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的这句名言大家都知道,不用过多解释。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努尔哈赤,正是这一名句的最好体现,他的人生开篇体现的是一种苦苦的味道。

噩梦

一般人都认为努尔哈赤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确实,父亲塔克世是当时女真族的一个中产之家,至少以一个小康生活吧,衣食无愁。家里面豢养着奴隶,像那些挑水、砍柴、做饭等,都由这些奴隶来做。所以,在幼小的努尔哈赤眼里,在旁人眼里,他的家境很不错。

可是,事情往往不随人愿。努尔哈赤的出身优越转瞬即逝,这让年幼的他,倍感苦涩而心酸。

一是家道中落。

就像《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一样,原来的奢华生活在经历震**之后,衰败下来,贾府的人们树倒猢狲散。这种变故对于成人尚且难以接受,何况小孩子呢?努尔哈赤就经历了这样的变故。他的贵族生活受到了冲击,再也不能养尊处优了。

不仅仅如此,让努尔哈赤意想不到的是,他要为了生计而像那些不堪的穷人一样,辛劳地苦度人生:登山捡松子,登山挖人参,采集野果子充饥;下河撒网打鱼;在田里辛勤地劳作;去马市进行交易,等等。还有,就是他要吃粗陋的食物,简直难以下咽;包括他的住宿条件,那就极不讲究了,在山上,在田野,在河边,都和普通人一样,是简易的茅棚,并不能遮风挡雨…人世间的艰辛,他是足足的体味到了。

二是幼年丧母。

有一首歌,叫做《世上只有妈妈好》,其中提到“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在努尔哈赤身上,深深体味了没妈的苦涩滋味。《满洲实录》这样记录道:

“汗十岁时丧母,继母妒之;父惑于继母言,遂分居。”

要说努尔哈赤真是命不好,10岁时,亲生母亲去世了。

考证史料,努尔哈赤的亲生母亲叫额穆奇,姓喜塔腊氏,她有一个可怕的出身。额穆奇的父亲是王杲(喜塔喇·阿古),明朝末期为建州女真头领,官至建州右卫都督。本来,王杲令族人侧目,地位煊赫。可是,他卷入了与明朝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肆杀伐明朝将领。万历三年,明将李成梁率军攻打建州,王杲被擒,在北京被凌迟处死。

额穆奇出嫁塔克世后,共生育了四个子女:长子努尔哈赤、三子舒尔哈齐、四子雅尔哈齐,和一个女儿。

尽管额穆奇生育频繁,深得夫宠,但是,到隆庆二年,努尔哈赤10岁的时候,额穆奇病逝了。她的死,让年幼的努尔哈赤不知所措,漫长的人生之路从此要靠自己走下去了。

果然,额穆奇去世后,继母恳哲(那拉氏)主持家务。这个女人虽然仅仅生育了一个儿子,在家里却专横跋扈,尤其歧视努尔哈赤兄弟。恳哲担心财产落入别人之手,便处心积虑地算计陷害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是个怕老婆的懦夫,不仅不为孩子们做主,反而与恶妻一道,歧视自己的亲骨肉。

努尔哈赤感到天都要塌了,漫漫人生路,该怎么走呢?他跑出家门,伏在母亲的坟头上,放声大哭:“老天爷,难道真的要绝人之路吗?”

三是寄人篱下。

生母去世之后,努尔哈赤遭到继母的白眼,在家里呆不下去了,不得已,便带着三弟舒尔哈齐来到了外祖父王杲的家里,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要说,作为外祖父,王杲应该理解、善待自己的外甥;可是,王杲却把自己的外甥看作家奴,《明神宗实录》明确记录:“奴酋,原系王杲家奴。”

这就太悲催了。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生母离世,继母歧视;唯一的投靠,外祖父王杲又把他当做家奴使唤。努尔哈赤尝尽了人间冷暖:亲人的冷漠,世道的炎凉,他是全部感受到了。

到这里,大家可能以为努尔哈赤的霉运到头了;也是,一个人再倒霉,还能怎样!可这霉运并没完,更倒霉的事情发生了。万历二年,明朝总兵李成梁攻打王杲城堡。当时,努尔哈赤正在王杲家里,城破之时,努尔哈赤兄弟双双被俘虏。

哎呀,这个时候的努尔哈赤,真是走投无路了。

女人与禽兽

说起来奇怪,努尔哈赤作为一代伟人,他居然和女人产生了不解之缘,尤其是他和禽兽之间竟然有着剪不断的情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要从他寄人篱下讲起。

努尔哈赤由于受到继母恳哲的排斥,不得已与三弟寄养在外公王杲家里。可是,王杲遭到李成梁的攻击,被俘押往京师,同时被俘的还有他的外甥努尔哈赤。

被敌兵俘虏,这对于努尔哈赤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杀,所为“士可杀不可辱”,这在青年的努尔哈赤心中是有底线的。可是,他没能如愿。

李成梁相中了这个青年。《辽筹》这样记载:

“太祖既长,身长八尺,智力过人,隶成梁标下;每战必先登,屡立功,成梁厚待之。”

说得再明确不过了,是努尔哈赤本人非常优秀,深深吸引了敌将李成梁。李成梁喜爱的不得了,有资料记载李成梁甚至想把他收为近侍,伺候自己。看来,这个努尔哈赤非常机灵聪明,他的才干赢得了认可。

于是,努尔哈赤又有了新的“家”,他在李成梁麾下服役三年。在这里,李成梁处处照顾这个青年,给他提供一切方便,只因为他太喜欢了。在帅府上下,大家非常嫉妒,人们眼里,他们之间简直就是“谊同父子”。

可是,这只是李成梁的一厢情愿而已,这个青年与他离心离德,不仅如此,由于外公王杲被杀,努尔哈赤简直就是怀恨在心,时机一旦成熟,他会报仇雪耻的。

事也凑巧,李成梁和努尔哈赤之间的关系,很快发生了逆转,两个原因:

其一:他是心腹大患。这源于努尔哈赤独特的生理特征,传闻,一次李成梁洗脚,他向自己的小妾炫耀道:“你说,我为什么能当这么大官呀?”小妾不解,李成梁指着自己的脚掌说:“就是这七颗黑痣,给我带来了幸运。”谁知小妾却不以为然:“这算什么?努尔哈赤的脚心上长了七颗红痣呢?”

李成梁一听,大惊失色,七颗红痣,这是天子之象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马上密奏朝廷,并决定秘密逮捕他,向朝廷邀功请赏。

其二:他是李的情敌。说来可笑,李成梁的小妾与年轻的努尔哈赤居然日久生情。也是,英雄爱美,美人当然也喜欢英雄。努尔哈赤的才干,俊朗的外貌,谦恭的态度,无不深深吸引了这个女人。而这一切,被多疑的李成梁看在眼里。

这两点就够了,李成梁卧榻之旁岂能允许他的存在?努尔哈赤危在旦夕。

是这个女人舍己救了他,她用行动来保护、报答这个自己爱的青年。于是,努尔哈赤得以伺机逃脱。

可是,谈何容易!那是在虎口之中,侥幸必须具备充足的条件,否则,他一定成为刀下之鬼。在这里,就是那些禽兽们拯救了努尔哈赤,成为他的“救命恩人”:

1、大青马。努尔哈赤脱逃,离不开这个,它是女真人的挚爱。耕作的时候,它是劳动力;出行的时候,它是交通工具。努尔哈赤连夜逃跑,多亏了“大青”,夜行百里,兼程不息,只要有一口气,它就驮着主人奔跑,最终它累死了,但救了主人。

2、大黄狗。在满洲人眼里,狗的意义是非凡的:它既可以看家护院,又可以为主人引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于出逃的努尔哈赤来说,这个大黄狗,就起到了引路的作用。也有一种说法,当李成梁放火烧山,企图烧死努尔哈赤的时候,是大黄狗一次次往返于河边,用自己湿漉漉的身体,扑灭山火,挽救了主人的性命。

3、乌鸦。这种禽鸟,我们汉族人不喜欢,大家常听到“乌鸦嘴”这样的话,也常看到影视作品中乌鸦出现在坟地里,哀嚎而凄凉的叫声,让人们毛骨悚然,谁会喜欢这个黑色的禽类呢?然而,有资料记载,乌鸦救过努尔哈赤的性命。李成梁穷追不舍的时候,努尔哈赤又饥又渴,晕倒在险坡之上,眼看敌兵将至,努尔哈赤岌岌可危,一群乌鸦飞过来,稳稳地、严严地覆盖住了努尔哈赤。李成梁讨厌这些乌鸦,不想多看一眼,便鸣金收兵。努尔哈赤逃过一劫。

所以,我们看,努尔哈赤这个尊贵的帝王,居然与女人和禽兽有着不解之缘,是女人、大青马、大黄狗、乌鸦救了他的性命,才使他有机会活下来,施展他的政治抱负,开启这个民族崭新的时代。

这样,满洲就有了很特殊的民族习俗:不吃狗肉,不穿狗皮;享鸦雀,在门前的索罗杆子上装置木斗,内盛五谷及其他食物,以飨乌鸦。

迷惘

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幼年、青年时代,真是没有美好的回忆。生母的离世,继母的寡恩,外公的薄情,人间冷暖,让这个年轻人过早成熟了。这都不算什么,关键是,在他坎坷前行的时候,不幸突然降临,让他措手不及。

先是,外公王杲被杀身死。王杲因为屡次与明朝作对,遭到李成梁攻击。王杲兵败后,逃往哈达部,却被人出卖,献给了明将李成梁。这李成梁大喜,便绑了王杲,押往京师,最终,在京师被凌迟处死。努尔哈赤听到这个消息,极为震惊,虽然他和外公之间殊少感情,但是,一旦生死别离,那种仇恨的情绪便迅速蔓延开来。

按说,以这点儿仇恨的情绪,努尔哈赤并不会产生复仇的动力。动力不足,主要是他和外公之间的感情淡漠,这是关键。可是,接下来,努尔哈赤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的父亲塔克世、祖父觉昌安被明军杀死!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努尔哈赤难以接受。无缘无故,两个人怎么会被明军杀死呢?

原来是一个叫尼堪外兰的家伙,导致努尔哈赤父祖被杀。

尼堪外兰是图伦城城主,这个人很狡猾,善于搞阴谋诡计,深得明朝信赖。

王杲被杀之后,他的儿子阿台子承父业,以古勒寨为根据地,继续开展反抗明朝的斗争。李成梁求功心切,企图一举歼灭阿台。怎奈阿台英勇抵抗,李成梁攻打两昼夜仍未攻下,一筹莫展,便迁怒于尼堪外兰。

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双双来到古勒寨,爷俩儿想劝说阿台投降,以挽救城中百姓,免遭战火。同时,觉昌安也有一个小私心,就是顺便救出自己的孙女(阿台的妻子),祖孙团圆。可是,阿台不识好歹,不但不听从劝阻,反而扣下了觉昌安父子俩。

也就是这个时候,狡猾的尼堪外兰耍起了阴谋,他对着古勒寨大声喊道:“谁杀死阿台,将来就让谁作城主!”这一招儿果然很灵,古勒寨城民迅速倒戈,杀死了阿台,开城迎敌。

可是,古勒寨人上当了,李成梁进城之后,翻脸不认人,不仅自食其言,而且大开杀戒,2200多百姓被无辜杀害。可悲的是,努尔哈赤的父祖,觉昌安和塔克世也不幸遇难身亡:觉昌安被火烧死,塔克世被乱军杀害。

到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就极度愤怒了,谁杀死了他的父祖,谁就是他的不共戴天仇敌。可是,谁是杀死努尔哈赤的罪魁祸首呢?努尔哈赤决定兴师问罪。

他先向明朝廷问罪,大加责怪明朝不分青红皂白:“我的父祖没犯任何错误,为何遭到你们杀害?!”。明朝廷惧怕事情闹大,便匆忙派人解释道:

“非有意也,误耳。”于是,朝廷赶忙做出姿态:归还努尔哈赤父祖的遗体,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并准许努尔哈赤承袭父职,任建州左卫指挥。

很明显,努尔哈赤责怪明朝廷的做法是盲目的,明朝那么强大,以他的实力,远没能敌,如果一意孤行,一定会吃大亏的。努尔哈赤经过分析,很快了解到了这一点。

好汉不吃眼前亏,努尔哈赤转而宣布:“杀我父祖者,实际上就是尼堪外兰!”努尔哈赤一口认定,不是尼堪外兰的唆使,古勒寨的百姓就不会上当,明军就不会破城乱杀,一句话,尼堪外兰是罪魁祸首。人们并不明白,这个把目标锁定在尼堪外兰身上的努尔哈赤,究竟要干什么。

明廷舒了一口气,努尔哈赤没把目标锁定在朝廷身上。但是,朝廷是明确的,他们非常讨厌这个青年,在仕途上,在经济上,在人脉上,每条道路统统给他堵死了,这让年轻的努尔哈赤倍感窒息,前途迷惘,他扪心自问:未来的道路要怎么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