就曾经建议咸丰帝避往热河,也是懿贵妃极力阻止,才没有逃跑。
肃顺并不傻,他明白,这个时候如果硬来,大家会攻击他,骂他是懦夫误国,那罪过可就大了,不如以退为进。于是,他表示也支持咸丰帝坚守北京。可是,当懿贵妃等人退出去,屋里只剩下咸丰帝他们两个的时候,谁都没想到肃顺开始了他最狠辣的计划。
肃顺向咸丰帝分析了战争的形势:必败无疑。他滔滔不绝地分析了英法的军事实力,大清是不行了,一旦攻入京师,当年的“靖康之耻”就会重演。
“靖康之耻”,发生在北宋靖康二年,金军南下侵宋,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将二人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掳走,并将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一并掳走,北宋灭亡。
咸丰帝一听又吓得大哭,毫无章法。肃顺极力规劝咸丰帝,并说:“本来,只要皇帝北狩承德,就可以避免这种命运的发生。”对呀,咸丰帝恨恨地说:“都是那个恭亲王,为什么非要我留在这里等死呢?”
肃顺见状,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他凑近咸丰帝道:“皇上,其实还有一个人不得不警惕。”咸丰帝问是谁,肃顺吞吞吐吐,半天才说出了“懿贵妃”三个字。
咸丰帝就是一惊,他不明白,这个懿贵妃怎么了,难道她也要害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