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在世的时候,朝中只有一个“巨人”,那就是和珅,他是乾隆朝永远的常青树。可是,乾隆帝一旦去世,和珅瞬间失去了靠山和依赖,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皇帝”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讨巧”的敛财术

和珅有钱,有很多的钱,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学界、坊间都知道是贪污来的,和珅是“贪污之王”。可是,也有人说,和珅有高超的敛财术,他有自己的技巧。实际上,经过查阅史料,追踪和珅的财产来源,发现和珅的敛财之术真的很“讨巧”,概述如下。

一是只要实惠,不管职位高低。

贪官历来如此,利用职务之便,收取、索要贿赂,搞权钱交易,大发横财。对于和珅来说,处高官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门生弟子、优亲厚友,来往之人门庭若市。求之提升职位的,办事的,平事的,会接踵而至。当然,更有各级官员奔走于和珅的门下,希冀以之为奥援,至少成为联络乾隆帝的媒介。

但这是通常的做法。封建时代,任何一个高官,都会如此,都会通过这种办法,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和珅有乾隆帝的特别宠爱,不会仅限于这一点儿,他对银子有更高的要求,因而,不管职位高低,只要能够获取利益就行。

1、任职内务府。内务府是直接服务于皇帝的内廷职能部门,皇帝的吃喝拉睡无不经过这个部门。在这个部门任职的大臣,往往是亲信,也是肥差。乾隆四十一年,27岁的和珅管理内务府三旗事务,讨好皇帝,又很实惠。

2、任职户部。户部就是那个时代的财政部,直接管钱的部门,和珅自然垂涎。乾隆四十二年六月,身兼多职的和珅得到了户部右侍郎的职务,3年后,他如愿以偿地做到了户部尚书的职务。此后,他的职爵步步高升,都做到了大学士,户部尚书的职位一直没有放给别人。

3、任职崇文门监督。崇文门税务监督,并非煊赫职务,本应是一个内务府包衣人任职的低贱岗位。一般人很难想象,堂堂皇帝的宠臣和珅会任职这个部门。和珅为了敛财,加强对这个部门的控制,他是财源滚滚,得到了很多银两,各级官员却是苦不堪言。《郎潜纪闻》中这样描述道:

“凡外吏入都,官职愈尊,则需索愈重。大臣展觐,亦从无与较者。吴江陆中丞以山东布政使陛见,关吏所索过奢。公实不能与,乃置衣被于外,携一仆前行曰:‘我有身耳,何税为?’既入,从故人借衾褥,事竣还之而去。”

二是自降身价,做买卖,“与小民争利。”

封建社会,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吏,拿着高薪的俸禄,享受着高人一等的贵族生活,从来看不上那些做买卖的生意人。和珅不同,他不仅是皇亲国戚,还是朝廷命官,高高在上;另一方面,他还放下身段,做买卖赚钱。而且,和珅头脑灵活,所做生意都非常接地气,都是很赚钱的买卖。

1、兼并土地,赚取地租和食用物品。资料统计,和珅家有土地80万亩,都是良田美地,租出去可赚取大量田租,是一笔不菲的稳定的收入。这些土地,有皇帝赏赐的,也有他向人典买的,更有通过关系,向人索取的。到手的土地,和珅一面租出去,收取高额的地租;一面收取佃农缴纳的粮食、鸡鸭鱼肉、干鲜果品和菜蔬,以保证和珅及其家人的食用。

2、置买房产,获取高额的房租。和珅的房产很多,种类有:住宅、铺面、作坊、厂房、民房等等。据统计,这些房产遍布京畿。北京城就布满五城,什刹海、大栅栏、北长街等等都有,总有1001.5间。此外,在热河,避暑山庄附近有房产481间;在直隶新城县,有房28间;在直隶通州,有房出租房6所,若干间;在直隶涿州,有出租房279间,等等。这些房产,都被出租出去,收取房租,成为和珅稳定的收入来源。

3、放高利贷,取银收息。和珅有钱,但他不是把钱放在钱库里面,而是开当铺、开银号、开钱店等,把钱借给需要的人,从中获利。和珅放贷,对象非常广泛,不仅有官吏,包括大学士等,也有他的至亲家人。比如和珅的舅父明保,就曾经向和珅借钱15000两,月息1分,真正的高利贷。比如和珅的外祖父伍弥泰曾向和珅借高利贷2000两,以地契作抵押;和珅的岳祖父英廉也向他借过高利贷,都是拿地契作抵押的。

4、做小生意,与小民争利。一般来讲,大户人家看不上小生意,即使再赚钱,也不会参与进去,何况是高级官僚,绝对不会做小生意赚取钱财。和珅不同,只要赚钱,不管生意多小,都会参与进去。比如开粮店、弓箭店、马鞍店、印局、账局、药铺、瓷器店、酒店、杠房、柜箱铺、古玩铺、大车店,等等,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店铺他都开,年终的时候,和珅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和珅的敛财术与历史上其他高官迥然不同,他一面在管钱、赚钱的部门任职,一面从事工商业,大赚、小赚各种钱财,最终汇入和珅的银库,遂成大数。

世界级富翁?

和珅究竟有多少钱?历史上有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说明他富可敌国,也因此,和珅的家产引人注目。有趣的是,2001年,和珅居然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和珅这个历史人物就越发引人注目了。

和珅有钱,这些钱成为和珅的罪状,先看看《清仁宗实录》的记载:

“且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并有埋藏银两百余万,大罪十八;附近通州、蓟州地方,均有当铺、钱店,查计资本,又不下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下与小民争利,其大罪十九…”

从嘉庆帝公布的官方判决书来看,和珅资产不过尔尔,有地窖藏金2.6万两,私库藏金6000两,地窖藏金1000000两,仅此而已。可是,仅此数目,何以成为世界级富翁?历年以来,朝野上下,坊间传闻,对和珅的钱财数目众说纷纭:

1、《庸盦笔记》的说法。这个笔记的作者是薛福成,他记录了和珅的家产、田产、珍宝共值银约8亿两。这个数据,以薛福成在近代史的地位,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而被广泛认可和引用。

2、《殛珅志略》的记录。乃清佚名编著的一部史料笔记,该笔记中,记录了和珅家产共值银5400余万两白银。

3、《清稗类钞》的说法。民国间徐柯编著。按照本书的记载,和珅家产达到“八百兆有奇”。“兆”,万亿为兆,按此,和珅的家产简直无以复加。

4、《清史稿》《清史列传》的记录。这两部资料,是被学者一直使用的可信史料。两书中记载,和珅于夹墙内藏金2.6万两,私库藏金6000余两,地窖埋银300万两,合计银两为303.2万两。当然,不包括那些奇珍异宝的折银。

所以,和珅到底有多少钱,他的身家到底是多少?上述记录的数据相差悬殊,哪个是正确的呢?

先说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

一是参与查抄和珅家产的人员众多,数目和计数方式混乱不堪。为了尽快结案,嘉庆帝派出很多人到各地去查抄家产,有宗室王公,有内务府大臣,有文职官员,也有武职官员。他们的计数方式也各不相同,导致数据各异,值银不等。

二是一些珍宝、陈设很难估银。一颗珍珠值多少银子,一座房产值多少银子,一件貂皮大衣值多少银子,一件瓷器值银多少,等等。和珅家产丰富,珍宝种类丰富,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如何能够估值准确呢?

三是炒作的结果。历来,以和珅权倾朝野,被抄家籍没,备受瞩目。于是,官方互相炒作,民间互相炒作,官方与坊间互相炒作,导致以讹传讹,真假难辨。导致人们妄加揣测,估计和珅作为贪污之王,会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资材。

这样,人们对于相沿已久的和珅财产数据产生了怀疑,对流传下来的《查抄和珅家产清单》产生质疑。近现代历史学家、教育家邓之诚先生在《中华二千年史》中写道:“世传《查抄和珅家产清单》出于当时报房小钞,实不足据。”既如此,对于和珅家产的数据传闻就彻底失去了依据。

那么,和珅家产到底值多少呢?还有没有一个根本的底数呢?我们还是看看嘉庆帝怎么说。嘉庆四年三月,和珅伏法后两月有余,嘉庆帝发布谕旨,其中透露出和珅的家财,《清仁宗实录》中记载:“而身任京员者,傥营私骫法,任意贪婪,如和珅、福康安,何曾一日外任,而封殖自肥,家资累至数十百万,胜似外任百倍,可见居官苦乐,不在京外之分,而在贪廉之別也。”

从嘉庆帝的谕旨中看出,和珅的家财也就几百万之巨。当然,嘉庆帝是否有意缩小数据,以便人们产生联想。但不管怎么样,和珅以臣子身份,家资超过亿两白银,甚至数亿两白银,成为所谓世界级富翁,在清朝体制下都是极难做到的事情。

谢红尘

和珅以偶遇乾隆,迅速走红发家,权倾朝野,富甲天下。可是,一旦他所依赖的靠山出了问题,和珅的局面便急转直下。和珅与乾隆帝之间默契了20年,他没想到有一天,会发生逆转,主要是乾隆帝身上发生了两件让和珅慌张的事情。

一件事是乾隆帝宣布退休。乾隆六十年,乾隆帝已经在位一个周甲,他已经85岁了,正当和珅如鱼得水之时,乾隆帝宣布:“若纪元周甲,当传位嗣子。”乾隆帝说自己无法与康熙帝在位61年相比,在位60年后,就退位,让位给接班人。这年九月初三日,宣布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定明年为嘉庆元年。嘉庆元年正月,举行归政大典,嘉庆帝继位,乾隆帝为太上皇帝。

另一件事是乾隆帝突然去世。嘉庆四年,太上皇已经89岁了,尽管他善于保养,但由于国事纷繁,身体还是出现了一些状况。昨天的事今天就忘了,早上的事,下午就不记得了,衰老迹象明显。嘉庆四年正月初一日,太上皇还在处理政务,初二日偶感风寒,便不时眩晕,到初三日辰刻,太上皇驾崩。临终之际,太上皇拉着嘉庆帝的手,凝望着东南方,嘉庆帝明白,这是告诉他没有把白莲教起义镇压下去,对他寄予厚望。至此,这位传奇君主创造了我国封建帝王的两个之最:最长寿,达到89岁;掌权最久,达到64年之久。

和珅的慌张,恰使嘉庆帝暗自庆幸,因为他实在容不下这个“二皇帝”。就在他继位之后,身为堂堂帝王,却要受和珅的气!比如,嘉庆帝决定嘉庆三年春季举行阅兵式,和珅却鼓动乾隆帝予以取消,使得嘉庆帝非常尴尬。这样,嘉庆帝对和珅便非常忌惮。怎么办呢?嘉庆帝的老师给他出主意,要韬光养晦,千万不要得罪和珅,否则会招致灾祸。于是,睿智的嘉庆帝不但对太上皇百依百顺,对和珅也是“恭谨有加”,这样皆大欢喜。《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这样记载:

“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则喜,笑则亦笑。”

直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太上皇去世,嘉庆帝为了稳住和珅,仍然迷惑他。在宣布治丧委员会大臣名单时,和珅仍然位列百官之首,并对其温谕,寄予厚望。和珅被麻痹了,开始的惶恐一扫而光,感觉涛声依旧。

可是,仅仅过去了5天,到正月初八日,嘉庆帝突然下旨,令将和珅革职拿问,并令亲王永璇、永瑆,大学士刘墉、董诰,兵部尚书庆桂等,一面查抄和珅家产,一面对其进行审讯。

突遭大变的和珅,在狱中遭到了审问。今天的人们看到他的供词,知道和珅命将不保。《和珅供词》中这样记录:

“现在查抄你家产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并有多宝阁,后隔段样式,皆仿照宁寿宫安设,如此僭妄不法,是何居心!”

可是,和珅仍然心存侥幸,他以自己的辉煌人生,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遭遇不幸,尤其不相信会被新皇帝处死。直到嘉庆四年正月十一日,和珅的心里彻底凉凉了。这天,嘉庆帝怒下一道谕旨,宛如一道晴天霹雳,不仅震惊了朝野,也震惊了中外,这就是“和珅二十大罪”。

这二十大罪,涉及到泄露皇室机密、无父无君、擅入神武门、娶出宫女子为妻、耽误军务、藐视太上皇、篡改太上皇谕旨、专擅户部、隐匿边务不报、罔顾抚绥外藩圣意、私结党羽、专擅军机处、僭越建造府邸、僭越造墓、僭越藏珠、僭越戴宝石、逾制藏银、家资巨大、与小民争利、家奴违制等等。这些大罪,情节极其严重,可谓条条死罪。和珅观此,才如梦方醒。按照王公大臣、三法司的拟定,和珅应按照大逆律凌迟处死。这个时候,和珅的儿媳妇,嘉庆帝的小妹妹和孝公主入宫,向皇兄求情,和珅才免于凌迟之苦。

和珅却是个“奇人”,他明知自己命将不保,却表现的从容不迫,临终之际,居然欣然命笔,留下令人唏嘘感慨的诗句。

正月十五日,和珅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正月十八日,和珅接到了嘉庆帝赐给他的五尺白绫,监房的门外有监刑官,也有奉命前来观看和珅自裁的党羽福长安,此外,就是冷冷的铁窗了。和珅已是无路可走了,此时他百感交集,突然来了灵感,便拿过笔砚,写下了一首绝命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和珅也是太从容了,一句“谢红尘”,道出了自己的归宿,这年他50岁。和珅以天命之年,追随他的老主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