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发迹前,可谓默默无闻,像一粒沙子一样,没有谁会关注他。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乾隆帝,他恰到好处的表演,深深打动了乾隆帝,从此,小角色疾速转换。

偶遇

和珅有一个煊赫的姓氏--钮祜禄氏,这是满洲八大姓之一。钮祜禄氏的代表人物是清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因之,清朝后宫中,姓钮祜禄氏的很多,比如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道光帝的嫡母孝和皇太后、咸丰帝的生母孝全皇后和慈安皇太后等等。

可是,和珅并非额亦都的直系传人,按照《清史稿》记载,他“少贫无籍,为文生员”,很寒素的家庭出身。以这样的出身,和珅应该没有机会步入仕途。

尽管如此,专家考证,和珅的祖上却有军功,留给后人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和珅的父亲常保还曾经担任过福建副都统,这是一个正二品的五官。由此看来,和珅非但不是贫民,而是官宦人家的公子了。

和珅出生于乾隆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0岁时补授参领。随之,和珅开始入学读书。由于和珅的贵族身份,他荣幸地进入咸安宫官学,师从于吴省兰、李光云、李璜等。在这里,和珅努力学习,不仅掌握了满蒙汉藏等多种语言,还熟知了一些经史典籍,书法也大有长进。尽管如此,在乾隆三十五年他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仍然名落孙山。看来,靠自己努力学习是不行了,只有依靠祖上的阴德庇护了。

乾隆三十四年,和珅20岁了,他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乾隆三十七年,和珅23岁了,他谋到了一个三等侍卫的官差,而且,被选中在黏竿处任侍卫。这可是一个在禁城之内的差事,负责皇帝出巡的仪仗事宜。和珅终于有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到皇帝了。不久,和珅再调銮仪卫,成为皇帝出巡时候的一名侍卫,与乾隆帝近在咫尺。

乾隆帝的侍卫很多,按照规定,清朝的皇宫侍卫主要分三个等级: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职能上分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大内侍卫等,人数不定,大约应该在3000人左右。这么多侍卫,皇帝怎么可能知道和珅是谁呢?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得和珅脱颖而出,纳入了乾隆皇帝的视野之中。一天,乾隆帝出巡,和珅等众侍卫簇拥在侧。乾隆帝正在读一封边报,很生气的样子,便脱口说了一句“虎兕出于柙”。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乾隆帝在说什么,都很惊慌。只见和珅从容说道:“皇上说头领不能辞其咎。”乾隆帝抬头搜寻,谁在说话呢?

和珅跪在了皇帝面前,乾隆帝便对和珅进行了一番垂询,内容包括读书的情况,也垂询了和珅的家世情况。和珅一一作答,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非常得体。乾隆帝本来烦躁的情绪瞬间化解。《郎潜纪闻》中这样记载:

“一日警跸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论语》“虎兕出于柙’三语。扈从诸校尉及期门羽林之属,成愕眙,互询天子云何。和珅独曰:‘爷谓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上为霁颜,问:‘妆读《论语》乎?’对曰:‘然’。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自是恩礼日隆。”

这纯属一次偶遇,就是这次君臣对白,乾隆帝认识了和珅,和珅从此走进了这位英主的生活之中。

“狗血”的剧情

和珅与乾隆帝的偶遇,还有一个版本,是晚清薛福成在《庸盦笔记》中的记载。某日,乾隆帝即将出行,由于时间仓促,找不见黄盖了。乾隆帝大声责问道:“这是谁的过错呢?”皇帝生气了,谁敢说话呢?这个时候,銮仪卫中有人大声说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意思是领头的人负有重要责任。大家一看,是和珅。乾隆帝也关注到了这个长相俊美的青年,细加垂询,和珅由此飞黄腾达。

和珅一个青年,难道仅仅因为他的胆量就被乾隆帝看中了吗?人们一直探讨和珅发迹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清朝野史大观》中,讲述了和珅与乾隆帝之间发生的“趣事”。

事情从雍正年间说起。

当时,雍正帝有一个妃子,长相俊美,宫里宫外无人不知,乾隆自然也了解一些。这个时候,乾隆正处在青春期,对此美女当然心向往之。

有一天,乾隆入宫,路过这个妃子的寝宫。乾隆向室内窥视,发现这个妃子正坐在梳妆台前,脸朝里面,对镜贴花黄。年轻的乾隆走不动了,他很自然走近妃子,伸出双手,捂住妃子的双眼。结果,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妃子猝然被男人捂住双眼,自然惊慌,她顺手抓起梳子,反向后面打去。这一打不要紧,正击中乾隆的额头,瞬间趟出了鲜血。乾隆大惊,落荒而逃。

第二天,乾隆去拜见母亲,母亲发现了乾隆额头的伤痕,问明原因。开始乾隆隐瞒不敢说,可母亲严厉责问,乾隆只好如实供出真相。母亲听后大怒,她认定是妃子勾引乾隆,秽乱后宫,便想尽办法,将这个妃子处死。

乾隆非常害怕,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个女人。思来想去,便将小手指染上朱砂,迅速赶到妃子住所,结果,让乾隆大惊失色。妃子已经得到宫规处分的决定,投缳自尽。乾隆赶到的时候,妃子已经奄奄一息。乾隆迅速解下绳缳,抱住这个女人,痛哭道:“都是我害的你,如果有来生,我们20年后再相见!”说完,已是泣不成声。临走的时候,乾隆将小手指的朱砂点在了妃子的后脖颈上。

接下来,就是乾隆帝即位后,出行时,与和珅邂逅。乾隆帝反复思考,与和珅似曾相识。突然之间,他记起来,和珅的容貌与当年那个妃子很像。自己曾经说过,20年后再相聚。难道真是这个女人转世的吗?

于是,乾隆帝叫过和珅,令其近前,看他的后脖颈,果然有一个红红的朱砂印。乾隆帝推算了时间,确认和珅就是当年那个妃子转世,来到了人间,与乾隆帝共叙前缘的。

关于这个女人,有人推断,乃顺治帝得宠的年妃。资料记载,年妃逝于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谥号为敦肃皇贵妃。雍正帝对年妃的死非常伤心,不仅举办了隆重而超越的丧礼,还对其进行了自责,感觉对不起她。

这个剧情,明显狗血,并不是真正的史实。可是,乾隆帝对和珅的感情与日俱增,几乎超越了君臣、夫妻、父子、主奴等等之间的关系,实在令人不得不产生各种联想。

“错爱”中转换

和珅的命运转变,分两个时代。这两个时代中,都有一个关键人物看中了和珅,并对其产生了“错爱”。

一次是乾隆三十二年以前。

乾隆三十二年,和珅18岁了,他结婚了,妻子是英廉的孙女。英廉虽是汉军旗包衣人,但起步很早,当和珅在咸安宫官学的时候,就已经官居二品了。后来,英廉一路发展,成为总督、大学士,是官场中的老手。

英廉有个孙女,自幼失去双亲,由爷爷英廉抚养。孙女冯氏成年待嫁,自然由英廉为之选择如意的青年。这样,年轻英俊的和珅中选。和珅在英廉的关照下,于18岁时与之结婚,英廉为之准备了丰厚的嫁妆。

婚后,和珅与冯氏感情甚笃,最终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丰绅殷德。和珅与冯氏一直恩爱,直到最后。嘉庆三年,冯氏过世,和珅在悲痛中赋诗悼念。《嘉乐堂诗集》中记载了二人的情感:

结璃三十载,所愿白头老。

何期中道别,入室音容杳。

屏帏尚仿佛,经卷徒潦倒。

泪枯挽莫众,共穴伤怀抱。

游川分比鳞,归林叹支鸟。

追思病时言,尚祝余足好。

和珅与冯氏的结合后,有英廉的指点,快速成熟起来,成为他人生中角色转换的重要节点。

第二次就是和珅偶遇乾隆帝了。

乾隆四十年,和珅26岁了,这一年,太关键了。和珅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和珅做了父亲,他的长子出生。这让他显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尤其是长子与乾隆帝十公主同庚,成为和珅日后与乾隆帝结为儿女亲家的政治资本。

其次,和珅被乾隆帝“错爱”,像坐火箭一样,一路飙升。根据史料,统计如下:

乾隆四十一年,和珅27岁,任户部左侍郎、军机大臣、副都统、国史馆副总裁,赐紫禁城骑马,全家被抬入正黄旗。

乾隆四十二年,和珅28岁,任户部右侍郎,步军统领。

乾隆四十三年,和珅29岁,任崇文门监督、御前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正白旗都统。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31岁,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四库全书正总裁、理藩院尚书;本年度,乾隆帝为和珅长子赐名为“丰绅殷德”,指婚为十公主额驸;和珅被赏戴双眼花翎。

乾隆四十七年,和珅33岁,任太子太保、经筵讲官。

乾隆四十九年,和珅35岁,任轻车都尉世职、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一等男爵。

乾隆五十一年,和珅37岁,任文华殿大学士。

乾隆五十三年,和珅39岁,任三等忠襄伯,赐紫缰。

乾隆五十四年,和珅40岁,任殿试读卷官;本年度,丰绅殷德与乾隆帝十公主举行婚礼。

这个和珅,在他仕途的履历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乾隆的亲家,乾隆帝把他像家人一样看待,荣宠有加;二是掌管要害部门,比如刑部、吏部等;三是任职实惠部门,比如户部、崇文门监督等;四是级别做到最高,不仅任大学士,还封了爵位,可谓封爵拜相。

和珅经过这两次错爱,人生的角色快速转换,他感到莫名地快乐。