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这是创业的年龄,寻常人是这样,对于一代枭雄努尔哈赤来讲,更是如此。不幸与艰辛的经历,机遇与挑战的混存,使得这个青年在而立之年创造出非凡业绩的欲望,要比普通人更为强烈。

雪耻的技巧

努尔哈赤起兵,目标是谁呢?这是需要明确的。努尔哈赤的目标不是明朝,这很奇怪,误杀致其父祖死亡的,正是明朝,而他打击的目标却是别人,这让人大感意外。究竟是谁呢?

是尼堪外兰。尼堪外兰是个有野心的人,他想挤进明朝官员的队伍,可是,没能够实现;于是,他又想坐地为主,成为建州女真的主人,称霸一方。他有了这个想法,便积极努力,一面巴结明朝官员,一面发展自己的势力,准备称霸建州。

所以,努尔哈赤与之结怨,原因就很明显了。努尔哈赤也是个胸怀大志之人,两个人都想实现同一目标,自然会与尼堪外兰发生冲突。这样,努尔哈赤宣布:杀死父祖的仇人是尼堪外兰,一定要报仇雪恨!尼堪外兰觉得有点儿委屈。

目标锁定了,赶紧付诸实施,努尔哈赤分步进行。

第一步,建立联盟。这时的努尔哈赤等于是白手起家,要人没人,要武器没武器。于是,他决定建立一个联盟。

努尔哈赤联络了五个人,他们非常愿意与之达成联盟。他们是萨尔浒城主卦拉、卦拉之弟诺米纳、嘉木湖城主刚哈鄯、沾河寨城主常书,以及他的弟弟杨书。这五个人都与尼堪外兰有矛盾,在目标上是一致的。

但是,这五个人也是有条件的。他们向努尔哈赤提出:“既是盟友,就要当兄弟看待,不可见利忘义!”这正是努尔哈赤所需要的,他也是这么想的。

第二步制定策略。这就是努尔哈赤与众不同之处,虽是一次复仇行动,却制定了策略。这个策略就是“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意思是顺从的人用德行让他臣服,叛逆的人用武力来征服。说明在征伐中,要区别对待。

看来,努尔哈赤很有文化。这个策略是有典故的: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努尔哈赤开始行动了,他带领百余号人,开始了征伐之旅。他的队伍直捣尼堪外兰的老巢图伦城。可是,意外发生了,两个人背叛了他:一个是他的族人龙敦,一个是合伙人诺米纳。诺米纳听从龙敦的挑唆,背信弃义,先后两次向尼堪外兰告密,因而,两次行动都使得尼堪外兰逃脱。不仅如此,诺米纳还背弃盟约,并不带兵前来助阵努尔哈赤。

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勃然大怒,就要宣布诺米纳为第二号仇敌,要抓住他雪耻。可是,努尔哈赤很快冷静下来,细想,如果再与诺米纳为敌,势将前功尽弃,还会有性命之忧。于是,他决定伺机行动。

努尔哈赤决定,先除掉奸人诺米纳,再除掉尼堪外兰,以解除后顾之忧。

很凑巧,诺米纳派人前来约努尔哈赤,共同攻打巴尔达城。努尔哈赤决定将计就计。他与诺米纳见面后,斗智斗勇。

努尔哈赤道:“我把头功让给你,你先攻城如何?”诺米纳惧怕失去实力,想让努尔哈赤先攻,好损失他的实力,在一举歼灭之:“还是你先攻吧,让给你头功。”

努尔哈赤会心一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可是,我的兵士甲胄单薄,武器落后,你可否借我一用?”诺米纳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他的士兵尽数脱下了铠甲,交出了所有武器。

努尔哈赤见状,立即命令他的士兵:“给我抓了诺米纳这个叛贼。”诺米纳糊里糊涂被五花大绑,还没反应上来,就被努尔哈赤枭首示众了。这样,努尔哈赤不仅除掉了奸贼,而且顺利拿下了他的城堡萨尔浒成,一举两得。

接下来,努尔哈赤全力追杀尼堪外兰。

可是,尼堪外兰十分狡诈。

他以明军为靠山,从图伦城逃往嘉班城;努尔哈赤再攻嘉班城时,尼堪外兰成功出逃到鹅尔浑城;当努尔哈赤攻破鹅尔浑城时,他又逃往抚顺城,最关键的是,这时的尼堪外兰被明军保护起来。

这时的努尔哈赤已经杀红了眼,他恼羞成怒,迁怒于汉人,一面斩杀汉人,一面凌虐负伤的汉人,用箭刺他们的伤口,再让这些带伤的汉人去抚顺,向明军索要尼堪外兰。

与此同时,努尔哈赤派寨萨等40人前往,索要尼堪外兰。明军无奈,交出了尼堪外兰,寨萨当场斩杀了他,并割下了他的首级。

努尔哈赤看着尼堪外兰的脑袋,百感交集,终于可以告慰父祖了:我杀了仇敌!

一个神话

在中国的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颇有几个,史学爱好者总结出了十个典型代表:

牧野之战,商周时期,武王伐纣,在牧野与商朝军队决战,周武王以不足10万之军,大破纣王17万大军;柏举之战,公元前506年,吴国与楚国在柏举的一次决战,吴国以3万之军大破20万楚军,取得全胜;巨鹿之战,项羽以6万破秦军40万扭转了战争局面;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操以2万军队击破袁绍10大军;赤壁之战,三国时期,孙权、刘备5万联军大破曹操20大军;淝水之战,383年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东晋的战争中,谢玄以8万之军大破苻坚97万;郾城之战,宋金时期,绍兴九年,岳飞以数千精锐大破金军一万五千人;鄱阳湖之战,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朱元璋以20万之军,大破陈友谅60万大军,朱元璋大获全胜;白沟河之战,明朝初年,建文帝征燕王,朱棣以10余万之军大破建文帝60万大军,朱棣取得决定性胜利;宁远之战,天明十一年,明朝将领袁崇焕不满2万之军大破努尔哈赤13万大军,取得“宁远大捷”。

这么多战役,却忽略了努尔哈赤创造的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浑河之战”,努尔哈赤创造了一个奇迹,仅以4人,战胜了800敌人。

4人对800人,一般人想都不敢想,可努尔哈赤实现了,创造了一个神话。

万历十三年四月,努尔哈赤率部80人,抵达浑河岸边。由于叛徒告密,巴尔达、萨尔浒、界凡等五城联军800人列队,严阵以待。面对这样一种严峻局面,努尔哈赤处于劣势。对手人多势众,以逸待劳,努尔哈赤必败无疑。

于是,有人动摇了,努尔哈赤五祖之孙札亲和桑古里首先跳出来,主张撤退。二人脱下了盔甲,扔掉了武器,准备逃之夭夭。他们是宗室,影响很大。

努尔哈赤怎么办?一个更加严峻的局面摆在了他的面前。他没有退却,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稳定人心。努尔哈赤面对札亲二人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批驳:“你们真是懦夫,我看你们平时在家里很有本事,张牙舞爪,什么都不怕,今天怎么了,关键的时候,就变成了孬种!”

果断决策。大家看着努尔哈赤,又看看对面800雄兵,怀疑努尔哈赤是纸上谈兵,光说不练。努尔哈赤把心一横,已经没有退路了。努尔哈赤倏地站到高岗之上,果断决策,开始点将:大家听着,你们之中的穆尔哈齐、杨布录、额凌钢三人,随我冲入敌阵。

众人呆了,也笑了,大家不相信努尔哈赤,就凭他们区区4人,不异以卵击石,怎能战胜强敌800呢?

奋勇杀敌。面对强敌,努尔哈赤等4人,先是步战射箭,勇敢冲进敌营,使敌人乱了阵脚,纷纷溃退,跳入浑河,可谓先发制人,初战告捷。

接着,努尔哈赤骑马再战,乘胜追击,锐不可当。

关键是,努尔哈赤知道使用技巧,他并非一味冲杀,也知道掩蔽自己,出其不意,突然射箭,以削敌锋。最终,800敌兵全线溃退,努尔哈赤大获全胜。

努尔哈赤4人胜800,可谓一个神话。所以,努尔哈赤自己也是自鸣得意。

《请太祖实录》这样记载道:“今日之战,以四人而败八百之众,此天助我以胜之也。”

铁杆粉

努尔哈赤在创业过程中,尽管极为努力,甚至到拼命的程度,但是,要获得成功,单枪匹马,靠他自己鹤立独行,那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说到底,他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是他有一群追随者,尤其是五个铁杆粉。

这五个铁杆粉,号称“五大臣”,即是清初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理、扈尔汉和安费扬古五人。

额亦都,姓钮祜禄氏,五位开国大臣之一。生于1562年,比努尔哈赤小三岁。他是努尔哈赤的坚定支持者,铁杆粉丝。当他与努尔哈赤初次见面时,便相谈甚欢,两个人政见相同,,他坚定要终生追随努尔哈赤。总结额亦都的人生,有以下特点。

一是勇敢无比,这恐怕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额亦都年幼时,父母双双遇害,他13岁时,便手刃仇家,练就了他的勇敢和胆量。万历十五年,额亦都率军攻打巴尔达城时,他命令士兵把绳子系在身上,鱼贯渡河,守城士卒被惊醒,乱箭齐发,射穿额亦都的大腿,将他钉在城墙上。额亦都挥刀砍断箭矢,奋力再战,身中五十多处创伤仍不退却,终于拔下城池。战后,努尔哈赤授他巴图鲁称号。

二是忠诚无二,对努尔哈赤无比忠贞。顺治帝这样评价他:“忠勇忘身,有始有卒。”在这里,我将一个故事:额亦都的次子达启,自幼勇武,深受努尔哈赤喜爱。但是达启恃宠而骄,无礼于诸皇子,额亦都非常担忧。后来,额亦都将儿子们聚集在一起,命人绑缚达启,抽出刀来,对儿子们道:“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只是这个逆子傲慢无礼,如今若不管制,以后一定会有负国家、败坏门户。”于是,他将达启拉入室内,用被子将他闷死,然后向努尔哈赤请罪。努尔哈赤非常感动,从来不会再怀疑他的忠贞。

费英东,瓜尔佳氏,五位开国大臣之一。费英东与额亦都同年出生,他的父亲是一位首领,有着不错的家境。努尔哈赤起兵第六年,他的父亲索尔果率所部五百户投奔努尔哈赤。费英东具有两个鲜明的优点:

《清史稿》这样记载:“忠直敢言,太祖使佐理政事。”

一是正直。费英东有一颗纯净的心,从不谋取私利,也从不袒护亲朋。历史记载,当他发现自己的亲姐夫有谋逆行为之后,他就毫不犹豫,大义灭亲,抓住了他,并杀死了他。努尔哈赤非常信赖他的这种正直。

二是勇敢。清初的开国之将,都会非常勇敢。可是,费英东的勇敢是出类拔萃的。万历四十六年,英东跟随努尔哈赤征讨抚顺城,明军据险要地形,箭矢火炮齐发。费英东坐骑由于受到惊吓,向侧路狂奔。其所率各路兵将见此情景,怯阵而退。在这危机关头,费英东打马回旋高呼:“我建州没有败退之将,只有战死之帅!”。各路兵将于是群情振奋,齐头并进,打败了明军,一举攻克了抚顺城。努尔哈赤因此赐号他为“万人敌”。

具备了这两个特点的费英东,就足以成为努尔哈赤的铁杆粉了。努尔哈赤对费英东极为看重,授予一等大臣,并将皇长子褚英的女儿嫁给了他,使他成为额驸。后来,顺治帝称之为“开创佐命第一功臣”,这个分量就很重了。

何和礼,姓董鄂氏,是其部落首领,努尔哈赤开国五大臣之一。生于1561年,比努尔哈赤小两岁。何和礼投奔努尔哈赤,是带着兵马过来的,当时壮大了努尔哈赤的声势,所以,努尔哈赤把自己的长女东果格格嫁给他。资料说是先将东果格格嫁与他,才归附了努尔哈赤。为此,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何和礼的发妻很厉害,便带着兵马,杀向佛阿拉城,要与何和礼决战。努尔哈赤亲自出面劝谕,何和礼的妻子这才罢兵归降。这件事,让何和礼非常难堪。

何和礼战功卓著,参与过萨尔浒之战、沈阳辽阳之战等许多重大战役,屡立战功。

扈尔汉,姓佟佳氏,生于1576年,清初开国五大臣之一。扈尔汉与努尔哈赤之间相差18岁,当努尔哈赤起兵之后6年,他才13岁。不过,扈尔汉之所以投奔努尔哈赤,是父亲的缘故;父亲投靠了努尔哈赤,他自然也就随之过来。

扈尔汉具有感恩之心,他为了报答努尔哈赤的恩情,便忠心耿耿,战场上奋力拼杀,功绩卓著。努尔哈赤也不含糊,收他为养子,使之成为五大臣之一,参与国政决策,并意外地赐姓觉罗氏,这是非常的恩典了。

安费扬古,姓觉尔察,与努尔哈赤同年出生。他归附努尔哈赤,同样是源于他的父亲。努尔哈赤非常看重安费扬古,主要是他这个人非常优秀。安费扬古具备两个明显的优点:

一是优秀的军事家。他不仅英勇善战,战功卓著,而且主张以智取胜,多次使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很得努尔哈赤非常赏识。

二是忠贞不贰。

《清史稿》记载:“有章甲、尼麻喇人诱之叛;不从,又劫其孙以要之,终无贰志。”

劫持自己的孙子为人质,都不背叛努尔哈赤,让努尔哈赤非常感动。

努尔哈赤的成功,绝非偶然;这五大臣的忠心辅佐,使他如虎添翼,事业蒸蒸日上。

迈出一大步

一个人往往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和心理,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攻城略地,占有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和财务,可谓人财两旺了。这对于一个地方贵族来讲,已经很了不起了。万历十五年的时候,努尔哈赤的这个目标基本实现了。

这一年,努尔哈赤杀死了仇人尼堪外兰,为父祖报了仇;攻克了即如图伦城这样的数座城池,扩大了影响。

这一年,重量级人物归附。随着努尔哈赤势力的扩大,各个部落的大头目看好努尔哈赤的前途,都纷纷投靠努尔哈赤。比如苏完部首领索尔果,率领军民500户投诚,他的儿子费英东成为努尔哈赤的五大臣之一;栋鄂部首领克撤,率领部众来投,他的儿子何和礼成为五大臣之一;雅尔古首领扈拉胡,率领部众来投,他的儿子扈尔汉成为五大臣之一,等等。

这一年,基本统一了建州三卫。明代在建州女真聚居地设置的三个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包括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经过努尔哈赤近十年的征战,基本上统为一体。在这里,努尔哈赤一寨一城,或攻克,或占领,或招抚,大家已经一致认可,努尔哈赤是建州之主。

这一年,扩大了自身势力。起兵之时,努尔哈赤只有父祖的“遗甲十三副”,兵士百余号;经过十年的发展和壮大,已经发展到一万五千余人。这样的势力,在建州绝对是老大了。

接下来,怎么办?努尔哈赤的路要怎么走?努尔哈赤进行了思索。这一年,他29岁,按照古代三十而立的说法,明年是他的而立之年。

努尔哈赤于是感到了肩上担子的重大,确定了自己的远大目标。于是,他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建一座城。建一座什么样的城池呢?

《满洲实录》记载:“筑城三层,启建楼台。”

经过专家考证,这个城池叫做费阿拉城。这座楼台具有如下功能:

一是发号施令的所在。从此之后,努尔哈赤在此发布一系列命令,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需要什么,努尔哈赤就在此发布什么。

二是接待来使的所在。万历二十三年,努尔哈赤在费阿拉城接见了朝鲜使节申中一。申中一看到,努尔哈赤居中而坐,诸位将领位列两边。正是一国之主接见外使的场面。

三是女真首部法律出台的所在。在这里,努尔哈赤发布了“禁悖乱,辑盗贼,法制以立。”这很关键,努尔哈赤经过出台法律,对他的建州实施了治理,标志无政府时代的结束。

四是具有宫殿的功能。这座城池虽小,外城也不过10里,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座城池分工明确:内城中央,居住着努尔哈赤和他的老婆孩子;内城的中央周围,则是努尔哈赤的兄弟和宗室近族;外城之中,都是全副武装的士兵了。

这座城池——费阿拉城的建立,对于努尔哈赤的人生来讲,意义非凡。因为,努尔哈赤朝他的事业目标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他在这里“自中称王”。朝鲜的史料中,就称之为“女真国”或“建州国”,费阿拉城就是这个国家的都城。所以,而立之年的努尔哈赤算是开启了他辉煌的人生之路,在而立之年到来之际,开启了一扇成功之窗,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改变了女真社会的性质。在此之前,努尔哈赤所处的女真族一直处于原始社会的状态。各部落之间,分散而没有一个法律来约束,一旦出现矛盾的时候,便兵戎相见,征伐不断。努尔哈赤在费阿拉城建立政权之后,建州女真开始改变,由无序变为有序,由部落关系转变为阶级关系,以努尔哈赤为首的新兴奴隶主阶级逐步壮大起来。

其次奠定了努尔哈赤的首领之位。就在努尔哈赤肇建费阿拉城之际,按照他的设计,努尔哈赤处在尊贵的位置,无论家族、士兵,都以努尔哈赤为核心,唯其马首是瞻。这就确立了努尔哈赤的至尊之位,称之为“淑勒贝勒”,为他日后称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